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2).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2).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2).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2).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2).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二)能力训练点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三)德育渗透点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作者绚丽多彩的文笔,体会其遣词的隽永。二、学法引导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制作投影解决字词。2学生准备抽取三则中一则表演课本剧。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知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2示投影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教师点拨分析形象。3学生认真预习、疏通文章大意。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二)整体感知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三)教学过程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翻译,点拨重点词义。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的故事。附:译文: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元礼颇负盛名,担任着司隶校尉,到他们上拜谒的,都必须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亲戚才能够通问拜见。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门前,对宋门的僚属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僚属通报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问他说:“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呀?”孔融答道:“当年我的祖先孔仲尼与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师徒之好,因此我与大人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友好关系。”李膺和他的宾僚们没有一人不为他的聪敏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随后入堂,宾僚们把孔融的话讲给他听,陈韪说道:“小时候十分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未必聪明。”孔融应声说:“想必您小的时候也一定十分聪明。”陈韪被说得一时无言以对。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帝曹操准备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以为形貌丑陋,不足以雄震远国,便让崔琰代替自己,他却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头。接见结束后派间谍询问匈奴的使臣说:“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回答说:“魏王声望很高,非同凡响,可是站在床头那个握刀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到这话,派人追赶杀掉了这位使臣。4教师再就每一则中重点的难以翻译的语句再重点检查落实到位。(四)总结、扩展教师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忠实原意。(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附参考答案:1奕世:累世世世代代2引:拉3顾:理睬4乃:才是思考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分析人物性格。2体会语言特色。(二)整体感知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语言精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就能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生动地勾画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鲁迅称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谬惑,一资一笑”。(三)教学过程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孔融:聪明机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孔融:语言描写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高潮)陈元方:语言描写曹操:行动描写使代;自立今间谍问闻之,追杀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思考: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本文语言特色。附参考答案: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语言隽永,意味深长。远志:名为药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