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厅项目申报书 作者: 日期:2 A计划类别B项目类别C专项主管处室受理编号立项编号特别说明:本样表不作正式申报 使用,仅供参考。带水印的正式表格请在系统中填报打印。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受 理 编 号立 项 编 号项 目 名 称创新驱动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工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申请单位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项目负责人 文春晖联系电荐单位名称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填报日期 2011.3.4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制2011年3月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第15页一、项目基本情况项 目 名 称创新驱动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工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研究起止日期2012.3.302014.3.31项目申请单位名 称湖南农业大学项目负责人姓 名文春晖项目联系人姓 名文春晖电 -MailWE-MailW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邮政编码410128单位电 要研究内容、目标和创新特点摘要主要内容:首先从创新驱动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技术赶超经验,然后以“产品架构”和“技术范式”作为理论框架分析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现的现实障碍,提出创新驱动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后提出促进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现的理论模型与对策。 主要目标:构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配套体系 主要创新点: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试图运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系统研究创新驱动与工业转型升级构建这一课题,构建工业发展阶段政策评价指标,建立创新驱动模型。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运用了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法演化经研究基本理论,运用Likert法设计调查问卷,用一些基本统计方法和TAM(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具有方法的前沿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通过对揭示不同创新主体和不同产业部门内,技术扩散速度和技术扩散效率的差异性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机制各异,提出需要强化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对策。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二、立项背景和依据包括项目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一)研究目的长株潭“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是继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之后,可以承担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加速中部崛起,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世界银行把长株潭三市在华实施的首批CDS ( 城市发展战略) 计划, 要把长株潭三市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其核心城市长沙、株州、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型分布,面积2.8 万km2,人口1300 万,目前长株潭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要素聚集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和城市群。2011年,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35.19亿元,GDP总量接近2万亿,排名在全国第十位,这已经是湖南连续第三年GDP总量进入全国前十行列。在国际金融危机没有完全消除、外部需求疲软、消费乏力,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的情况下,湖南省委与省政府提出“四化两型”建设与“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必然选择。但是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水平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沿海经济开放区来说是比较落后,工业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传统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即要素驱动阶段,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对于投资的高度依赖导致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工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低,产业总体技术结构层次偏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工业发展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通过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升级,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高效化的标准势在必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学者广泛展开了对创新驱动背景下工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是技术创新内生形成的学说。该研究重点在技术创新的来源、扩散如何影响经济发展。Ruttan(2001)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技术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一是技术发明本身促进工业动态效率的提升;二是技术的扩散、转移和应用促进了工业经济部门整体效率的改善;三是技术创新以及与之相互适应的制度创新共同构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创新问题为研究核心的演化与创新经济学(新熊彼特经济学)。该理论不仅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内生增长理论,依赖于更少的假设和抽象,更为注重历史和比较分析,而且在对经济增长的基本机制也更为注重知识的核心地位(Verspagen,2006)和创新不确定性,在分析时广泛采用“技术范式”(Dosi,1982)、“自然轨道”(Nelson and Winter,1982)和“技术经济范式”(Freeman and Louca,2001)等概念。关于技术能力构建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此类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需要培育本土技术能力,并对技术能力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提法不同,如“社会能力”(Abramovitz,1986)、“技术能力”(Lall,1987)、“吸收能力”(Cohen and Lavithal,1990,1992)和“改进能力”(Viotii,2002),但都强调了一个国家或者组织应该自身具备某种能力,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或者从事创新。按照能力理论解释,Kim(1997)、Wong(1999)和Mainga(2001)解释韩国、新加坡等新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关于技术革命与“长波”理论。关注新的技术范式演化过程中如何导致主导产业更替和金融投资的巨变,最终形成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Perez,2004,2007;弗里曼和卢桑,2007;洪银兴,2009a;贾根良2009;李平,2010,吕铁,2010)。关于制度变迁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研究。这类研究重点研究制度差异和变迁如何影响工业经济资源的生产与配置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cemoglu et al.,2001,2005;Baumol,1990;Chang,2007;Chang and Evan,2007;Ekelude and Tollison,1981,1997;North and Thomas,1973;North and Weinghast,1989;兰德斯,2010;赖纳特,2005;郭克莎,2000,魏后凯,2007)。其中,Baumol(1990)微观层面的制度分析观点较具代表性,他提出不同的博弈规则(制度)具有不同激励结构,会导致企业家活动分布于生产性活动(如创新)和非生产性活动(如寻租),前者相对于后者,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工业发展,企业家活动的分布差异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时期,制度变迁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学术界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我国学者积极将制度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改革相结合,探讨制度变迁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联系(周叔莲,2004;吕政,2008;金培,2009;张宇燕,1992;杨瑞龙,1998)。综上,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驱动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研究较多,研究思路较为清晰,但仍有诸多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研究文献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二是现有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背景下的技术创新研究,更多都是从创新与经济增长或发展的绩效角度展开,而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创新如何驱动经济发展”,即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等关键问题并没有得以充分的揭示。三是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宏观经济学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问题研究外,大多数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仍以“概念性的介绍”和案例研究为主,基于问卷和调研数据、大样本的统计计量研究不足,重要数据料和观测积累有限,对典型事实的刻画严重缺乏。(三)研究评价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确立的时代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的重要判断,转变发展方式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政策地位不断增强。2010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升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2011年3月颁布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全球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趋势的重要部署。因此研究创新驱动与工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本课题将有助于全社会对创新驱动认识的深刻化与全面化,也有利于长株潭地区构建城市、产业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统一分析框架,深化对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探索。实践上,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把握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趋势与主要特征,厘清不同类型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特殊障碍,指出各类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为长株潭地区建设两型社会提供内生动力和基础。(四)主要参考文献1胡锦涛(200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温家宝(2011),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求是第14期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弗里曼、卢桑(2007),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洪银兴,(2009b),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经济学动态第10期6贾根良(2006a),自主创新与国家体系:对拉美教训的理论分析,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7贾根良(2006b),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当代经济研究第9期8Abramovitz (1986), Catching Up, 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46,No.2, June9Aghion, P., P. Howitt (2005),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Cambridge: The MIT Press10Balkin , D. , G. Markman, and L.GomezMejia (2000), “Is CEO Pay in High Technology Firms Related to Inno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43( 6),1118-1129 11Denison, Edward F. (1962), United States Economic Growth, The Journal of Business,Vol. 35, No. 2, pp. 109-12112Dewar, R., and J.Dutton (1986), “The Adoption of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32( 11) ,1422 -1433. 13Nordhaus, W. D. (1969), Invention, Growth and Welfare: A 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Cambridge: MIT Press. 14Wong, P. (2002),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for Rapid Technological Catch-u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orea, Taiwan and Singapo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DRUIDs summer conference 1999, Rebild, Denmark.三、研究方案1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子课题的设置及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一)主要研究内容(1)创新驱动与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学说该部分从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理论出发,构建国家、产业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统一分析框架,深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理论探索。从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与厄特巴克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理论出发,深化经济理论界对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中有关增长模式、增长源泉等方面的探索;从演化经济学角度研究工业创新驱动的产生与演化;分析创新驱动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2)长株潭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的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该部分首先归纳近20-10年来长株潭地区工业技术创新的近展;分析长株潭地区工业与我国其他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地区共技术水平的差距;判断长株潭地区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论述创新驱动提出的背景与发展现状;其次,评价长株潭地区化解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结构性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的主要政策措施;再次,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并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和韩国、以色列、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在工业化中后期加速技术进步、实现技术赶超的成功经验。(3)长株潭创新驱动与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证分析选取十个行业,对长株潭三个地区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不同创新主体和不同产业部门内,技术扩散速度和技术扩散效率的差异性。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系,重点揭示技术创新对工业区域竞争力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4)长株潭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现的机制分别运用Mansfield模型与Bass模型考证创新驱动对工业转型升级演化机理;运用计量经济随机过程演化模型与产品创新扩散的随机过程模型研究产业创新的实现;结合多种产业共同扩散的模型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5)长株潭地区工业创新驱动实现的目标与对策该部分提出长株潭地区工业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创新驱动面临的障碍困难,分别从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与行业结构四方面论证创新驱动对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实现对策。通过技术创新与改造,调整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 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创新品种, 提高质量, 提高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培育产业联盟;通过提高技术标准和产业选择,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积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 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产业融合创新,调整优化行业结构,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二)基本思路本课题遵循政策和理论梳理、问题界定、调研实施、理论建模并形成命题和假说、经验实证、提炼政策含义的研究路径,首先从创新驱动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技术赶超经验,然后以“产品架构”和“技术范式”作为理论框架分析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现的现实障碍,最后提出促进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现的理论模型与对策。 总体思路图示如下:发现问题、提出选题创新驱动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学说研究基础理论梳理、国际经验理论梳理和拓展经验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建立课题的研究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分析模型建立理论命题问卷调查经验研究方法微观视角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跨案例研究数据、资料处理和经验实证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命题的经验实证理论模型的建立提出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创新驱动实现的机制与对策(三)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运用指标评估长株潭地区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并评价各时段政策绩效;以“产品架构”和“技术范式”等理论为基础比较长株潭地区地区各行业创新驱动效率的差异;分别运用数理模型与计量模型研究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实现机制;从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与行业结构四方面论证创新驱动对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实现对策。难点:组织协调长株潭地区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创新效率比较研究难度大;难以选取一套科学指标评价各阶段创新政策绩效;综合运用单案例和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时理论要求较高。(四)主要子课题子课题一:创新驱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子课题二:长株潭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条件分析;子课题三:长株潭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的目标与对策。(五)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试图运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系统研究创新驱动与工业转型升级构建这一课题,分别从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其发展现状,构建工业发展阶段政策评价指标,建立创新驱动模型。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不仅运用了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法演化经研究基本理论,还将进行大量的实证调研,运用Likert法设计调查问卷,用一些基本统计方法和TAM(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具有方法的前沿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通过对揭示不同创新主体和不同产业部门内,技术扩散速度和技术扩散效率的差异性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机制各异,提出需要强化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对策。2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计划进度与进展课题研究分为10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分述如下:20123-5: 组建课题研究团队,经过集体研讨,形成课题初步的研究框架;20126-8: 文献搜集、数据整理,撰写文献综述;2012910: 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课题调研活动;20121112 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201313: 根据任务分工,各子课题负责人开始组织撰写各子课题研究报告;20134: 完成各子课题报告初稿,并召集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讨;201358: 完成子课题报告修改,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呈送专题研究报告,供决策参考;20139: 召开研讨会,汇报课题阶段成果;2013 10: 经过课题组及专家讨论,形成课题总报告修改意见;20131112: 课题总报告修改定稿,将课题成果整理成书稿;20141-2:提交课题最终研究成果,结项。3 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该课题完成4-5篇学术论文,将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并从最终成果提炼的主要研究结论和重要政策建议,按照省软科学基金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将通过各种途径提交省领导参阅,并在需要时向有关部委提供政策咨询报告。1) 长株潭20年工业技术创新的近展研究;2) 长株潭地区工业与发达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共技术水平的差距分析;3) 提出长株潭地区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创新驱动面临的障碍困难、创新驱动的对策;4) 长株潭地区创新驱动的企业或行业的案例研究。四、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就(包括近3年内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获得学术奖励的情况、正在承担的有关研究项目等)1.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课题负责人文春晖、生于1981年2月、博士在读、讲师。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11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10月晋升为讲师。主持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科基金各2项。主持项目为:“推动长株潭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11YBA155)、“长株潭两型社会投融资体制研究”(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2009ZK3028)“我国适应性农村金融制度研究”(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基地委托项目,10WT18)、“金融深化与企业融资制度变迁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校青年科学基金,07QN4)。公开发表论文十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省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获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硕士论文我国企业融资制度演化的研究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文春晖: 硕士论文我国企业融资制度演化的研究相继被评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论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村经济内生成长获湖南省经济学年会二等奖;2006年论文金融自由化下企业产出效用与收益函数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在省“管理创新与湖南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的课题融资制度演化与我国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在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中获三等奖。周孟亮论文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新方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9年第9期体制改革全文转载。3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1)课题申请者和参加者人员长期合作开展研究,优势互补,团结协作良好,精力充沛,完全有时间完成课题研究。(2)课题申请者和参加者人员结构安排合理,课题申请者和参加者的研究方向以工业经济与金融学为主,经济学研究方向教师的加入可以充实本课题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是本课题在理论研究上创新的重要保证。(3)课题主持人在单位是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现收藏有各类专业书籍和期刊数十万册,并有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企业相关的专题统计数据资料,还有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Elsevier、Blackwell、JSTOR、 Springer等中外电子资源数据库。它具有研究力量强的综合优势,70%以上的研究人员具有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学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52%;设有工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本课题组成员主要由专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餐饮服务合同模板(3篇)
- 目标练: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 qcc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中教师薪资及补贴发放协议
- 2025公务员温州面试题及答案
- 央美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专业线上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园林绿化产品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小班下学期副班工作总结
-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课件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修改版)
- DB32T4062-20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正式版)JBT 14897-2024 起重磁铁安全技术规范
- 三D打印公开课
- 西方节日-英文介绍
- 动车组列车员(长)(职业通用)全套教学课件
- 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农机维护保养规范研究
- 内瘘球囊扩张术护理查房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我喜欢的动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