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尿病之中医膳食调护的几点总结.doc_第1页
关于糖尿病之中医膳食调护的几点总结.doc_第2页
关于糖尿病之中医膳食调护的几点总结.doc_第3页
关于糖尿病之中医膳食调护的几点总结.doc_第4页
关于糖尿病之中医膳食调护的几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糖尿病之中医膳食调护的几点总结【摘 要】中国是最早记载糖尿病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一,对糖尿病饮食调护有着详尽的论述。近代,中医膳食文化不断发展,药膳也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诸多益处。现将中医膳食调护原则,药膳的分类、制作方法、糖尿病药膳常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药膳的注意事项给予总结。【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膳食;调护西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1。而对糖尿病的记载,最开始被看到是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及罗马,约有几千年的历史。糖尿病这一名字,几千年来,在中医药一直被称为“消渴病”,也有“消瘅”、“肺消”之说。而“消渴”第一次出现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着作,书中对消渴病的症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讨论,为糖尿病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形成与人的体质、年龄、饮食、情志及生活环境、药物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致体内阴阳失调,形成燥热伤阴,特别是肺、胃(脾)、肾三脏的阴损,是消渴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并且,随着对糖尿病病机的逐步认识,从传统的阴虚燥热立论,发展演变成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脾虚致消、阴阳两虚等多种病机学说,内容更丰富深刻,也更科学地认识了糖尿病的本质,为糖尿病的调护提供了更多的思路。1.中医膳食调护原则中医膳食调护总原则包括平衡观和辨证施膳。在平衡观上,西医饮食护理强调从西医分析解剖观点入手,即从微观入手,而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为重点,从宏观入手。因此,中医饮食调护中的平衡观与西医平衡膳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包括从宏观上阐述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食物之间的比例平衡;食物的寒凉温热阴阳平衡;酸苦甘辛咸五味平衡;食量的平衡等。而辨证施膳是中医膳食调护中的重要特色,辨证施膳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信息在藏象、经络、病因学、发病机制等基础理论下,对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慨括,判断病证类型,再根据判断出的“证”确定相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具体的饮食护理措施。2.药膳“药食同源”指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这些特性。而中医药膳则是将“药食同源”这一经典理论发挥至极致的最佳应用。药膳内涵博大精深,其寓意不是将中药和食物进行简单的混合,而是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经特殊加工烹制而成的菜肴、汤汁、羹糊、糕点等食品。药膳不仅具有了一般食品的色、香、味美等优点,同时“寓医于食”,既能发挥出中药的药性,又能融入食物的鲜美,“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2.1药膳的分类药膳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性状可分为:菜肴类、汤汁类、茶饮酒类、粥粉饭羹类、膏糖蜜糊类,糕饼糖果点心类等;按五脏调养可分为:养心药膳、养肝药膳、养脾药膳、养肺药膳、养肾药膳;按作用可分为祛邪治病类和补益保健类;另外还可按季节分、按人群分、按疾病系统分。2.2药膳制作方法药膳的配方和一般的食品配方不同,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中医方剂组成的主次辅佐关系;二是膳食的调配原则。使药膳既有中药的特点,又符合膳食的色、香、味的要求,二者协调,才更能发挥药膳的食疗效果。在药膳用量的确定上,首先是以一人食用为准,确定其总量,供一次食用或几次食用,一般每日分2次食用。根据确定的总量,再计算原材料的数量比例。由于药膳的特殊性,药膳的烹制除了应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知识,烹制时,除了展示一般饮食烹制的色、香、味、形的要求外,也要尤其保持药膳中药物的功效作用以及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药膳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中以炖、煮、蒸、煨为主,形式中以汤、羹、粥、茶、饮为。这是因为药物经过较长时间的受热后,其有效成分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溶解出,与食物相容,发挥最大的药膳功效。对于有药味或有怪味的药膳,进行烹饪时应给予适当的调味,如可加入适宜的调料或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矫味,同理,如果味道很淡,烹饪时则可以给予适当增味,但调味中应注意把握尽量保持原料本身具有的鲜美味道的原则。2.3糖尿病药膳的注意点经过长期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药膳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推荐,如糖尿病常用食物有2:玉米须、麦麸、红豆、魔芋、苦瓜、裸燕麦、番薯叶、陈粟米、南瓜、冬瓜、丝瓜、大蒜、洋葱、芹菜、黑芝麻、柚子、猪胰、鱼类、黄鳝、泥鳅、海参等。常用中药推荐有3:熟地、石斛、百合、天门冬、沙参、玉竹、麦冬、山萸肉、黄连、知母、生地、芦根等。但是在应用这些食物和药物制作药膳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辨证施膳消渴病特点多为本虚表实、虚实夹杂;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发病之初,患者常以阴虚燥热为先,随并病程延长、病情轻重转变,阴虚燥热会有所侧重,可由燥热向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证候演变,常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并时有夹湿、夹痰、夹瘀。故消渴病的药膳调护也应遵循辨证施膳的法则,宜滋阴润燥为主,并根据具体个体选用有理气健脾、益气活血、补肾益阳、淡渗利湿等功效的食材和药材配合运用。注意四季饮食宜忌:万物皆随春、夏、秋、冬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人的养生之道就像树木,春而发、夏而长、秋而实、冬而藏,养生应顺应自然,应顺应四时,即“生长收藏”,如此养生,人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春三月、属木,人体肝气当令,饮食应该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以调养脾气、避免肝气生发太过,尤其是素体肝阳偏亢者,春季最容易复发,因此除适当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外,可用甘辛味食材、药材来预防调理。夏三月,属火,气候暑热,易心烦意乱、人体消化功能下降,以清淡、宜消化的食物为主。除摄取适当蛋白质、蔬菜、水果外,可吃些苦味、酸味的食物,如苦瓜、酸梅汤等以清心降火、清泄暑热、燥湿健脾、增进食欲,防耗气伤阴。慎食生、冷食物以损害脾胃功能。秋三月,属金,气候干燥,忌辛易酸苦,可吃些芝麻、核桃、山楂等食物以滋阴润肺养血、清除肺燥心火。另外,胃肠道疾病常在此季好发,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病从口入”。立秋之后,少吃寒凉生冷食物,以顾护胃气、防止脾胃损伤。冬三月,属水,气候寒冷,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可吃些高热量、御寒食物,如热粥、羊肉等;少食辣椒、酒等辛温发散之品。此季是身体虚弱进补的较好时机,冬令进补的关键是食补,宜因人而异的进行调养。食不偏嗜、食之有节黄帝内经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以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所以,进行药膳调理时,应注意不能过偏,须多样化、合理搭配。饮膳正要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黄帝内经也提及“勿使过之,伤其正也”因此,在进行药膳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要适度,这点也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