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11年09月29日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11-09-29 14:02:32| 分类: 科学教案|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二单元物资的变化 单元教材分析: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正是这些物质的不断变化,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本单元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资的变化为目的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牛奶的变化。本单元正是研究类似水、木材等物质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些变化。研究物质的变化,对掌握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单元课文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蜡烛的变化借助对蜡烛变化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本课从能否产生新物质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食盐和水泥一课,从另一角度来认识物资的变化,即按照物质的变化能否恢复原状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在前两课探究的基础上,铁生锈一课着重探究物资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铁为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物质的变化给人们生活的利与弊;牛奶的变化通过牛奶与不同物质的混合以及其他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牛奶的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知道空气、水分等因素能够使铁钉生锈,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知道洗涤用品可以使污物发生变化,了解不同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 5、知道指示剂能够鉴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周围常见的现象中发现物质的变化,并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如铁钉生锈的证据。 3、初步学会制作石膏模型。 4、进一步学会做控制变量的实验。 5、初步学会制定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会做石膏模型、用自制指示剂鉴别物质酸碱性的乐趣。 3、经历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4、留心身边的科学,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单元课时分配 5、蜡烛的变化 1课时 6、食盐和水泥 1课时 7、铁生锈 1课时 8、牛奶的变化 1课时 第五课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三个实验 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5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4、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四、巩固练习 1、看书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形态、状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附: 蜡烛燃烧的原理 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继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固态。 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为什么有许多小气泡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 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碱块中倒入白醋为什么翻腾着大量的泡沫 碱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产生白色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 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白糖很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都是这个缘故。 第六课 食盐和水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 1、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2、 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谈话: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3)、种子发芽的变化 (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 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 二、自制胶水 出示已经做好的胶水,并请同学试用。 讲解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的方法。 小组同学一起制作并展示。 三、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三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由于水能够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变来变去,所以它是可逆变化。 讲解:将水泥制作成混凝上能够构筑房屋,这种不可逆变化在建筑业具有积极作用。但水泥受潮产生不可逆变化,又会使水泥变质导致经济损失,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有些物质的变化是我们需要的,如把水泥与水、沙、碎石混合制成混凝土,为盖楼房、铺甬道、砌墙壁所用;而有些物质的变化是我们不需要的,它们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如水泥受潮、森林失火、铁钉生锈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物质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四、继续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6、食盐和水泥 可逆的变化:食盐、水、玻璃的变化 1、变化的种类 不可逆的变化:水泥、木头、种子的变化 2、可逆的变化和不可逆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科书以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为例,暗含着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知识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一面,尽量减少消极的一面,发挥人在物质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七课 铁生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3、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铁生锈的资料;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知识 1、 知道铁生锈的条件; 2、 认识铁生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铁生锈的条件;认识铁生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一些生锈的铜、铁、铝制品,如生锈的铜锁、铜钥匙、铁剪刀、铁钉、铝饭盒、铝勺等;放大镜。 2.每组五只玻璃瓶(其中两只带盖),五枚无锈铁钉,少量食用油、食用醋、脱脂牛奶、小苏打、纱布、筷子、凉开水、冷水。 3.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铁生锈及防锈方法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各种生锈的铁器让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这些铁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继续问学生:你曾在哪里见到过生锈的物品?铁生锈是什么样子?由铁生锈的事实,你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锈和锈对金属的破坏 (1)认识锈 学生观察桌上的金属制品:铜锁、铜钥匙、铁刀、铁剪子、铁钉、铝饭盒、铝盆、铝勺。它们表面生有不同颜色的锈。 提问:通过观察,你注意到不同金属锈的颜色一样吗?它们的锈各是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 小结:不同金属锈的颜色不同。例如,铜的锈是绿色的,铁的锈是褐色的,铝的锈是黑色的。 (2)认识锈对金属的破坏 讲述:现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金属的表面,看一看有什么变化,是否还有光泽,是否平整,有没有小坑小洞,能不能一片片地剥下来。 学生观察。(可用放大镜) 提问:请你说一说观察结果。学生回答。 小结:金属生锈后,表面会受到腐蚀,失去原有的金属光泽,原来平整的表面会粗糙不平,严重的会生洞、剥落。 2、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生锈的条件 讲述: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周围的金属制品并不是都生锈。有的生锈了,有的没有生锈,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请你先思考几个问题。 提问:(1)菜刀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2)自行车的哪个部分容易生锈?(3)铝勺长期放在盛醋、碱或盐的容器里会怎样?学生思考后回答。 谈话: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道理,那你们是否能推想一下,金属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讲自己的推想。 谈话: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对比实验来加以验证。 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设计前,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待所有的学生都选定影响铁钉生锈的某一个因素后,再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发给每组一份空白的实验方案。评价、完善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对实验的器材选择,有水、无水的环境创设,有氧、无氧的条件建立等许多问题都会考虑不周。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步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分组汇报、互相补充的形式,带领学生初步完善实验方案。 然后,利用教师准备的冷却的沸水、植物油、砂纸等,学生带来的无锈铁钉、矿泉水瓶或透明塑料保鲜袋、干燥剂、细线绳等组装实验器材,创设所需环境,以便课后观察研究。提醒教师注意,如果选用透明塑料袋作为盛放铁钉的容器,透明塑料袋要厚一点,铁钉尖最好用胶带包一下。 学生进行实验。课后观察、记录。 (由于“铁钉生锈”的实验在课堂上并不能立即显示出结果,因此在学生完成了实验操作后,教师要把他们的实验布置在教室一角,以便课后进行观察。) 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汇报,要求学生把实验的装置带来,让全斑学生都能看到不同条件下的现象,由此总结钢铁生锈的条件。这部分内容应多花费一些时间,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钢铁生锈的原因。 每组选代表汇报。 谈话:从这个实验结果,你们能总结出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金属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学生填写课文填空。 三、指导学生认识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既然钢铁生锈与水、空气接触有关,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钢铁才能不生锈呢? 学生举例回答。学生认识到防锈需要隔绝水和空气后. 小结:在生产和生活中,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电镀、涂漆、涂沥青、擦干、加膜覆盖等。(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自由活动:1、金属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拓展活动:查找资料,了解金属生锈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7、铁生锈 水 铁生锈的条件 两者同时具备 氧气 注意:酸性或盐溶液存在能够加速铁生锈 铁制品的表面涂保护层,如:刷漆、抹油、镀金属等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改变金属的组成,如制成不锈钢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设计铁钉生锈实验方案,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初步学会对同伴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会完善自己的方案。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第八课 牛奶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牛奶与不同物资混合后所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现象。 2、知道酸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3、知道牛奶的正确饮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能反思同学间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兴趣。 科学知识 1、 认识在牛奶中加入啤酒、食醋、食盐、柠檬汁、咖啡等所发生的现象; 2、 掌握酸牛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和牛奶的正确饮用方式。 3、 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在牛奶中加入啤酒、食醋、食盐、柠檬汁、咖啡等所发生的现象。 难点:掌握酸牛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和牛奶的正确饮用方式,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一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 1.牛奶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咖啡、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 (2)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可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 (3)小组实施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保政策倾斜下基层医疗场景的支具标准化应用困境
- 动态指纹图谱技术在制粒茶多酚质量控制中的标准化构建路径
- 家具配件厂车辆使用申请管理规章
- 爱马仕手工工艺传承:2025年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爱马仕2025年手工制作工艺传承与品牌国际化战略分析报告
- 2025年陶瓷3D打印增韧技术革新方案与市场竞争力提升报告
- 激光雷达固态化技术成本控制与市场拓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3D食物打印的营养价值评估
- 2025年3D生物打印的组织工程进展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挑战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 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员)安徽选拔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秋新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3第1课时 Cartoon time 教学课件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送教上门记录24篇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数学七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JGJT384-2016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 《大学生美育》 课件 第七章 艺术美
-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课件-第09章 农业信息传输技术概述
- 2024年江门市蓬江区侨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血透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