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后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后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后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后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选择题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D人定胜天的观点2下列言行,反映新的环境观的是()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解析:第1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第2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符合新的环境观;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答案:1.C2.A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BC D4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解析:第3题,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第4题,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经过分类处理再排放到环境中,此过程能减少污染。答案:3.C4.C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56题。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和图可看出,该地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会导致空气湿度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第6题,辽宁省位于我国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不能推广蔗基鱼塘、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防止土地次生盐渍化。答案:5.A6.C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纪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马永顺退休后,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他带领全家在16年里共计种树46 500棵,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据此回答78题。7与马永顺早期的“砍树人”思想相似的是()A轮作,间种,生态种养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8下列选项符合马永顺最终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是()A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C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解析:第7题,D选项与“砍树人”思想都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观点。第8题,A选项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答案:7.D8.A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气候变暖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10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将藻类捞出A BC D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10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都对“死亡地带”的发展起到减缓作用。答案:9.C10.B二、综合题11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读图回答问题。(1)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试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变差的原因。(2)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生物措施?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红碱淖的河流上游修筑了水库,使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红碱淖附近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而使水量减少。因此红碱淖水质明显变差。(2)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答案:(1)入湖的河流上游修筑了水库,使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沿湖煤矿开采、加工等对水质产生污染。(2)(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12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项目1990年2000年2006年苏州徐州苏州徐州苏州徐州GDP(亿元)202.14112.841 540.68616.954 820.261 428.80人均GDP(元)3 6171 43826 6926 94878 80115 363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m2)111.41318.9285.2776.4354.258.93(1)读图比较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3)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解析:(1)(2)两问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可以从所给材料的数值变化得出,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变化”,即答案要体现的是变化的特征。(3)注意题干给出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中需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发展,即区域经济水平要提高;其次要可持续,即生态环境要维护。答案:(1)共同性:19902006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均呈减少的趋势。差异性:苏州耕地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慢。(2)共同性:苏州和徐州GDP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GDP始终高于徐州。差异性: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3)苏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2)产生图中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明确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2)结合图中信息予以作答。(3)根据南方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