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通常指任何具有一定的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人为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包括一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文献学是指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引申为比堪核对。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l 商代:甲骨文。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l 西周l 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l 秦代:焚书l 两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根据七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平息了今古文之争。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毋煚 古今书录)新唐书将唐代藏书和唐人著书合在一起,共79221卷。三、宋元时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现存最早的目录本。宋代史学文献编纂主要有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出。四、明清及近代编纂工作:l 永乐大典。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其正本神秘失踪,副本毁于八国联军火烧北京之乱。现辑录者不及原书5。四库全书的编纂。清代文献整理工程最大者为四库全书之编纂。乾隆组织360余名学者以10年时间编纂,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共收书3461种(一说3503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四库全书既是对典籍的大整理、大搜集,也有对典籍的大禁毁(9万多卷)、大破坏(删削或篡改)。刊刻传播:明代刻书业发达,刻书流传也较多,嘉靖前较严谨,万历后改窜古书成风。明私刻图书最突出者为毛晋,其藏书与刻书极多,汲古阁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多宋元刻本。清代刻书较明代更发达。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文献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传播l 刻写(甲骨、金石)、抄写(纸张)、印刷(纸张)、拷贝(电子)第三节 纸质文献的装式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第一节 何谓“版本”宋代至清代,“版本”多用来区分雕板印刷出来的不同本子的书籍,这是狭义的概念;现代以来,“版本”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以及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这是广义的概念。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版本类型l 写本:手稿本、清稿本、影钞本(照底本摹写)、抄本l 刻本:在板木上雕刻印刷的书籍版本。分类繁杂:时间、地域、刻印方、刻印先后、板式、字体、评点者姓氏l 活字本(印本),宋代已有活字印刷术。根据造活字原料的不同来分,可分为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等。l 影印本:用拍照、扫描、复印等方式将原书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第三节 “善本”与版本的鉴别l 什么是“善本”?对于收藏图书而言,“善本”是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书版本。对于利用图书文言,“善本”是精注精校、不缺不讹的古书版本。l 版本的鉴别:看书名、验牌记、查刻工、看版式(P123-125)、看字体、看纸墨、看装帧、读序跋、读内容、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件、查讳字、查著录。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校勘一、校勘的界定与文献讹误的类型什么是校勘? 所谓校勘,是指对一部书的不同版本、与之相关的文献以及该书的前后文进行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从而恢复一部古籍的本来面目。校雠,“自其广义言之,则搜集图书、辨别真伪、考订误谬、厘次部类,暨于装潢保存,举凡一切治书事业,均在校雠学范围之内。”胡朴安校雠学校勘与校对有什么不同? 1、所有图书在出版前都需要校对,但只有具有不同版本的书籍才需要校勘。 2、校对一般会有完整可靠的底稿作为判定正误的依据,难度较小;校勘(尤其是古籍)则不同,古籍中的绝大部分原稿均已失传,只能通过后出的各版本的比较和校勘者的多方考证去判定内容的正误,难度要大得多。校勘的必要性:我国古代的书籍,刻本、活字本在文字方面的差错都要比今天的严肃出版物多得多。至于抄本,抄漏、抄错的事,更是经常发生。今天的人们要阅读、利用古籍,校勘是最基础的工作。书中有错误而不知错,牵强附会地去理解,往往会闹出笑话,有时甚至错一个字,也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因此,古籍非常有必要进行校勘。文献讹误的类型:讹,主要是音讹与形讹。即文字错误,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 “都都平丈我。”-“郁郁乎文哉”(明清蒙学教材刻印故事)脱,脱文,即漏掉文字,又叫夺文、阙文。脱文大概有三种情形:1、脱简与缺页 2、抄脱:抄写或刻板时脱字 3、删脱:有意识地删除字段衍,衍文即多出的字,多因传写和刊刻而误增。造成衍文的原因一是,无意中多抄多刻了原文中没有的文字;二是,有意增加了原文没有的文字。倒,即原文的文字颠倒。1、字倒 2、句倒 3、错简 4、篇章颠倒二、校勘应具备的条件:主观条件:必须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具体来说:要熟悉古代语言文字,要具备古代文化知识,要懂得古书的行文习惯。案 例 道不行,乘泡浮于海。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公冶长该书注云:泡,今本作“桴”,泡误。古桴、枹同通,枹 、泡形近。 事实上,“泡”和“桴”在古代是通假字。“桴”作木筏讲的时候,本字是“泭”,小木筏就叫“泭”。而“泭”与“泡”是同源字,都是指“水上浮沤”(漂浮的泡沫)。“桴”作木筏讲的时候,主要就是从“漂浮”这个角度与“泡”进行假借的。客观条件:尽可能多地占有文献(一网打尽)。具体来说,这些文献包括:1、搜罗所校书籍的各种不同版本,尤其要注意搜罗古本。2、搜罗相关古籍的引文。包括类书、古书注释等对该书文字的摘引。3、其他可作印证的文献资料。三、校勘的主要方法(1)对校法:又叫版本校。即将某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发现不同之处,并确定该文献本来面目的校勘方法。如果版本较少,可以逐一进行对校;如果版本较多,则要先弄清版本系统,每个系统找出祖本,祖本之间进行对校,其余版本作为参校本使用。对校时要先确定底本,底本的选择标准是:旧本、足本、精本。底本:指校勘一部古籍时所采用的标准工作本。通校本:用来与底本作全面对校的版本。参校本:在对校中起参考作用的版本。校本:用不同版本或有关的文献校勘完成的底本对校的特点:最基本的校勘方法;只标差异,不定是非,有好处也有坏处。(2)他校法:用文献B中摘自文献A的引文或相关文字来校勘文献A。大约有三种情形: 1、古代类书B摘录文献A的部分内容。 2、古人注释文献B时引用文献A的部分内容。3、文献B与文献A同时记载了某内容。他校法在本质上仍算是对校,只不过不是全书的对校,而是片段的对校。但要注意的是,引用有时候并非原文引用。(3)本校法是以本书校本书,在文献内部寻找证据,改正错误。1、根据相同词句校勘。2、根据相同句式校勘。3、根据对文校勘。4、根据文义校勘。在没有其他版本、其他文献作为印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本校法。局限在于:有些异同无法辨别正误。(4)理校法:在没有直接的证据时,通过推理的方式进行校勘的方法。1、通过语言进行推理。2、通过体例进行推理。3、通过史实进行推理。理校法最为高妙,但具有冒险性,需要以校勘者的学识为基础,要谨慎使用。四、校勘成果的处理与校勘记的写法校勘成果的处理1、定本式:根据校勘的结果,把底本的错字、衍文、脱文、倒文及篇章错误全部改正过来,成为定本,有的还要在正文中或正文后作校勘记。定本式的优缺点:优点:方便普通读者阅读,是目前的文献整理中最通行的方式。缺点:改正后的文字并不一定完全正确。2、底本式:不改动底本中的错误,而是在注文中或书后附校勘记,记录其余版本的异同,或加以判断,或不做判断。底本式的优缺点:优点:保存了底本的原始面貌,又可借校勘记了解其余版本的面貌,研究者有利。 缺点:不方便普通读者阅读。3、单行式:不录全书原文,只作校勘记。 原因:该书广为传播,底本很常见;或原文内容太多。 具体形式:单独成书;单篇文章。4、札记式:古人读书时所记录的随文笔记中,常涉及与校勘相关的内容。校勘记的写法 校勘记又叫校语,在确定校勘成果的处理方式以后,就可以在校勘过程中写校勘记了。1、 对校中发现的讹误:某字某本作某,是。(底本式)某字当依某本作某。(底本式)某字原作某,今据某本改。(定本式)2、对校中发现的脱文:某下某本有某字,是。(底本式)某下某本有某字,当据补。(底本式)某字原脱,今据某本补。(定本式)3、对校中发现的倒文:某某二字某本作某某,是。(底本式)某某二字某本作某某,当据乙。(底本式)某某二字原误倒,今据某本乙正。(定本式)4、对校中发现的衍文:某字某本无,当系衍文。(底)某下原有某字,今据某本删。(定)5、对校中发现的错乱:某某某几字原作某某某,今据某本订正。(定)6、两可,且不知最初面貌:某字某本作某。(底)7、他校的结果:某字原作某,今据某书引改正。(定)某字原脱,今据某书引补。(定)8、考证所得的结果:按:某字当作某字。(下举证据)(底)脱文、衍文、倒文同上。9、有旧说者可先引旧说,再下按语:王念孙曰某字当作某。按:某本正作某,王说是。10、有疑问而又不能确定者:某字疑当作某。(底)第四章、古典文献的辨伪一、伪书的界定及产生伪书的原因什么是伪书? 所谓伪书,是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内容造假的古典文献。书籍与作者无法对应。书籍与产生的年代无法对应。书籍原有内容被替换。产生伪书的原因:从总体上看,伪书的产生有两大原因:1、主观故意造成的伪书;2、主观非故意造成的伪书;主观故意:1、托古传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诸葛亮马前课;刘伯温推背图2、利益驱使。 3、炫名。古文尚书于西晋末年亡佚,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共58篇,每篇有称作孔安国传的注。南宋以来,逐步被证实为伪书。 4、争强好胜。王肃伪造孔子家语解与郑玄争胜;杨慎:恃气求胜,每说有窒碍,辄造古书以实之。李德裕门人伪造周秦行纪陷害牛僧孺。 5、逃禁。逃避政治风险,改题作者。 6、避嫌。和凝香奁集,害怕有损自己的名声,将作者改为韩偓。主观非故意:1、因文字产生伪误而导致作者错误。如逸民传旧题“少元山人皇甫涍撰”,在明史艺文志及江南通志两书中却因“涍”与“濂”经常连用而误题为“皇甫濂撰”,皆成伪书。2、因整理者学识不够而误题作者。作伪的手段:1、作者假托他人。2、后人改题著者。3、割去原书序跋。4、伪造序跋。5、沿用旧名作新书。6、截取某书部分,加上新名。7、遍抄群书,造为新书。8、自著自注。9、以篆、籀等古文字书写,冒充古书。10、以假掺真,窜乱旧帙。二、辨伪的意义与主要方法什么是辨伪?狭义的辨伪,指将文献中有伪误的图书、篇章揭示出来,并弄清事实真相的工作。广义的辨伪还包括文物真假鉴定、史实真假判定等。辨伪的意义:1、辨别真伪才能确定文献的价值。2、辨别真伪有利于文献的整理工作。3、辨别真伪是编纂史书的前提。4、辨别真伪有助于认识学术源流。 辨伪的主要方法一、从文献的外围着手。1、从传播源流上入手。2、从被伪托的人身上寻找线索。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身上找线索。二、从文本细节着手。1、看作者行事与行迹与书中信息有无矛盾。2、考察书、文中的特殊词汇、声韵系统。3、考察书籍内容与前代书籍有无雷同4、从书籍的称引上考察。5、从史实发生的时间与作者生活年代的矛盾入手。6、从文本中的称谓上入手。7、从文本中涉及的制度上入手。8、从地理沿革上入手。 三、从文献的整体风貌入手。文章风格、思想观念、学术专长等等。案例:修华岳庙记辨伪修华岳庙记是樊南文集补编中所收录的文章。李商隐曾自编文集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后散佚。清人从各种书籍中辑录出一部分,其中钱振伦、钱振常兄弟所整理的版本将李商隐的文章分为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两部分,修华岳庙记即为樊南文集补编中的一篇,是根据清代另一学者孙梅的记载收录进去的。当代学者对修华岳庙记的评价:1、认为李商隐在开成元年“极有可能受常英、荀尚、侯尼须等人之预请而撰写此文”。2、认为修华岳庙记“反映了唐开成元年重修西岳庙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3、认为修华岳庙记 “为研究李商隐早年的骈文创作活动和早年骈文风格提供了重要材料,填补了现存李商隐文章中无记文体的缺撼,有助于了解李商隐骈文的文学性特点。” 辨伪1、 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的按语表达了什么观点?真的是李商隐的文章?时地相及?查找李商隐的生平经历:结论:不能说明问题。文章出处?发现:年号被人为改动。2、如果不是李商隐的文章,有可能是唐代其他某个人的文章吗?阐皇风于五叶:唐代皇帝世系: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开成元年 or 开元元年?查二十史朔闰表,开元元年(713)、开成元年(836)九月均无戊戌日。3、如果不是唐代人的文章,可能属于哪个朝代的文章?古代其他书籍有无与该文的相关记载?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四大代修华岳庙碑陈思宝刻丛编卷十后魏修华岳庙碑赵明诚金石录后魏华岳碑:兴光二年三月。初步结论: 修华岳庙记很可能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且碑文上没有署名。4、如果说是北魏时期的文章,还有其他证据吗?人名:常英:北史卷二魏本纪二;魏书卷八七侯尼须:元宁墓志:宁字阿安,俟尼须之孙,。制度:直勒:罗新北魏直勤考5、修华岳庙记的写作时间?阐皇风于五叶。北魏皇帝世系: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拓跋余、拓跋濬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四大代修华岳庙碑何景明雍大记卷三十一华州西岳庙记结论:修华岳庙记作于北魏兴光元年(454)九月四日至兴光二年(太安元年)三月三日间。6、修华岳庙记的作者是谁?通过现有文献的考查可知,修华岳庙记的作者:尚不清楚。第五章、古典文献的目录一、目录与目录学何谓“目录”?所谓目录,是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篇名)及其叙录。目录主要反映图书的内容、形式、出版、收藏等,用以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信息。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 一书目录: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及叙录(内容提要)。古人多将一书目录列于书的末尾,后人为方便检索,将目录置于卷首。 群书目录: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及叙录。古典目录的别称:录:别录 略:七略 志:艺文志、经籍志、郡斋读书志 解题:直斋书录解题 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考、记:朱彝尊经义考;钱曾目录的功用:(P100)1、了解古代学术的源流、盛衰与演变。2、有利于文化研究和文献整理。二、古典目录的基本结构(1)书名:包括书籍名称、卷数、作者信息。如:郡斋读书志(2)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叙述书籍的主要内容、价值、版本、校勘、流传等信息。(P80)有的目录书的叙录以自注的形式出现,如汉书艺文志。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3)类序:包括大序(总序)与小序两种。四库全书总目凡例:“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三、古典目录中的图书分类六分法:创始于刘歆七略,“辑略”为总论,后分六类。P84七略特点:一、从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七略对于篇卷较少的书籍,必设法使之归并于同性质的门类。如果发现某一部分太丰富了,便单独把它别立一部,而不死板地硬将它隶属于原门类。二、重视书籍作用方面的关联性,而合其所当合。 三、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区分度,而分其所当分。 四、分类极其细密,部类之下,又有子目。七略于每一大类,又细分子目,体现了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四分法: 西晋荀勖中经新簿是四部分类的开端,以甲、乙、丙、丁命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命名四部,正式确立图书四部分类法,成为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四、古典目录的类型(一)公藏目录: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唐:元行冲群书四录,亡佚。毋煛古今书录,亡佚。宋:王尧臣崇文总目,残本。清人钱东垣有崇文总目辑释。陈骙中兴馆阁书目;张攀续中兴馆阁书目。均亡佚。近人赵士炜有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解缙等永乐大典目录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史志目录: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赵尔巽清史稿艺文志(三)私藏目录: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明:朱睦楔万卷堂书目高儒百川书志晁瑮宝文堂书目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黄丕烈百宋一廛书录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四、其他目录(一)专科目录:经学目录、小学目录、史部目录、集部目录(二)特种目录:丛书目录:顾修汇刻书目、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阳海清中国丛书广录联合目录: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第六章、古典文献的标点与注译一、从句读到标点句读:句读的起源很早。春秋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宋代有了刻有句读的书籍刊行。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说:“监属诸本皆无句读,惟建本始仿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开卷了然,于学者为便,然亦句读经文而已。惟蜀中字本与兴国本并点注文,益为周尽。”但加句读的书毕竟是少数。直到清末,一般的书籍依然是不断句的。目前通行的的古籍标点:引号:“” 括号:冒号:与新式标点同。 书名号:书名、篇名,或波浪线。波浪线、直线还可标示年号。 直线:人名、地名三、标点方法:1、由大到小,先易后难,层层推进。2、参考已有的标点成果。3、勤于、善于查考相关文献。4、善于抓住文体特征。四、古典文献的翻译。翻译类型:一、不同语言文字间的互译。梵文翻译成汉语,英译汉,汉译英等。二、古文今译,即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古典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翻译要求:信:译文忠实于原著,准确反映原文意旨。达:通达,即通畅、明白。雅:典雅、优美。第七章、文献的类型文献的主要类型:总集与别集所谓总集,指两位以上作家作品的汇集;单收一人的作品则称为别集。总集分类(一):通代多种体裁:南梁萧统编昭明文选,800年间130位作者,38类体裁,752篇作品。通代单一体裁:清代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断代多种体裁:宋代姚铉编唐文粹,收录唐代诗文2000多篇。断代单一体裁:清代董诰等编全唐文;清代彭定求等编全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维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药品使用试题及答案
- 旅游产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铝合金门窗安装劳务作业承包合同
- 金融工程软件-套利方案(3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提分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医疗美容服务质量提升与消费者心理需求调研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临沭楼盘人防工程方案(3篇)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技术方案)
- 挂篮检查验收记录表
-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 脓毒症指南课件
- 生产副总经理岗位职责标准版本(五篇)
- 对颈椎概念和命名的再认识
- 华为信息安全宣传
- 物业管理供方管理程序
- GB/T 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 GB 2558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钾
- 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模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