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第一单元 仁者爱人 樊迟、仲弓问仁教学目标:学习这篇文章了解孔子仁学的主要内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孔子的思想,论语带给我们那些启示?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时数:2课时 一、课前演讲。我看语文(对学语文的看法以及同学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等等)。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读大学还是摆脱不了语文课,因为我们一开始上学就接触语文,一直到高中,而且语文课都是属于重点课程。以前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那么现在我们学语文又是为了什么呢?有必要再学语文吗?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发表一下大家各自的看法。二、简介孔子和论语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的伟大思想宽阔的精神品质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孔林,是孔子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亩。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孔子的后代获封衍圣公是在宋朝,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为衍圣公,是为衍圣公之始。中国最后一个衍圣公是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文革中被挖墓焚尸的衍圣公孔令贻就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亲生父亲。1989年曲阜设立国际孔子文化节、恢复祭孔以来,怎么样才能够把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请回家乡来,始终是当地政府一件艰巨的、至今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曲阜当地生产的一种以“孔府”命名的白酒“孔府家酒”突然畅销全国。九十年代,当地政府的一位代表团到台湾去拜访孔德成先生,盛情邀请他回归故里,看看家乡的新气象。作为家乡建设新气象的象征,代表团向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献上了一份厚礼包装精美的“孔府家酒”。孔德成先生瞥了一眼包装盒上印刷的“孔府家酒”几个字,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孔家没有这种酒。背景简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候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一些有识之士竭力强调以礼治国的重要性,认为礼是“国之基”,“人之干”,“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一股颇具规模的礼治思潮蔚然兴起。另外,那些越位逾分的大夫和陪臣,为了巩固其已经获得的地位权力,不仅也需要用礼乐来文饰自己,而且还重用一些懂得礼乐知识的人。一时间,掌握一定的礼乐文化知识便成为当时一般士人入仕为官的捷径。于是学习和研究礼乐文化竟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自然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他凭着“好学不厌”的精神,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潜心钻研,终于成为一位名闻当时的礼乐文化大师,并从而建立了关于“仁”的思想体系。“仁”的发现为“礼”的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为“礼”的永恒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礼”的价值也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孔子逸事孔子虽因早年丧父而生活贫苦,但他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开始授徒讲学,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直至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国大治。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14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被鲁国迎回,此时孔子年六十八岁。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一、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被两个小国家围困,七天都没有吃到东西。后来较为富裕的子贡拿自己的钱财换来了很少的一点米,就让颜回给大家拿来煮粥喝。子贡无意间经过煮粥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拿着一勺粥在喝。子贡很不高兴,就去问他的老师孔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又问若是颜回会如何,孔子说颜回绝对不会改变的。子贡这才告诉孔子他看到的事。 孔子为了向大家证实,就带着众弟子来到粥房。孔子说:颜回啊,我想要先用这得之不易的粥来祭祖,你来操办吧。颜回摇头道:不行啊,这粥在煮的时候,房顶上有一块泥落了进去,扔了太可惜,所以我已经把污染了的那块粥吃了,这样还可以省出一个人的饭。但是这样的粥是不能祭祖了啊。孔子听了,看了一眼子贡,就离开了。 鲁国以前有条政策,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一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 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怎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二、孔子周游列国时,一日路过齐国边境,想去看看海,子路便赶着马车陪同前往。 在途中碰到几个小孩在路中间堆了一堆土,子路很生气,于是呵斥几个小孩,让他们让路。几个小孩根本不理,继续玩耍。孔子便去问小孩说:“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让路啊?”这时候一个叫项橐的小孩对孔子说:“我们筑的是座城,只听说车马绕城,没听说城让车马的。”孔子听后哭笑不得,只好绕土堆而过。 孔子见路边有一农夫,便上前询问道:“你一天挥多少下锄头?”农夫顿时张口结舌。孔子见问不出什么,也就兴致索然,带子路离去。 等师生二人看完了海回来,又路过这里,子路趁歇息的时候去问那个农夫,刚才我老师问你什么了。农夫回答说,他问我一天挥多少下锄头;子路也问,农夫就说你的马一天踏多少次蹄我就挥多少次锄头。子路听后很以为然,认为农夫很机智,回去就跟孔子说。 孔子纳闷,刚才他没说啊,就下车问农夫,农夫也不隐瞒,告诉孔子是他儿子说的。孔子顿时想起那个齐国神童来,当天便在当地住了下来,要找项橐说话。 一上场就让项橐的几个问题给问住了,几个问题一个也答不出来,项橐就嘲笑孔子说:“孰为汝多知乎”。孔子给项橐一鞠躬,口中称后生可畏,说是要拜项橐当老师。可是子路在旁边都看在眼里,心里很不痛快,孔子马上出言教导子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参执锄耘草时,误伤父亲曾皙亲手种植的冬瓜,被父亲用猛杖打昏了过去。就这件事,孔子特别教导曾参说,过去舜有顽父瞽瞍,舜小棰则忍受,大杖则逃走,所以不可委身以待暴怒,万一被杖打死,则陷父亲于不义,此乃不孝之极。 三、朗读并解题(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题)所谓仁就是爱人;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自处的高度修养;也可以说是作人的艺术。 四、解释课文并分析译文1: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第一段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其次,是讲做事的责任感。现代而言,是指对于一般老百姓,对群众社会的领导,为大家做事的时候,要负起责任,担负这个责任的态度,要“如承大祭”一般。“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个“怨”字包括两点: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别人。译文2: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第二段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译文3: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第三段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 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五艺术赏析:言虽简而意颇丰,语只片而形甚显。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爱人” “知人”便道出了孔子“仁”的思想内涵。樊迟的鲁钝 、子夏的聪颖、仲弓的不谦恭的性格,都在只言片语中显现出来五、课后思考与练习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答: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仁”学是其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的“仁”实际上是各种美德的总称,亦即人的价值标准,也就是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君子”应当遵守的准则。首先,“仁者爱人”,一方面,“已所不欲,勿施予人”,另方面,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称之为“忠恕之道”,被视为“仁”的内容。其次,“仁”包括各种道德规范,如“温”“良”“恭”“俭”“让”等。此外,它还表现为追求道义而“杀身成仁”的气节等等。在孔子的提倡下,中国道德学提出了多种道德规范,其中一些精华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美德,如民族气节,尊师敬老,救济孤独残废,移风易俗等。继承传统美德,是一项重要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孔子的仁学思想 :第一,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二,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 第三,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第四,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 第五,提倡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2、简述论语的语言特点论语是一部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行为为内容的语录体,思想、学术著作,他的语言特色主要为:(1)以描绘说话者的仪态举止,说话时的感情口吻,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子路.侍坐章中,通过孔子启发弟子言志,以及四位弟子回答时的不同仪态口吻、内容,分别写出了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子路坦率而自负,冉有、公西华谦逊,曾晰恢宏洒脱的性格特点。(2)语约意丰,深入浅出,富于哲理。论语中有许多语录,简明深刻,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被后世一直作为格言来传颂。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3)吸收和灵活运用大量口语虚词,使说话人的语气、性格逼真表现出来。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写出了孔子因在河边看到流水的奔腾而产生的伤逝哀叹之情。当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坚果深加工工厂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食品安全员业务培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外科主治医师职称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车辆挂靠经营双方权利义务协议书版B版
- 坚果种植气候智慧农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设计综合模拟试题(附含答案)
- 水培-气雾栽培技术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招投标保密协议(合同模板(协议))9篇
- 高中生物多样性教学活动方案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一)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江西中寰投资集团下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狂犬疫苗使用培训课件
- 2025新疆伊犁州伊宁市中小学招聘各学科编外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3-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合物(原卷版)
- 【2025年】郴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苏绣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办招聘辅助人员(统计员岗)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骨科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要点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5.2诚实守信 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