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一课时.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一课时.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一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Ydezg1sx014 课题:驿路梨花(第 1 课时)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17.4.14主备人肖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掌握略读的方法。能力目标: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情感目标: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难点: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准备课前备课教学过程特色备课区域1、 教师导学(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2) 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等,中篇小说集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等。驿路梨花写于于1977年5月,是一篇短篇小说。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作者深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被“四人帮”破坏无遗,回想起过去三十多年在云南的生活和在滇西南边的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的人和事,在被迫搁笔10余年的1977年写下了这篇文章。(3) 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竹蔑(mi ) 修葺(q) 撵(nan) 喷(pn)香瑶(yo)族 菌(jn)子驿路:过往行人所走的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修葺:修理建筑物 折损:损失。文中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二、合作探究1.略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呢?完成下表。人物所做事情做事情的目的“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姑娘学习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路人2.再读课文,根据提示复述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教师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米到小茅屋“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可挖空给学生填)(2)按时间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叔叔路过这里建造小茅屋,方便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试比较哪种叙述方式更好:按课文的叙述更好,这样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里可以点出顺叙,倒叙,插叙的概念和作用)3.文章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联起来的?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小茅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里线索的概念和作用,可再强调一遍,加深印象。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