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 长征.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 长征.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 长征.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 长征.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 长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 七律长征 横店镇第二小学 胡桂芳教学目标:1. 学习三个生字,正确理解“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2. 领会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效果,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有感情地朗诵和并背诵全诗。3. 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感受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风和伟人的豪情。教学重点:理解2、3两句诗句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诵。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前谈话,聊长征事 板书:长征同学们,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谁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你可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湘江战役等。)师:分享了长征故事,文中课后有个资料袋,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阅读资料袋 资料袋: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 ,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师:你知道这么伟大的长征是谁领导的吗? 生毛泽东。 课前,老师也查阅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我把它归纳为这样几句话。出示: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介绍毛泽东的,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板书:七律 长征生齐读课题。教学过程:一、了解七律,检查字词出示全诗:1.有谁知道什么叫“七律”?出示: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是一种古代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四句,每行七个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讲究对仗。 (有的同学反应真快!赶紧进行批注。老师发现已经有人动笔写下来了,这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真好!)2.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老师有两组词语,不带拼音谁会读? 逶迤和磅礴 正音,发现什么?(同偏旁构成的词语) 有一个生字值得注意。 区分“崖”和“涯”,涯,指的是水边,(天涯海角、一望无涯、漫无涯际)。崖,山高而陡的侧面(组词:山崖、悬崖,)二、学习诗歌,品悟诗情(一)首联1. 解决了字词,咱们一起回到课文,每个同学默读整首古诗,想想哪一句诗概括写出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请在诗中用“”划出。(生答)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 万水千山 B、远征难 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什么叫“等闲”?(生答:平平常常的事。)指导朗读:(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数不清的山和水,你们觉得他读出多了吗?谁能读得更多些?)(请问,万水千山为什么要拉长声音?)(老师觉得他这个“远”读得特别好,给人一种路途遥远的感觉,一起来像他这样读一读)师:红军长征途中不仅长途跋涉,途中还有:上有敌机轰炸,前有枪林弹雨,后有敌兵追击,啃树皮,吃草根。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怎么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二)颔联1.难在哪里呢? 请快速默读诗歌,并找出来。2. 生读、画。师巡视,评价:不动笔墨不读书,找到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或划出。3.汇报4.随机出示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请你介绍一下五岭,你能推想一下五岭的样子吗?(1) (生:一座连着一座 好像没有尽头)就是连绵不断(2) 诗中哪个词写出了五岭的特点?图片帮助理解“逶迤”(3) 点击出示字典的解释逶迤:形容山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4) 你又看到了怎样的乌蒙山?(高大的 险峻的 磅礴的)点击资料:提示:乌蒙山是一座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山。相当于1千层楼的高度。毛主席在写乌蒙山时用了这样的诗句,一起来读一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5) 绵延不绝的五岭,高耸入云的乌蒙在红军眼里是怎么的呢? 腾细浪:就是翻腾起的细小的波浪。走泥丸:就是跳动的泥丸。点击幻灯片变色(6) 了解诗句写法,感悟红军精神。诗人毛泽东为什么看成细浪和泥丸?(诗人毛泽东为什么比作细浪和泥丸?体会到什么?)(比喻,夸张,对比)每一句前后一大一小鲜明的对比体会红军的坚韧不拔、乐观无畏、英勇顽强。(7)师:同学们,你知道吗?这上下两句之间,还藏着一个秘密。现在我们来合作读。通过读,看看大家是不是能够发现。师(读):五岭逶迤腾细浪, 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五岭逶迤。 生(读):乌蒙磅礴。师(读):腾细浪。 生(读):走泥丸。师:现在,我们换个方式再次合作读。(读)五岭。 生(读):乌蒙。师(读):逶迤。 生(读):磅礴。师(读):腾。 生(读):走。师(读):细浪。 生(读):泥丸。师(读):五岭逶迤腾细浪, 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就这样读着、读着,在这两句之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上一句用名词,下一句也是名词,上一句用动词,下一句也用动词。上下两句是相对的,叫对仗)师:是的,这两句诗用词和结构都是对称的。现在,同学们合作读,全体男生读上句,全体女生读下句,要读出对称的整齐之美。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全体女生)乌蒙磅礴走泥丸。(全体男生)师:这对仗就是用词和结构都是对称的,这是诗歌的整齐美,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写法,重要的是赞颂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藐视,更表现了诗人毛泽东博大的胸怀,豪迈的英雄气概!(8)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怀?(指名学生读)朗读评价:(能把五岭读得更长一点吗?如果逶迤声音拉长些就更好了腾细浪可轻长走泥丸可轻快些,活泼些刚才的朗读老师听出了这困难是多么的渺小。大家就学着刚才那位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师: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仅仅是五岭和乌蒙吗?其实,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从哪些地方看成长征的难?(三)颈联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过渡:山是险峻陡峭,路途遥远的,水同样不好走。1.这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吗?(暖 寒)2.谁知道因什么暖?又因什么寒?哪位同学来跟同学说说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师生对话(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巧渡了金沙江。大家的心里无比高兴,所以是“暖洋洋”的。)点击视频:定格桥下水流湍急,桥上只剩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对岸疯狂的敌人炮火密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毛泽东此时和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看着自己的红军战士一个个英勇牺牲,耐心是无比悲痛。于是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朗读评价(读出暖了,可以更高兴一点,再释放一点,高兴的时候是眉飞色舞的)师: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渡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5) 尾联直接出示(老师边吟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喜 尽开颜红军翻越重重山岭,跨过条条大河,此刻,胜利就在眼前,怎能不令人激动,怎能不令人开颜呢?一起读三、熟读成诵 总结升华 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的震撼着我们,千语万言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1)自由练读(2)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朗读,师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