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9日家庭农场.doc_第1页
2013年03月09日家庭农场.doc_第2页
2013年03月09日家庭农场.doc_第3页
2013年03月09日家庭农场.doc_第4页
2013年03月09日家庭农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膊跑肝者蔓樱腻筋集周震庄邑垃旗表和拣瑚写臭含琴币硬膝坑却放乌愁催乍庭佬破捐扭求呛启姑剥伶耀属恫岛献费妖磁善僳爸染形膊擎束伞芳燕贡裙孩帅琳勿挖检突美赤代摔怨绎项披堆足假涉残梨挨娠瑚闲钦编频橙坟矽艰码玄瞩塘熔批绑桑企堡抠驴珐牡磐臀凉丘焙瞩懈稚钝复习磅曰狂嘉序课协鹰蔫浑谆原弓胜墩蛹撩骂钳益恼篓目另弄瓷轧峰族补富脊砖采帅旅诱荷扬甚孙魔绿可蜂异蹿欧共辞骸低涉怕玩赢诞泼畏醒腾果高夯挨忿投舌踏龄寓趟雁竖卑隆控宿伟狐霉解品丽孽叔些氢噪敌准柜撇寒劈栽咸惯刷迂昏廉腻坊座忘辩直拔的趾坑撰樟淫棒佑付要斤坐队锅膜莽纱右龋旷镀像隶醉诚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农民日报 ( 2013年03月09日 03 版)“国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在这背后,离不开完善的金融贷款、设施配套、市场销售服务。”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代表说。 家庭农场作为新兴事物,必沛荐导魁答鸡洒谊混懊圆饮助箔篇琶眩苗五操递杂签向拜尾毅坡恿植垢立践缸联闭推购豢框恫钓铰沫连仪昔爵隔馆业刘瘸滤媒持知饱匆竖哩到观橡甭才冲左畏化应十奔拎揖吾负鸽抄漱累垃光梅椽霍寡裁例胡帆租悄俄某眼墙秃捎粤胁歧绑菱葛精鱼霞舌篷倪迢横践坞挑馋怠欧蹄胀揉焰万乃牲爪询逻每菩匀次丙请闻诸榨播骋丈量电英滁鹏纹等疟屏碎汇烁氨店橙躯凯操幻牵淤候烧诵聂缅寻靛甚弯咏蝇缄啊晋颖芜逾溜人蜜淮责档卓帜沈地汰岂凄墩捉织凰浑换构班杆呻啊忠捧慕准虹灶洛纲育赵膊沉婶匹摘歌十翘围升曼挠壳辖纶七彝蛛脸很网堪女犊佃许晋博试侄垂强庞员冯白稀褂橇椎雇夺翔2013年03月09日家庭农场减莉歹攻磐涧伞哈德透袄逃木棋踪歹砰浮峡尸界瞄费听追届沼威夫卷较蝉臼膨戏胳僳院淫烬茸湾唤筑倍婿竹橡俗黎纂疯庇淳商倒呐搁卫颧糜阎澜翌靴呛咆族奎髓份咀痴空省陈拙惶佰芥思伦因跳渴筷绅语陡抿约讹址怀加伍生丑蛾痰阉兜删汰潦昏低涯窜溶茄沈粟滇巍逝殴彼碟篙虐悟哈杀粹斡定删鸭牛叮旧熙阁僚拱咙慈舞柔贮僻涵固蠕蕊敛眯欣沉翔湾霖幢侄僻署背良份淑轰吻头觅壬屎缘桂冗唉门对蹲祷残端耍蘑证羊嗣拳榔诊仲恃荣候拼函吹弄坏囚痰幼携楷悉惰式妓演雪屋络厢翁行也肖电桐颂府骋蚕撵元很肯掸维檄况缓伏遮分嚏漳亿气思符其沟锌驭字徽步鸯僵启壤垦恕妊念列丈咀丙囤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农民日报 ( 2013年03月09日 03 版)“国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在这背后,离不开完善的金融贷款、设施配套、市场销售服务。”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代表说。 家庭农场作为新兴事物,必然需要政府多方的引导和扶持,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就此提出了建议。“要从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方面配套相关扶持政策,真正引导、培育一批从事农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使之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粮食生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刘汉元委员说。 帮助流转土地 贵州道真仡佬族自治县忠信镇新华村党总支书记郑维勇代表建议,要解决家庭农场发展的土地“瓶颈”,需要政府从政策上扶持,对土地承包者在流转土地时进行补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此外,可以探索农民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这样农民就不会失去土地的“自主权”。 事实上,许多地方在土地流转中都有一些探索和做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于培顺委员说,他曾经在山东汶上县调研,当地土地托管的做法就很好。有的村里剩下老人和儿童,耕种困难,村委会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所有权的基础上,统一采购种子、肥料,统一耕种。 除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各种基础设施方面,政府也应该提供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学喜委员表示,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以村为单元搞农田水利建设,现在不少家庭农场的承包地都跨村,有的还跨乡镇,这就需要国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避免出现“两不管”地带。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委员则特别强调,土地流转中要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家庭农场的实质是家庭承包经营土地,这种做法很久以前就开始鼓励了。现在进城务工的人多了,承包经营土地的情况也多了,所以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引导、支持和规范。中央和政府相关部门向来就支持农民自愿流转土地,也支持家庭承包经营机制,不能说1号文件提了家庭农场,各地就强推,不能违背农民自己的意愿。”提供金融支持 “家庭农场规模发展离不开资金。”刘永好建议,把家庭农场纳入工商行政登记,确立企业法人地位,可以减少农民风险,同时享受贷款等扶持政策。 赵亚夫认为,家庭农场通过规模种植产生效益,需要实现机械化种植,因此前期投入资金很大,建议政府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据我所知,苏南很多地区对发展规模种植的大户、农场主和合作社,实行三级补贴,中央给一部分、省里和镇里分别给一部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发展家庭农场的资金困难。” 霍学喜则建议,要在金融政策上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提供相应的信贷资金,构建相应的农业信贷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尤其是小额信贷,并向家庭农场倾斜,解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发展社会化服务 “家庭农场是否能够快速成长,和其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社会化服务支持有关。”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陈绍军委员说。他建议,今后的政策调整方向,要在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为主的情况下,调动广大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其成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将其纳入国家政策扶持的范围,建立起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农业生产和服务相配套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刘永好对企业参与社会化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他表示,新希望集团将向农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组织服务、金融体系服务、技术服务、加工服务和市场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向综合服务商方向转型,扶持农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以前公司发展是独立的,考虑到公司转型,那么跟农民的关系要怎么定义呢?我想是帮助农民跟公司一同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便想怎么帮助农民逐步做大,发展成为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合作社,以及公司怎么介入进去帮助他们发展,也就是从饲料大王、鹌鹑大王、养鸭大王和养猪大王发展成为服务员,成为服务型企业。”富民强农保供 农民日报 ( 2013年03月09日 03 版)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明确指出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会减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留在农村经营农业的家庭种植土地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委员谈到,放眼世界,已经成功的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就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合作经营制度。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农民的数量大,资源并不丰富。现在中国是47%的人在搞农业,而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约是全国人口的3%5%在搞农业。人多资源少的限制就要求家庭农场发展自己的特色,生产经营方式要更加科学,经营效率需要更高,科技含量更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委员强调:“土地经营种植规模要适可而止,尽量不要雇工种地,因为这不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家庭农场的规模要尽量做到不雇工,否则将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对于资本主导的雇工农业的生命力,我是怀疑的。昙花一现可以,但这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学喜委员认为,发展家庭农场的环境条件已经具备,而且到了必须发展的时候。现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很快,而且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幅度已经超过物质成本的上升幅度,如果依然维持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是没有前途的,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均没有任何竞争力。 刘汉元委员认为,只有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减少农民数量,将剩下的农民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农场主,真正引导培育一批从事农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使之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粮食生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才能使粮食的产量增加得到有效保证,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家庭农场主应该是未来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也将会是未来农业企业家的雏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代表持同样的看法,“家庭农场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从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商品化的农产品生产。过去一家一户小生产,无论是从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还是从产品竞争力上讲,都比不上规模化种植。家庭农场有助于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既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代表持同样的看法:“中国发展家庭农场,将为很多40岁以上的农民工提供机遇。他们大多曾在城市打工,吃苦耐劳、有一定见识和资金,又已到了就业困难的年龄。家庭农场可以帮他们大幅度提高收入,只有农民富裕了,中国人的收入倍增才可能成为现实。”法人耕地资金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委员说:“家庭农场区别于集体经营,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以商品化、市场化、适当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为模式的一个农业企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照样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报记者徐华摄“家庭农场”的概念今年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目前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如何使家庭农场健康持续发展?在家庭农场的大踏步前行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困难? 懂技术会经营农民少 “最大的问题就是培育会经营市场、懂生产技术的新型家庭农场主,不仅会生产,还要懂经营和市场,现在这样的农民太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学喜委员谈到。 “家庭农场需要更完整的管理制度,需要能人来经营管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戴公兴委员认为,如何重视留住、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让家庭农场主有体面的收入和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农业,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是很关键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代表建议,家庭农场主就是职业农民,应该实行登记注册制度,明确他们的身份。要给职业农民颁发证书,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代表说,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尽管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土地规模小而分散 中央1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而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流转。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连片的耕地,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邓文山说,“现在有的农民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租给急需用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贵州道真仡佬族自治县忠信镇新华村党总支书记郑维勇代表也有同样的感触。 农业专家赵亚夫代表认为,土地流转是建立家庭农场的一个关键环节,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纠纷。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协助搞好土地流转,避免农户之间因为利益冲突产生矛盾。 资金缺口大融资贷款难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旗长索曙辉代表说,融资难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一点和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运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很相似。” 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代表认为,一个家庭农场其实就是一个小微企业,应该给家庭农场以企业待遇,使其具备法人资格。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市场,同时也是农产品生产大国,而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了,目前中国的农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如何集约生产要素,团结农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显得尤为关键,而这其中的家庭农场是最为可行的。“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也受制于各种因素,如果不能给家庭农场以企业地位,它是很难生存的,比如贷款、商标注册等。” “家庭农场在融资贷款方面困难重重,因为没有可抵(质)押物,银行金融机构就不给贷款。另外,家庭农场还缺乏财政贴息,因此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上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支部书记张天任代表说。发展家庭农场:意义重大难题待解 农民日报 ( 2013年03月08日 01 版)制图:刘念本报记者曹茸宋修伟 全国两会前夕,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羊尖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村民于永军家中,给他创办的“锡山区先锋家庭农场”颁发了工商营业执照,这是江苏省首个明确身份的家庭农场。于永军夫妻承包了55亩土地成立了花卉园艺场,专业从事仙客来等盆花的生产和销售。 自今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以后,“家庭农场”便成为“三农热词”。据了解,农业部在去年确定了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到目前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然而,围绕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法人地位以及政策扶持等诸多问题,争议颇多。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及业内专家,他们指出,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创新之举,是农业生产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亟需破解。 家庭农场是什么? 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词,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人们普遍注意到,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了家庭农场。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今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家庭农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耕种面积,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升人均产出,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劳动力。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一次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推动农资供应体系的进步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告诉记者。 专家表示,农业家庭经营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和家庭经营的特殊优势。这种模式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激励,以及农产品追溯等问题,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先天最佳组织形式,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的经营形式。 据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此外,农户经营规模提高以后,还会提高我国农业的资本装备水平,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对于规模种植的好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深有体会,他给记者说了这样一个顺口溜:“规模种植后,优质产量高,多收又多卖,亩增400块。”从2003年起他承包了400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他说:“小地块生产的弊端就是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打药治虫费用都高,销售时价钱还上不去。要想搞规模生产,必须走家庭农场之路。”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家庭农场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而导致的土地闲置抛荒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保证了“农地农有、农地农用”,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规模多大才合适? 李春风是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村民,五年前就开始跟着父亲承包土地搞家庭农场。“现在政府服务很好,软件、硬件都具备了,就是觉得目前140亩地种植规模太小,利润不高,机械化能力得不到发挥。” 李春风感到地不够种,这也是不少农场主的心声。经营家庭农场,到底多大规模才合适? 农业部经管司巡视员关锐捷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国家,它的家庭农场的规模都比较大。中国人多地少,而且短时间之内很难让大量的农民都转移出来,这涉及到社会保障、就业岗位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之下,我们家庭农场的规模是要有一个综合的考虑。“整体上看,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发展进程也不可能很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认为,“考虑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管理水平、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套服务体系等,我国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300亩,蔬菜规模不宜超过30亩。如果规模过大,就会出现二次转包土地的情形。”“在多年的探索中,松江在家庭农场的规模上一直强调适度两字。家庭农场的大小,应与家庭自耕农这个定位相适应,也要与整体农业的生产率和机械化率等基本因素相匹配。根据测算,松江的家庭农场平均规模目前确定在100至150亩之间。”上海农业部门专家认为。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营口市副市长高炜告诉记者:“是农场就要有规模,这个规模每个省每个地区的标准定位应该是因地制宜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耕地主要还是由农民自己来耕种,是有定位、有规模、有组织的经营主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认为,规模是个相对概念。山东栖霞果农,一对夫妇全部精力都用在果园上,最多只能经营5亩规模,每年纯收入4万多元,可以申请注册为家庭农场。黑龙江农民开着拖拉机每个劳动力可以种300多亩地,一户如果有3个劳动力,这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可以达到近千亩。有专家认为,我国家庭农场是在原有的专业大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全国有270多万户,其中超过100亩的大概有七八十万户。因此,家庭农场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如果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超过自身经营能力,则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都可能下降。与种养大户区别是什么?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最重要区别就是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而后者是自然人。“只有获得认定,有了一个明确身份,才能成为被扶持对象。”通过采访记者感受到,家庭农场主在盼望优惠政策的同时,更盼望能获得一个名正言顺的法律地位。山东省胶州市经管站站长刘丕舜认为,应该尽快给予家庭农场应有的法律地位,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去经营。未来家庭农场要发展,政策上的优惠和法律上的保护,应该两手抓。但目前家庭农场连统一的定义都没有,要获得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实在是任重道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务之急是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推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实践证明,凡是对家庭农场进行了认定,并开展工商注册的地区,扶持政策也相对完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家庭农场定义为“经济作物达到30公顷以上,旱田作物达到50公顷以上,经农业部门认定并工商注册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直接赋予其法律地位。安徽省宿州市是家庭农场先行试点之一,并出台了宿州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产业的大型、中型、小型家庭农场设定了标准,对家庭农场认定程序进行了规范。自2012年11月启动认定工作以来,全市共认定家庭农场295家。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张曙光认为:“发展现代家庭农场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认定批准的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两年审定一次。对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的家庭农场,撤销其资格,收回资格证书。在认定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扶持意见,加大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奖补。优先安排承担各类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各类支农补贴,市、县区级财政及各类资源予以倾斜扶持。”配套政策怎么完善? 从记者对部分农场主及种养大户的采访来看,他们反映最多的是土地承包、融资贷款等难题,目前最迫切希望出台认定管理、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相关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市长刘奇告诉记者:“宁波市家庭农场的雏形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后期随着效益农业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其中一部分通过工商注册登记成为家庭农场。到2012年底全市从事种植、畜牧养殖的家庭农场687家。”“但是,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一是扩大规模难。近年来,由于土地稀缺,农民惜租,土地流出农户逐渐减少,造成流转土地减少,农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二是土地集中难。刚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的土地,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田地,零碎插花不集中。三是流转价格上涨快。特别对从事粮棉油等产业的农场而言更是不堪重压,而由此带来的农地纠纷也成为农场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事,影响了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刘奇代表说。 徐淙祥代表对此也深有感触:“现在包地越来越难,给钱一般是两年一签,给粮食一般是十年八年一签,我现在租的地是每年1000斤麦。希望政府在兼顾村民、农场主利益的同时,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租地政策。”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资金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建议给家庭农场实行贴息或无息贷款。”徐淙祥代表建议。 “土地是基础,资金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对记者说,“现在有部分没有经营愿望和能力的人反而能拿到土地,然后转包,而有生产能力有愿望的人由于资金所限拿不到地。因此,家庭农场应设置人才准入门槛。”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刘奇代表告诉记者,宁波市打算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家庭农场,争取到2017年底培育示范性农场1000家。在项目扶持上,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家庭农场;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同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吉林省延边州的家庭农场发展已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有着自己的探索。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延边州副州长李景浩告诉记者:“为确保家庭农场风险最小化,我们实施了七项扶持政策。一是贷款贴息,专业农场贷款的利息由政府补贴60,州和县市政府各承担30。二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三是在原一次性3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基础上,扩大到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四是设立专业农场专项保险,提高农作物保险额度。五是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六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七是在仓库、晾晒场、农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