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doc_第1页
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doc_第2页
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doc_第3页
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doc_第4页
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邓彦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湖南414006)摘要: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精神建设之一,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图书馆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是以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数据为基础建立的相对指标数,是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参数。文章论述了提出“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概念的意义及指数模型建立的过程,对指数发布前后的利用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关键词:图书馆学风指数On designing model about the index number of style of studyin the library of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Deng yan(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yueyang414006)Abstract:The style of study is one of the basic spirits constructing.It is main topic on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forever.The library is a important organization in building the style of learning.The index number of style of study in the library of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is a relative number.It builds on the basic of the utilization datas,I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 in judging and speculating the style of study.The essa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concept of the index number of the style of study,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index number,and analyses the datas between two periods.Keywords: the style of study index number library一、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风是求知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主要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学风建设成为高等学校的基本精神建设之一,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学风成为高校创品牌、树信誉、求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培育优良学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类政策文件对此都有论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第七条为“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等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005年1月,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讲话,强调“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第14条为“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风同时还作为重要参数体现在教学评估的各类文件中。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将“学风”作为一级指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设两项:“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其中,“学习风气”分为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三个观测点。二、图书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地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优秀的图书馆是优秀的大学的重要标志。国际研究表明,大学的声望与图书馆藏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便捷、高效地获取信息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为高水平的人才培育和科研创新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是大学图书馆的使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是对图书馆性质和职能的准确定位和描述,表明了图书馆通过学术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传递实现服务和教育职能,促进学术繁荣和科研创新的价值和意义。随着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高校十分重视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推进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共有六项建设内容,其中第二项为“课程、教材与资源共享”,要求“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第三项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创新”,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表明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中心的定位将越来越强化。除继续承担学习资源的收集、加工、制作与传播中心及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的活动中心的职能外,还将增强与教师教学共同作用的教学中心的职能。事实上,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学校学风的窗口和风向标。国家教育部1997年颁发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体系中“学风建设”核心指标规定:每学年学生人均借阅图书的册数:C级“合格”为20册,B级“较好”为30册,A级“好”为40册。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图书的流通情况与学校的学风考评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已开始采用量化的指标。实践证明,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图书馆是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学风的必到之地。然而,仅仅通过图书外借一项指标并不能完整地从图书馆的角度反映学校的整体学风状态,评估专家仅凭短时间的走马观花似的目测来判断一所学校的学风也是不全面的。作为一所高校的学习中心,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独立的系统,比较完整地反映学风状况,同时从一个侧面体现办馆效益。三、学风指数: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参数1、 指数的概念:指数(Index number)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用来测度一组相关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或比较这些变量在国家或地区间的一般水平的相对数。指数的概念最初被用于经济学领域,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价格指数”、“证券指数”、“质量指数”、“顾客满意指数”等。作为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指数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了重要依据。后来指数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如“欣赏指数”、“污染指数”、“健康指数”、“快乐指数”等,甚至有人用“指数化生活”来描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可见指数被应用的广度。2、 图书馆学风指数:是以图书馆统计的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形成理想参照标值,即时反映学风的一个相对指标数。既包括不同时段内学校整体学风指数,也包括某一时间不同院系的学风指数。3、 提出“图书馆学风指数”概念的意义在于:一是量化学风指标,使其更具体,更有可比性,因而更有说服力。二是由学风指数引领图书馆各项工作,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不断发展。三是由图书馆即时发布各院系的学风指数的涨落数据,可以形成各院系的竞争,从而可以持续保持学校学风整体的上扬态势。四是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更为充分的流通、传播和有效利用。五是通过指数的涨落掌握学风的相对变化和变化程度,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成因,提出对策。四、学风指数模型的建立1、确立数据种类和来源:数据具体包括读者外借册次、读者入馆人次、读者内阅人次、数字资源搜索和下载篇次。其中,外借册次和内阅人次来源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即时统计,读者入馆人次来源于图书馆门禁系统的即时统计,数字资源下载篇次来源于图书馆网站服务器的即时统计。由于数据来源于不同的系统,必须保证各统计系统数据的开放性,以便读取。2、编制相关程序:由于单项数据更为直观,因此编制各项数据的发布程序很有必要。包括即时性数据:如“今日入馆人次”、“今日外借册次”、“今日阅览人次”等,还包括某一时间区段数据:如“上周入馆人次”、“本期外借册次”、“全年阅览人次” 等,均以院系为单位排名,以柱状图或曲线图的形式发布。3、形成指数模型:如果仅以各院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绝对数据来评判各院系学风的好坏是不科学的,因为影响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数据的成因十分复杂。如:各院系学生数量差异很大,这是直接影响的原因之一;不同学科专业对图书馆的依赖度有所不同,一般人文社科类专业应以利用图书馆为主,而理工类专业则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实验室,音体美等特殊专业的课外时间将主要在琴房、画室、运动场度过;此外,不同院系学生住地距离图书馆的远近,不同专业学生实行的学分制的差异和考试制度的差异等等都会最终影响到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为避免使用非常复杂的数学公式,此文所确立的指数模型暂时不包括各院系的学风指数,而仅指学校图书馆的整体学风指数,计算公式为:基期数值的设定参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为1:4;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与自学时间之比。五、学风指数的发布实践和效益分析按照上述思路,完成了各项程序的编写工作,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调试后,我们通过两种途径对外发布:一是在图书馆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二是在图书馆网站上做好链接。滚动播出以下内容:“今日入馆人次”(柱状图)、“今日外借册次”(柱状图)、“今日阅览人次”(柱状图)、昨日利用数据(含入馆总量、外借册次、内阅人次、学风综合指数,以文字显示)、上周指数走势图(抛物线图)、上月指数走势图(抛物线图)等。图书馆各窗口岗位同时还可以看到各岗位的服务效益比较显示图。如下列图表。一周馆藏利用走势图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学风指数发布前后的各项数据比较表时间区段入馆人次阅览人次外借册次综合学风指数发布前五周9.49.1026939827019434791.859.119.17267551131613133786.599.189.25305341461217121897.579.2610.2223831057814286657.97410.310.1019778119038460581.38发布后五周10.1110.17332171991515396976.4910.1810.243926224471203741154.210.2510.314028824469176671184.511.111.74525028415232851330.311.811.144027724571220161184注:双周三上午为闭馆时间,下午2:00开放。上表直观地反映了学风指数发布前后读者利用图书馆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综合指数在发布前后平均每周增长了422.83点,增幅达56.9。可见学风指数的发布对学风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六、问题及对策1、对数字资源的使用已成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数字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强,但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本系统中综合指数的形成尚未将数字资源的使用数据纳入考虑,这使得现有指数尚有不完整的一面。2、本系统的数据来源仅限于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量”的反映,尚未涉及文献利用行为中“质”的因素,如读者所利用的资源的学科属性、学术价值、读者利用资源所取得的学习成效等,这就使得现有的指数揭示缺乏一定的深度。3、指数的发布无疑发挥了前文所述的种种作用,如促进了各院系之间的竞争,加快了图书流通等,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另一种负面影响:有的读者为盲目追求高指数而刻意地进馆外借,系统统计数据发现有学生一个月外借图书达到了69册,而事实上,再快的阅读速度也是读不完这么庞大数量的图书的。这样不仅达不到促进学风的目的,相反助长了学生的虚假浮夸之风,违背了育人的原则,还增加了图书馆管理的难度。因此,将数字资源的利用数据作为重要参数纳入指数建模,并充分考虑读者所利用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学习成效等影响因子是完善高校图书馆学风指数的重要内容。同时图书馆应根据读者每月实际可能阅读的图书数量设置外借上限,以避免出现指数发布所产生的“恶性竞争”,增加指数所反映的学风的客观性和真实度。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