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杯子的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碰杯的场景,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里面的杯子吗?”学生回答:“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杯子有多少种样式吗?”生:“知道。”师:“那谁能说出一些杯子的样式呢?”生举手回答。2、引入课题:杯子的设计。二、讲授新课:1、欣赏图片:提问:“古代的杯子有什么特点?”生:“设计精美。花纹比较多。”师:“现代的杯子呢?”生回答:“简单,大方。”师:“但是也并不是如此。让我们来走进杯子的收藏夹吧。”出示课件,各种杯子图片。2、教师讲解,提问,再讲解。3、观察分析杯子的样式和材料制作。古代的杯子 图片: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师: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图片: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师: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图片:玉云形杯(唐代)玉 师: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小结: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的智慧啊!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精讲分析1、师: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小组讨论,个别回答。四、认识欣赏讲解杯子的设计理念:1、出示图片:欣赏不同杯子的样式。2、了解不同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你能说出来吗?生: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3、 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组织人力资源与体育俱乐部治理结构优化考核试卷
- 交通规划与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构建考核试卷
- 杀菌工艺参数优化考核试卷
- 医疗设备能源消耗与医疗成本的关系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ET眼药水瓶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A4打印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ADT托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2-甲硫基吡嗪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鲜蟹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附桂骨痛胶囊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基于PLC的智能车库门系统设计
- 【2023有效教学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读书报告3600字】
-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人工顶管
- 2023春国家开放大学-01880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09第九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 保沧高速河间服务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终)
-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20春期末考试【答案50234】
- GB/T 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
- hse履职能力评估测试题库
- GB/T 1871.2-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铁含量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