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2.过程和方法:朗读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教学重难点:1.朗读。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感受民族自豪感,体会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的豪情。2.表达。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3.活动。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1、世界航天史: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了解多少世界航天知识?2、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 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 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二、整体感知1、积累词语。2、读课文,了解内容。概括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3、并能根据导语,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找出主要人物。明确:1、字词略2、标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导语: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3、一句话概括新闻: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受命出征。主要人物:杨利伟。三、合作探究1、这篇新闻由几个主要场面构成?除了这几个场面外,还插入了三段什么内容?2、主要场面:场面一:等待(3-5)、场面二:送行(6-17)、场面三:出征(18) 。3、插叙内容:交代了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组成和首飞航天员的选择(8)。交代了杨利伟的简历和他作为航天员的优秀素质(9)概括了人类航天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0-11场景一:等待1、环境描写及作用?“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的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将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2、交代送行之人时运用的修辞及作用?(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总指挥)排比。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3、“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这句有何含义。? 因为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明代有人用火箭绑在身上想上天,古代传说中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又有“飞天”的壁画,所以我们早就想圆飞天之梦。场景二:送行1、此句中“夺人风采”是什么意思?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杨利伟“夺人风采”的词句,并进行分析。“标准的军礼”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申请出征的报告,干净利落,斩钉截铁,刚劲有力。“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中,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为战友、为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场景三:出征1、“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个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内心。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对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在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四、知识小站1、场面描写: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横断面。场面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发展故事,表达中心思想。如何描写一个场面呢?首先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为后面场景描写作铺垫,也给文章作背景介绍。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要分清主次,理清头绪。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可以用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办法来写,也可以按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来写。五、课外延伸1、天地对话听一段央视著名主持人对杨利伟的采访,如果你是主持人的话,请根据当时的情景设计几个符合中学生身份的问题!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 中学的学生,我想问您几个问题,可以吗?2、结合课文谈谈作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坚强的意志 丰富的经验强健的体魄 爱国的情怀从容的心理 果敢的作风3、光荣背后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在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时,飞船指令舱意外起火,在几十秒内3名航天员被烧死在舱内。 1967年4月23日,苏联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出现意外,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宇航员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3名宇航员死亡。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爆炸,地面50名技术人员丧生。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爆炸,7名宇航员当场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六、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场面一:等待(3-5)、场面二:送行(6-17)、场面三:出征(18) 。教学心得:新闻两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的结构,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2)可以指导学生先看新闻联播,了解主持人在阅读不同内容新闻的语气、语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渡江战役的胜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香港回归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二、难点:在阅读新闻中能准确找出新闻的要素。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请学生谈谈对标题的感受和理解。新闻的标题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导语二 (由时代背景人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介绍新闻。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导语三 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啊?(生答)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学生交流渡江战役的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二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幻灯片)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明确】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三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明确】与“渡”有关的词语:“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均是。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写我方的有“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写敌方的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师展示渡江战役指挥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点拨】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提示】让学生自由找一些句子读一读,老师要给予点拨,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不料”是对汤恩伯的十分辛辣的嘲讽。用“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一系列表示动态的词语,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无敌、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在叙事中插入议论,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议论之后,详细叙述了东路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揭露敌人不堪一击的腐朽本质。四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总结反思】详略得当,写法有异有同。主体部分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了我军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的情节,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叙述战况基本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第2课时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振奋国威的事件的。(板书课题)。导语二 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骄傲地回忆?学生自由谈(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澳门的回归、“神舟”五号的发射等等)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香港回归,通过重温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来感受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导语三 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公元1997)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生答)对,它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唱出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的期盼。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怎么会涉及到回归的问题呢?课前让大家查找了香港的历史问题资料,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呢?(明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领导人为收回香港作出不懈的努力。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世界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余名记者齐聚香港,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典。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上课伊始,采用电教手段,利用音乐的作用创设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二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这篇新闻全面生动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么?【明确】全文共29段。采用了新闻的常用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是新闻的导语: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第二部分(第625段),新闻的主体: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这部分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第6、7段),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交接仪式的主要官员。第二层(第810段),概述查尔斯王子的讲话,其中突出了两点:赞同“一国两制”,支持联合声明。第三层(第1115段),特写降旗、升旗仪式。第四层(第1623段),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第五层(第24、25段),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握手合影和交接仪式结束的时间。第三部分(第2629段),新闻结语: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的人数。三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先从导语中找出最具概括性的三个词语,体味含义。【明确】百年沧桑、举世瞩目、永载史册。2画出体现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句子,共同朗读,激发爱国之情。3探究主体部分如何层次井然地叙写交接仪式的全过程。【提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州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租车境外旅游合同协议
- 销售人员工作合同范本
- 软件开发驻场合同协议
- 销售人员合同变更协议
- 酒店住宿转让合同范本
- 道路标准运输合同范本
- 服装生产订货合同范本
- 门面转租合同三方协议
- 酒店改建店铺合同范本
- 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及判断
- 急救中心规范及建设标准
- 各国国旗(中英文对照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模拟检测试卷【共1000题含答案解析】
- GB 9743-1997轿车轮胎
- DB225118-202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USCAR培训资料完整版经典培训教材课件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