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II )卷.doc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II )卷.doc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II )卷.doc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II )卷.doc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 A . 原子B . 中子C . 质子D . 电子2. (2分)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微观模型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分子是可以用人眼直接观察到的B . 所有的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都变小C . 所有的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都增大D .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无关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 .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 .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4. (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 . 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 . 水在慢慢地结冰D . 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5. (2分)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 . 声纳系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B . 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电视机的遥控C . 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带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D . 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6. (2分)美丽的南湖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里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B . 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 . 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D . 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是镜面反射现象7. (2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PM2.5”中的“2.5”是表示雾霾中颗粒直径的数值,它的单位是mmB .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 . 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50mD .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8. (2分)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 . 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 . 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 . 吉他声具有能量9. (2分)第一个通过理想实现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 . 伽利略B . 亚里士多德C . 牛顿D . 帕斯卡10. (2分)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 .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 . 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发射D . 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11. (2分)对如图所示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B .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C . 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放出了热D . 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12. (2分)如图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 . 向右移动B . 向左移动C . 不动D . 无法确定二、 填空题 (共8题;共19分)13. (1分)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水面波光粼粼;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海市蜃楼;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_(填序号) 14. (2分)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min15. (2分)星光大道推出的一名歌手叫石头,他可以模仿刘德华、李双江、腾格尔、黄宏等不同演员的声音,惟妙惟肖,被称为“魔喉”,他主要模仿这些人的_ ;电磁波_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不能”)。16. (2分)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正常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眼睛的镜片是_透镜 17. (5分)某中学决定利用校内两座楼之间的一块空地新建一个篮球场,如图所示。设计场地时,为了防止球员冲出端线因收不住脚而撞到墙上,必须在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怎样确定这段距离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首先,他们请教了体育老师,了解到,人在跑步时,从接收停止信号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叫停稳距离S,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从接收停止跑步信号到大脑指挥躯体制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第二,制动后还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才能停稳,这段距离叫做缓冲距离接着,他们设计了探究方案,并以同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测出各同学的: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和缓冲距离S。最后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研究对象的跑步速度、反应时间和缓冲距离各不相同问:(1)停稳距离S与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缓冲距离S的关系式是:S=_(2)研究小组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的距离应以运动员从脚踩端线接收停止信号开始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来确定为了计算这段安全距离,研究小组应在收集到的各项目的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其中_的速度、_的反应时间和_的缓冲距离,这样计算才能确保安全。(3)假设,从球场端线到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研究小组所计算出的安全距离短些,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为保证这个场地的使用安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18. (2分)大自然是水的神奇“搬运工”: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上文段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共涉及到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其中,需要吸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水蒸气凝成小冰晶”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19. (3分)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小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_像(选填“虚、或实”)像小鸟距水面3m,水深10m,则像到水面的距离为_m当小鸟飞到地面上空时,却看不到它的“倒影”了,这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了_(填“镜面、或、漫”)反射 20. (2分)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m,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m/s三、 解答题 (共6题;共33分)21. (5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和这条折射光线再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2. (2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我们用下列办法检验: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 (2)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至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m 23. (10分)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4.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_cm刻度线处25. (4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3)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26. (9分)阅读探索微观世界回答问题 探索微观世界世上万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组成的,科学家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是从电子的发现开始的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找到一种比氢原子还要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推断这种带负电的微小粒子是组成各种物质的原子中的一种粒子,人们后来把它叫作电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自古以来认为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观,开启了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大门,汤姆孙也因此获得了19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发现电子,在客观上是由于高真空技术的发展,在主观上与他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勇于承认原子的可分性有重大关系人们从电子发现的历史认识到:发现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于摆脱一些传统观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因此那另外一些物质一定带有正电荷那么,原子中带正电荷的那些物质是怎样的呢?在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科学界出现了许多见解,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汤姆孙本人提出的一种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而电子则嵌在其中,这就是著名的“枣糕模型”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粒子轰击金箔时观察到了散射现象,但用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无法解释,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1919 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带正电的质子1932 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由此确定了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质子、中子这些粒子是否也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呢?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质子、中子等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是否还可以再分?科学家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并没有停止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原子到夸克,各种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原子、原子核、_、夸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 . 科学家们研究微观世界通常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的猜想,收集证据证实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B .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可再分,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物体对外不显电性C .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粒子散射实验D . 汤姆孙发现质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3)请根据文中对汤姆孙“枣糕模型”的描述,画出该原子模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