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资料汇总_第1页
朱永新资料汇总_第2页
朱永新资料汇总_第3页
朱永新资料汇总_第4页
朱永新资料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人物简介 作为学者,朱永新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日、韩、阿拉伯等文字。 作品发布会暨新教育汇报会 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文章400余篇。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与此同时,他践行教育理想,从2002年起,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2013年,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余所实验学校、150余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作为官员,朱永新牢记执政为民理念。担任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期间,被誉为中国学教育 朱永新、懂教育、管教育的市长第一人,在全国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敢说敢言,以数百个提案议案关注教育民生,并结集出版我在政协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等著作。其中根据其教育提案与建议选编的给中国教育的100个建议获评为“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4 、“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5 2010年7月至8月,中央组织部委派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德州工科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1995年10月至11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同济大学管理工程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日本上智大学研究员1980年9月至1982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班学习1978年2月至1980年9月,江苏师范学院政史系学习工作简历 2013年3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2 朱永新 2009年12月,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专职副主席兼任秘书长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专职副主席1 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6 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12月至2007年12月,担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担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1990年8月至1995年7月,担任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第七届委员1987年2月至1993年1月,担任苏州大学教育部主任、副教授1982年8月至1987年2月,担任苏州大学教育科学教研部助教、副教授作品简介 “朱永新教育作品”包括:卷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卷二中国近现代 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 思想史、卷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卷四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卷五我的教育理想、卷六我的阅读观、卷七中国新教育、卷八新教育讲演录、卷九新教育对话录、卷十走在新教育路上、卷十一写在新教育边上、卷十二中国教育观察、卷十三外国教育观察观、卷十四教育心理学论稿、卷十五中国教育评论、卷十六中国教育建议。7 卷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这与教育所起到的文化传承作用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十分重视教育的一个民族,其教育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厚。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轨迹,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质、理论基础,然后分专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德育观、教学论、教师说、读书法、科举制度、书院和蒙学等,从多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沿革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而客观地呈现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的全貌。卷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系统论述了近现代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以时间为经,详尽地向读者展示了自鸦片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作者在书中广征博引、条分缕析,叙述简洁而清晰;下篇以主题为纬,首先总结了中西教育思想的会通与融合,继而分别论述了中国现代的个性教育、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及“活教育”思想。作者以较为独特的形式解读了近现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利于读者比较、分析与归纳、记忆。卷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 梳理了从1949年到2010年这60年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教育思想的嬗变。作者首先分阶段介绍了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初创时期、探索时期、混乱时期、重建时期和发展时期的情况,然后分别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的教育理想,阐述了中国当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思想,以及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理论的探索,尤其是着重探讨了中国当代的教育心理思想和德育思想,并对中国当代教育发展战略作了历史反思和运行研究。本书还对当前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科研成果作了及时的介绍,特别是对胡锦涛、温家宝两位领导人关于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论述,具有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的特殊意义。卷四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 朱永新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专家之一,他通过本书观照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历史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才心理思想、犯罪心理思想、军事心理思想、医学心理思想、管理心理思想、中国古代关于梦的学说,以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教育心理思想。同时,作者又以学派分类,分阶段分别研究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廷相、陈确、王夫之、颜元以及玄学家的心理思想。作者还特别阐述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最初十年的进展与反思,使得本书成为研究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要论著。卷五我的教育理想 理想的教育该是什么样的?朱永新教授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并从这十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以及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作者通过这十个教育理想,描摹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对在21世纪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大趋势、中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及特征、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意义的问题。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教育著作,印刷多达20余版次,畅销高达30多万册,被全国广大教师称为“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名著”。卷六我的阅读观 作者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从阅读开始”等观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书读书,不但出版教育文集、坚持写教育随笔,与读者分享教育理念,同时为其他学者和一线老师出版的著作撰写了大量序言。本书选择作者关于阅读的观点与部分精彩的序言,汇编成册,让读者走进他的阅读世界。卷七中国新教育 作为中国“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系统阐述了“新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在书中,作者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则、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新教育实验”是作者创建面向21世纪的理想教育的一次实践,本书既系统地从理论上构建了新教育理念,又从实践上介绍了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成果。这本书既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书籍,也是一本重要的指导手册。卷八新教育讲演录 作者是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激情演讲家”。本书收录了他围绕“新教育”主题的一系列演讲。作者探讨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成功六字诀、中国教育缺什么、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国教育改革,以及关注民办教育、农村教育等脍炙人口的教育讲演。在讲演中,作者对于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开启面向21世纪的更科学、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透过讲演,还可以了解作者通过发起并推行“新教育实验”,探索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的行动轨迹。卷九新教育对话录 是朱永新与一线教师和媒体记者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新教育实验”的答问对话集。作者通过100多个具体且实际的一线教师提问,阐述了“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推行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和措施,并对众多一线教师面临的具体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途径,指导教师如何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由于作者兼具政府官员与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因而既能高屋建瓴地从政策体制角度审视中国教育机制问题,又能深入到一线教师队伍中,深入体验教育中遇到的方方面面具体而微的细节,从而对中国教育的既有宏观的观照,又有微观的体察。卷十走在新教育路上 记录了一群怀抱教育理想,对教育真诚热爱,并以实际行动勤奋实践、锐意创新的新教育人的心路与足迹,因为他们的激情、因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他们的坚守,新教育这粒小小的种子才能不负岁月的期许,开出一朵朵绚丽之花。正如作者朱永新所说,“它不仅在稿纸上用文字写就,而且在大地上用脚印踩出”。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一项项闪光的成就,汇成了新教育实验奔流向前的长河。相信读者看完这本书后,会对这些教育先行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他们所努力的事业更多一份敬意和支持。卷十一写在新教育边上 “新教育”是作者中年人生舞台上的大戏,是作为教育学家的人生寄托。在这部关于中国教育和新教育的随笔中,作者用悲悯的意识、激扬的文字、一以贯之的理想、篇篇精彩的笔墨,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关注中国教育的未来,书写着生于斯、长于斯、忧患于斯的赤子情怀。本书深刻呈现了作者高远、丰富而独到的教育理想。卷十二中国教育观察 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了今天,是耶?非耶?难以一言以蔽之。这些年,作者通过调研、会议、讲演、支教等各种形式,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从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台北薇阁、苏州十中这样的名校,到延安老区、贵州山区的农村学校。这样的行走,让他知道,中国如此之大,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订都必须因地制宜,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应该是政府教育政策制订的主要出发点。这样的行走,也让他发现,尽管我们的教育有许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线干部、校长、老师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量。作者叹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卷十三外国教育观察观 中国教育改革走入“深水区”,对外国教育成功方面的吸收与借鉴,成为迫在眉睫的改革关键。作者在深悉中国教育之弊的基础上,利用出国访问或专题考察的机会,深入探析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学行为,总体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特征,研究和分析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比较研究对中国教育颇有助益的教育策略,是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他者视阈,匡正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卷十四教育心理学论稿 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一部重要论著,作者从三个方面构建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其一是学校心理咨询,作者着重阐述了什么是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准备、实施、内容、原则,以及心理测量、心理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学校建设心理咨询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二是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探讨,指导学生如何形成健康的认知、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作者通过对46个学生十分关心且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其三为学习心理研究,作者论述了当代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与兴趣、意志与学习、合作学习与团体心理学,以及张载、王夫之、毛泽东等人的学习心理思想与实践。卷十五中国教育评论 60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失误、无法拆解的难题和亟须攻坚的问题。用理论、数据和案例的集合,评说成就,剖析问题,痛陈失弊。在作者的问题菜单中,日渐变低的教师地位和薪资待遇、各大中小学学生厌学情绪高涨、职称改革的弊端、实施不完全的义务教育以及无时无刻不压迫着学生的考试等,都是我们不容忽视且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用深沉中肯的文字,不求理论体系,但求点评准确,给读者导出教育思考的要点和方向。卷十六中国教育建议 对于中国教育的意见汗牛充栋,评说纷纭。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者之一和温家宝总理请进中南海座谈的专家之一,作者试图以一个官员和学者的双重视角,对于包括教育公平、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生负担、民办教育、教师教育、高考改革、教育评估、义务教育质量、东西教育差距、特殊教育、教育去行政化等重大问题,提供简明但可供操作实施的建议。这本关于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50万言书,忧国忧民之心和关注教育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掩卷深思。本书附有15万字的朱永新教育学术活动年表,年表始于其1978年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暂讫于2010年12月底,主要记述朱永新教授重大学术活动,包括求学、聘任、获奖、讲学、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或文章、出版论著或译著、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等。读者可从朱永新教授30多年来的从学为政历程中,窥见先生作为一个教育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人物评价 编辑 名家评价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思维跳跃富于激情的诗句兼有, 依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而施之。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许嘉璐 朱永新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理论有实际,平易近人,用广大教师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说出具有教育科学规律性的理论,案例中含有教育的哲学。广大教师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所以他的书拥有众多的读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 顾明远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推动了一种中国的教育风格的研究,它如一条鲇鱼,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会长副会长 陶西平朱永新教授不仅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反思,他还是一位思想活跃、笔耕不辍的学者与实践者。多年来,朱教授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具有深厚的思想史研究基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袁振国7 朱永新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 李吉林7 媒体评价 2007年,因为新教育实验,朱永新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教育改革,放飞梦想。强调教育者的反思,诉诸被教育主体的心灵追求,为打破教育异化和矫正扭曲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有力探索,被称为发于民间的新希望工程。”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对孩子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对于社会来说,健全的社会首先需要的是稳定的基本秩序。人们遵循基本法规、把握基础文明、有着比较好的行为习惯,这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通过培养社会成员(尤其从学生时期开始)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道德,来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如果教育不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培养的人即使再聪明、再能干、智力再发达,也只能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古代的司马光曾把人分成四种类型: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有德有才。他认为无德有才的人是小人,其实这种人不光是小人,而且是对社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人,我们的社会应尽量减少这类人的存在。其中,家庭教育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父母在教育中要 充分重视家庭健康科学教育目标的树立。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一个人行为的背后肯定会有多种因素在推动着他,但毫无疑问,最高境界肯定是理想。一个人如果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那么这种力量就会成为他不断进取的动力。一个人永远不可能超越他想超越的境界。我们通常给自己定位,定位后很难超越这个点。只有培养卓越,不断向着更高境界去攀登的人,才能达到辉煌的顶点。理想对孩子来说是最神圣的,让孩子自觉地追求神圣,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实际上,父母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让孩子能够知道永不停止的 追求,那么他们至少就成功一大半了。 (2)独立自主。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虽不能说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但却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庄严的独立宣言。人离开母体来到人世,一个重要的使命是摆脱依附、追求独立,在世界上形成带有个人印记的个性标志。从人的发展历程来看,一般有两次断奶期。一是儿童时期的断奶期,孩子是从生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附;二是青少年时期的“断奶期”,孩子不仅从生理上,更主要是从心理上开始摆脱父母的控制,这种趋势在人成长过程中自始至终从没停止过。在刚会走路时,孩子往往推掉父母的手,要求独立行走。在青少年时期,孩子会把自己的东西锁起来不让父母看。在工作后,孩子开始从经济上摆脱父母。要求独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不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不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不能根据自己设想的模样来塑造孩子、约束孩子。父母主要的职责在于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然后加以培养、壮大并完善。 其实,在孩子进入学校前,他就已经有了相当整体性质的自我,并带着这样一种自我进入学校。以后他在学校成就的取得、各种关系的自如处理、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他进入学校前对他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放手成长、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是对每个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恒。意志是决定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父母应教育孩子认识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勇夺金牌,科学研究过程中重大成果的取得无一不是努力奋斗的结果。“行百里者半九十”,这说明很多人经过努力的拼搏已经到成功的边缘了,但就是缺乏最后一点儿耐心,结果无功而返。 有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家长必须注重对子女的意志力的培养。 (4)勤俭节约。“不要在经济上放纵孩子”,这是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对父母的忠告。孩子具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相当重要。勤俭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玩具和器物,体恤劳作的艰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孩子珍惜万物,不暴殄天物,不浪费成性的良好品质。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对孩子来说终生受益无穷。当然,正确的金钱观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问题,还应该是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合理地消费与分配自己的零花钱,如何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经济知识等。 (5)良好习惯。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好习惯来自平时的点滴培养。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就会成定势,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良好的习惯将使人终生受益。写日记就是一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培养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础,它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养成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在生活上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孩子会在学习上很有条理,而通常在学习上井井有条的孩子在生活中一定是个爱整洁、有条不紊的孩子。因此,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从培养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思维习惯。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教师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第五,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第六,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第七,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第八,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简介我的教育理想上篇中关于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三章,是校长和老师师阅读的重点部分,在此作较为详细地介绍。一、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在作者朱永新教授看来: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且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特色。一个学校特色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个有品味的学校。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品位首先是一个学校的校园品位,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细节有时更能反映品位。校园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布置,应该考虑怎样给学生最大的便利。其次,一个学校的品位反映在学生的品格上。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品人格。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了魂,这个学校就没有精神和活力,没有我们需要的一切。校长首先应该具有人格魅力,应凝聚全体教师的力量和智慧,能让每个教师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一个出色的校长总在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能把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到极致。校长应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能追求优秀,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习惯。要让学校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知识的地方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品位源于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特色学校应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开发学校课程体系的核心就是面向所有学生。学生有差异,课程就应该有选择。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学校设施的灵魂。二、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同时又要有激情。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自信使人自强,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对于合作竞争,要确定“双赢”的观念。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的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得以强盛,得以有凝聚力。三、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四、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相处、善于和人合作,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五、我心中的理想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语言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中篇为教育政策研究,这一辑的五篇文章是对教育活动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沉思录。教育固然需要理想,需要激情、诗意和活力,但教育也需要冷静的分析与深入的思考,尤其在教育的决策过程中,更需要爬罗剔块、条分缕析,需要海纳百川,集思广益。这样,理性的思考就会使理想的火花更加灿烂。下篇为教育发展展望,这一辑的五篇文章是对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展望。朱永新教授的学术专长是研究中国心理学史与中国教育思想史,“鉴古”的目的是为了“知今”和“察来”。对未来教育的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探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