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doc_第1页
浅谈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doc_第2页
浅谈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doc_第3页
浅谈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教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来宾市忻城县古蓬镇中心小学:欧东妮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婚率也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单亲家庭已占很大的比例。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教师如何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关键词:单亲家庭; 教育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父母离异,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欠缺的爱,也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全。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现代社会普遍认为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自私、冷漠、孤僻、缺乏爱心、缺乏安全感、沟通有困难等,单亲孩子更容易变成不良少年,单亲的孩子成年以后也更容易产生对婚姻的不信任感,虽然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学校仍然能够通过努力把离异对孩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教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家庭不幸的阴影,建立健全的心态,单亲孩子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孩子他们中许多人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很难愈合。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单亲家庭学生主要具有如下特殊性: 一、单亲家庭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它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感情、兴趣、志向、生活习惯不和或经济问题而离异造成,还有的由于父母某一方喜新厌旧,或第三者插足造成。中国民政部2007年5月23日发布了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根据该报告,200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191.3万对,比上年增加12.8万对。这份统计报告还显示,从2002年以来,我国离婚率一直呈现持续走高之势。以我班为例,我班共有39位学生,单亲学生有5位,还有3位处于准单亲状态(父母处于冷战或热战阶段)随着单亲家庭的形成,产生了单亲家庭孩子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特殊家庭环境,形成他们较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一)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的完美、和谐、和幸福。单亲家庭的家长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长期的孤独压抑,家长本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同时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法管教子女,把孩子托给爷爷奶奶照管,而老人们往往只能做到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大多是心有余力不足,使孩子放任自流,结果造成了孩子学习习惯差,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管教不得法,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特别是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都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情绪、情感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他们亲眼目睹了父母之间的争吵及敌对情景,缺乏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使孩子极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情感反应,具体表现为情感脆弱,易激动,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严重者可能会表现出病态的人格特点,如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等。孤独感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到有被抛弃的感觉,厌恶或憎恨父母,尤其是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时,他们更加感到心灵的痛楚,再加上周围同伴的耻笑,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表现为沉默寡言,有的甚至会从仇恨父母发展到对社会的仇恨,甚至发展为反社会的病态人格。 角色行为的误导儿童周围的榜样及对成人的摹仿对儿童性格及行为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家庭的离异,造成孩子被迫与父母中的一人生活。如果男孩与母亲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为,生活里缺少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父亲的榜样,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质;相反,如果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男性的角色行为,生活里又可能缺少了具有阴柔之美的母亲的榜样,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质,变得大大咧咧,这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由于家庭的破裂,周围人对这些儿童的过分关注、同情和溺爱,会使他们形成对他人冷漠、自私等缺点,再加之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使他们处于行为无约束,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三)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看法 有些人往往喜欢当众评议这些孩子特殊的家庭,捕捉和传播这种家庭环境形成初期的故事和绯闻,以一种异样的排斥的眼光,或是以一种同情的、怜悯的眼光看待他们,甚至有些老师也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抱有成见,显露出对他们信心的丧失,这些都使孩子情绪上不规律的起伏,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二、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以上分析了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特征,应该看到,他们这些心理特征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造成的。但这一情况是不是就不可改变呢?是不是他们就永远也走不出家庭不幸的阴影呢?当然不是。只要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能够更加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就能够帮助这些孩子走出阴影,尽快恢复过来。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善于洞察孩子的喜怒哀乐,因而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一)平等、尊重是打开情感交流之门的钥匙离婚对孩子造成了较大影响,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他们有的在学习上精力分散,没有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非常自私,事事必须顺从自己的心意,甚至为了发泄某种情绪“纠集同伙”去欺侮他人但是,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教育不当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为了帮助单亲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尊重平等的原则和这些学生交朋友,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多照顾他们的生活,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多鼓励他们的进步。 (二)宽容和真爱是教育中最美丽的语言 单亲学生做事不妥或犯了错误,常常与他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往往有后悔自责之意,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刻。此时,以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是非曲直,学生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学生也可能因恐惧而抗拒、而出走,使问题复杂化。宽容高于惩罚。教育做到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教育的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学校的困难补助为很多贫困学生解决了一些困难,这些贫困生中大部分是单亲学生,如我班今年的三位贫困生中有两位是单亲学生。让单亲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心理和道德都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三)善于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是对单亲学生教育的契机发现并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的重要时机和切入点。任何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老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意不要一头扎进学生的缺点里就钻不出来,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知道老师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并肯定了自己时,他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受到了鼓舞,会很积极地配合老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单亲家庭学生中的所谓“问题生”。比如我班有一位叫韦婷丹的同学,由于从小就失去父亲,平就表现出少言寡语,面无表情,而且明显与同学不合群。但是他的语文很好,英语也不错。在一次周记中,他写道:“欧老师,同学们的成绩都不太好,但大家都有学习热情,却又不能时时找到老师,为什么不组织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互助呢?”第二天我就在班里宣读了他的周记并表扬韦婷丹同学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并根据他的提议,我在班中组织了课外学习小组,其中一组由韦婷丹任组长,并分配了几个比较热情的爱说话的同学在他小组,经过半年的小组学习,韦婷丹的脸上也能出现少许的笑脸,看到老师也能问好,还常常在课间与同学一起讲讲话。(四) 培养单亲家庭孩子的独立意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不可解决的问题存在,就是社会、学校、他人给予他再多的爱和教育,但已注定他们的人生之路比别的孩子要难一些。人生旅途上的风风雨雨总会相伴,孤独、无助,需要他们忍受,有时的烦恼是无处倾诉的,有的家庭的温情是不可觅得的。教师在给予关爱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在班级中,有意识地让孩子担任一些简单工作,一旦其能完成就予以全班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孩子独立处世的能力,为其将来发展做准备。比如我班的韦海旺,从小只跟母亲生活,对母亲的依赖很强,所以在学校里,只要有一点点不舒服就要请假,如果不准假,就会哭鼻子,而且心中怨恨老师的不好。为了培养她的独立意识,我根据她的美术特长,让她我的助手,并具体负责每期的墙报,并每做一次就夸她一次能干,让她觉得自己也能行。慢慢的她从助手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墙报负责人。而且对老师的抱怨少了,请假的次数也少了。(五)教师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以班级为核心组织,积极开展集体活动,使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鼓起勇气和信心。寻求家庭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达成共识,用一个和睦的、温馨的家庭环境去感化孩子: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寻求社会的支持,赢得一个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单亲家庭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无辜地遭遇了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通常缺少一点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已日益普遍,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成长问题也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单亲家庭幼儿成长得很好。作为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切实地从以上几方面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让单亲家庭孩子的童年没有缺憾,让孩子的性格形成步入正轨,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让我们每位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参考文献:1潘允康,柳明:当代中国家庭大变动,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吴德清:当代中国离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3邓伟志、徐榕著: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