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 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聂耳 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聂耳 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聂耳 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音乐家-聂耳砀山四中 李刚一教学目标(1) 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会验其音乐,了解认识作品所表现的内容。(2) 在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3) 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发展的影响。(4) 了解:“螺丝结顶”这种民族器乐的创作手法。二 教学重难点(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2)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并了解“螺丝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法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利用课件演示,结合自己在网络中搜集的音响资料四 教时 一课时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国歌视频(2)师提问:这首歌曲曲名是什么,作者是那位。 生回答:是,国歌 作者是聂耳师:大家了解这位作者吗?今天我们来系统的了解一下聂耳对我国的音乐贡献。(3)欣赏金蛇狂舞一多媒体播放金蛇狂舞大家欣赏二大家讨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学生回答 1都是民族乐器演奏 2展现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三介绍作品这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器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录成的,乐曲以活波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副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四了解乐曲的创作特点“螺丝结顶” 把学生分为两组,以对答呼应的方式来念这段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汨 罗 江 上 锣 鼓 起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龙 船 划 得 快 又 急 一 二 三 四 五 划 船 敲 锣 鼓 一 二 三 划 龙 船 三 二 一 敲 锣 鼓 划 船 敲 锣 嗨五、在了解了“螺丝结顶”的结构后,再请同学们欣赏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金蛇狂舞,用多媒体播放大家欣赏,进一步感知乐曲。(4) 欣赏毕业歌1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描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坎坷的生活道路,号召有志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由于歌词是自由体新诗,因此聂耳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的手法,全曲分为四段第一段116小节,开头是号角式的动机,充满号角的语气,表达了青年走上前线的愿望和坚定信心。第二段 1730 小节 旋律以级进式的不断推进,情绪激昂,唱出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断 3145 小节音乐以高昂的音调,铿锵的节奏,表达了毕业学生要投身于抗战的决心最后更显急迫,刻画了学生们的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起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成功的塑造了这一代青年的高尚品质。2 展示乐谱 教唱毕业歌老师士范一遍 大家合唱此曲。(5)介绍作者1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 1912年2月15日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18岁考进“明月歌舞社”后,发起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开始到1935年止他曾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谱写了20首主题歌和插曲,他还亲自参加了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的导演演出,1935年在日本游泳事,不幸溺水逝世。享年23岁。(以上介绍用多媒体展示。)聂耳的主要作品:卖报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码头工人歌新女性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相关知识:了解左翼音乐运动【板书】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课堂总结】欣赏金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