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两首 (2).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两首 (2).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两首 (2).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两首登临诗;理解两首登临诗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两首登临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三)课前准备教师充分备课,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5) 教学过程1、 导入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从而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登泰山而小天下从而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陈子昂、王安石登高临远又碰撞出怎样的文学火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诗-登临诗。2、 了解一种诗登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登临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台、阁等)而生发情思的诗词。3、 走进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4、 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5、 初步感知1、 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 吟读气断声连,各自习练。3、 以小组为单位,串读这首诗的大致意思。6、 概说评点写八个字概说、评点这首诗。范例:登高望远,俯仰古今。(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7、 再来学习一种简洁的评价方法。8、 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9、 初步感知1、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层次)2、学生习练,并尝试吟读登飞来峰。3、串读浮云:指飘浮的云彩。古人用以比喻奸邪之人。10、 两个层次评说前两句_,后两句_.11、 小结学习简单评说古诗的方法。12、 作业背诵两首登临诗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