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以人为本相约四种人 2009年高考备考 四 指导教师相约 一 命题人相约 二 阅卷人相约 三 答题人相约 2 四 指导教师相约 1 研究科学破除迷信 2 研究真题找到题根 4 通融教材厚书变薄 3 研究例题提炼思想 5 坦诚为师认生为友 3 有人一意 追新追名 结果却追上了 怪物 有些备考 专家 为市场利益所驱动 经常制造怪物 怪物可用来开心 但在科学高考看来 它是 异类 1 研究科学破除迷信 备考中的迷信是 崇名 名人 名言 名校 名卷等等 别忘了自己就是名师 科学的对立面是迷信 高考备考要科学不要迷信 教师相约 4 题目 已知函数求f 0 的值 是 新题 还是 怪物 学生解法 令则函数化为 f u 1 u2 标准解答 因为 0 所以函数值f 0 不存在 所以f 0 1 点评 哭笑不得吧 这种 复合函数 会考吗 教师相约 5 是 详解 还是 笨法 不知道是为了张扬细节 还是为了多赚稿费 有的解答详尽万分 以至 详尽过头 以下就是多种笨法中的一种 如今还挂上多种名牌在市场上流通 被许多考生迷信为 精品 教师相约 所谓过头 就是这些解答 因详至伪 因详至笨 数学的精华就是简化 繁法 多为 烦法 或 反法 如08年2卷第15题 本是一道一望而答的填空题 却有为其写出了千字文以上的解答 不厌其详地介绍了多种笨法的操作过程 6 笨法之一解a b两点 考题 已知f是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 a b是c上的两个点 线段ab的中点为m 2 2 则 abf的面积等于 详法 依题意设点 则有 由此得y1y2 0 解得y1 0且y2 4 从而解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0 0 和 4 4 教师相约 解得 质疑 想干什么 一道填空题 值得这样搞吗 7 笨法之二认ab为底 考题 已知f是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 a b是c上的两个点 线段ab的中点为m 2 2 则 abf的面积等于 详法 依题意设点 则有 由此得y1y2 0 解得y1 0且y2 4 直线ab的方程是x y 0 点f 1 0 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 所以 abf的面积等于 教师相约 8 小题看图一望而答 考题 已知f是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 a b是c上的两个点 线段ab的中点为m 2 2 则 abf的面积等于 图解 从方程到图形 易知抛物线y2 4x上半部有两个整点a 0 0 和b 4 4 图右 看图可知 abf的面积为2 线段ab的中点为m 2 2 教师相约 9 说清 是 同时说清 不 负责的老师 在告诉考生哪些要考的同时 还要说清哪些不考 不负责的老师则是 所有的这些都重要 都可能考 其实 按考纲的要求 已经有许多旧的东西声明不考了 1 二元以上的平均不等式 2 用万能置换公式进行三角变换 3 没有提示垂足的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4 二次曲线划分平面区域 5 值域与定义域 不传递 的复合函数 如此等等 教师相约 10 高考复习防止四贪 1 贪多 必然混入歧枝 偏离学科主干 2 贪高 必然忽视基础 偏离考生实际 3 贪快 必然陷入过场 造成消化不良 4 贪新 必然陷入形式 防碍深入内涵 贪多的反面是求精 贪高的反面是求准 贪快的反面是求稳 贪新的反面是求实 教师相约 精 准 稳 实 教师相约 11 2 研究真题找到题根 说一千道一万 高考不过一张卷 病急切忌乱投医 研究真题最合算 教师相约 12 研究真题是研究备考的捷径 另取他题 多走歧途 真题 考点准而信度好 真题 方向明而内容精 真题 成本低而效益高 因为人们对真题多有 前期投入 在根基上建树易出成果 比 另起炉灶 省力 人们关心的是 真题能够创新吗 回答是肯定的 所有的考题都是 温故知新 的结果 真题 成本低而效益高 教师相约 13 全国1卷第10题研究题根 考题 若直线通过 即是 若ax by 1 x2 y2 1 则a2 b2 1 教师相约 14 研究第10题找到题根 寻根 第10题的题根有如下形式 认知 这是一个已知两个等式 求证一个不等式的问题 已知ax by 1 x2 y2 1 求证a2 b2 1 这是一个已知两个等式 求另个式子的值域问题 这是一个相等与不等互相链接的问题 见根 代数题根 第一型二元二次组有解的1条件 几何题根 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条件 教师相约 15 代数寻根找到方程 题根 已知ax by 1 x2 y2 1 求证a2 b2 1 视角 视二等式为方程组 研究方程组有解的条件 解法 由x2 y2 1 ax by 1消去y 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由根的判别式得 教师相约 追根 二次方程组的判别式 其根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中 16 题根 已知ax by 1 x2 y2 1 求证a2 b2 1 视角 看作由等式向不等式的转换 用平均不等式放缩 解法 由ax by 1两边平方 得 教师相约 题根转向沟通不等式 17 几何寻根找到图形 题根 已知ax by 1 x2 y2 1 求证a2 b2 1 视角 视方程为轨迹图形 求图形有公共点的条件 解法 视方程ax by 1为直线 x2 y2 1为圆 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1 原方程组有解 对应到解析几何中 则条件变为 教师相约 根脉 题根根脉并不多 除了代数是几何 18 题根 已知ax by 1 x2 y2 1 求证a2 b2 1 视角 视ax by 1为和角展开式 x2 y2 1为同角平方式 解法 由x2 y2 1 令x cos y sin 代入直线方程得 acos bsin 1 教师相约 题根转向链接三角 19 题根 已知ax by 1 x2 y2 1 求证a2 b2 1 视角 视ax by 1为数量积 x2 y2 1为向量长度的平方 解法 视ax by 1为向量om x y 与on a b 的数量积 则有ax by a b x y om on cos 1 故有a2 b2 1 即是 教师相约 题根转向链接向量 见智见仁 题根顺着视角走 图者见图数见数 视角旋转三百六 处处留心看入口 20 视角变换题根延伸 视角ax by 1x2 y2 1a2 b2 1 解几轨迹直线轨迹圆有公共点 三角和角展开式三角平方式振辐范围 向量向量数量积单位向量长度范围 不等式两积的和平方和平均放缩 方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有公共解 教师相约 21 一个题根一片林 题有根根伸本 根本发展成森林 孤株断木不成体 单抓独撞太孤鳞 抓一根得一片 枝枝蔓蔓题题新 教师相约 要题多少有多少 莫向题海枉费神 22 原题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y2 4 圆o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圆内的动点p使 pa po pb 成等比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 借助真题设计新题 说明 用多种方法 可以求得本题的答案为 2 0 研究如何借助原题的题根 进行条件更换 设计出在款式一新 情景一新 要求一新 难度不同的新题 教师相约 既然一个题根可以发展成一片森林 那么利用真题的题根编写新题 则是一件左右逢源 林中选秀的有趣之事 23 原题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y2 4 圆o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圆内的动点p使 pa po pb 成等比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为 2 0 寻根 已知 op 2 op 2 pa pb 求pa pb的取值范围 研究 如何借助原题的题根 进行条件更换 设计出款式新 情景新 要求新 难度不同的新题 教师相约 说明 高考命题 说到底 是在进行这种 真新变换 找到真题研究变换 24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y2 4 圆o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圆内的动点p使 pa po pb 成等比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2 0 变题1 变更点p的位置 1 动点p由 圆内 变到 圆外 答案由 2 0 变到 0 题目难度持平 3 点p由 圆内 变到 两圆x2 y2 1 x2 y2 4之间 则难度提高 2 点p由 圆内 变到 平面 答案为 2 难度降低 教师相约 变更条件难度不同 25 变题2 变更点p的轨迹 1 条件 pa po pb 成 等比数列 变为成 等差数列 则p点的轨迹由 双曲线 变为 直线 题目变难 2 条件 pa po pb 成 等比数列 变为 pa 2 pb 2为常数 则p点的轨迹变为 圆 题目变易 教师相约 变更题设题目不同 26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y2 4 圆o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圆内的动点p使 pa po pb 成等比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2 0 变题3 变更设问全是新题 1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题目变易 2 求动点p的轨迹图形截得圆的弧长 题目持平 3 求动点p的轨迹图形与圆交点处的切线方程 题目的综合度变大 题目变难 教师相约 变更设问目标不同 27 已知圆的方程为x2 y2 4 圆o与x轴相交于a b两点 圆内的动点p使 pa po pb 成等比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为 2 0 变题4 变更载体全是新题 1 将题 中的 圆x2 y2 4 变为 抛物线x2 4y ab为抛物线的通径 点p在通径左边的弓形内 新题与原题持平 2 将题 中的 圆x2 y2 4 变为 椭圆x2 4y2 4 ab为椭圆的一条弦 新题 可随弦ab的位置不同而改变难度 教师相约 变更载体情景不同 28 3 研究例题提炼思想 命题人也要在课本中说出依据 知识依据 方法依据 思想依据 上新课讲例题 按知识点就题讲题 复习课讲例题 按逻辑链归纳方法 一轮备考复习例题 除了系统知识外 注意力应转到归纳方法 提升思想 课本寻根 义根 在定义中 理根 在公理 定理上 而 题根 则在例题 习题之中 教师相约 29 问题 高中数学第一例 集合的子集 例题 写出集合 a b 的所有子集 解析 由子集的定义和集合的列举法 可以写出 a b 的所有子集如下 a b a b 说明 它们也形成了一个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 a b a b 称其为二元集合 a b 的子集集合 开天辟地高中数学第一例 教师相约 30 a b a b 由2到3从列举到递推 解析 先拿来集合 a b 的所有子集 排成左下方的三角阵 在后一个三角阵的每个集合中 依次添上第三个元素c 得一个新的三角阵 这两个三角阵中 元素 的集合便是 a b c 子集集合 c a b a b 将左边的三角阵复制成另一个相同三角阵 如右 思考 这是一个关于 3 的问题 拿 2 来解决 c c c 教师相约 问题 写出集合 a b c 的所有子集 31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将新的三角阵 下移 一行 与原三角阵错位相并 即得h3 a b c 的三阶子集三角阵 依次可得到h4 a b c d 的 四阶三角阵 子集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d d d d d d d d 由3到4递推法连续 递推法 就是 添1法 或称 添1合1法 教师相约 32 k跨1步就是k 1 由2到3 由3到4 都是1步之跨 教师相约 1步虽小 但我们一直走去 可以到达天边 这就是 递推法 的力量所在 由1开始 由任何已知的k 都能把它推向k 1 因此 由1到n的问题可靠递推解决 33 1分为2两分法起家 划分 到底将事物分成几类 在子集扩展的递推过程中给出了 两分法 分类思想 分类法 是分析事物的基本思想方法 由此产生了 划分法 两分法的重要性 在于这种方法把事物分成 互斥互补 的两部分 从整体到部分是一分为二 从部分到整体是合二而一 教师相约 请记住 h3 a b c 的子集分两类 含c的4个 不含c的也是4个 34 分层划分树干图启蒙 集合h3 a b c 的子集形成 可分三步 实为三层 第1步考查元素a 分 无和有 两种情况 第2步考查b 也分有 无两种情况 第3步 还是 有 无 两种情况 分步就是分层 将各层的可能数相乘 就是所有的子集个数 树干图是分层划分的 数形结合 用它来分析集合问题 可达到防重 防漏的效果 教师相约 35 h3 a b c 的子集形成 按 三层两分 不同情况的组合用图线连接起来 得到如下的树干图 三层划分树干图的典型 教师相约 36 树干图与逻辑分类 事物的分类就是两分法 三分法 在逻辑上 不存在 所谓的 三分法 是两分法分层分类的 局部形式 例题 5人站队 甲不站头 乙不站尾 求站法总数 说明 三分法 导致错误如下 5人站队分三类 错因 三分法不是 互补 式的逻辑划分 加法原理无效 1 甲在头4 2 乙在尾4 3 甲不头 乙不尾设作x x 5 2 4 72 教师相约 37 树干图解分类组合 第一层按甲划分 1 甲在头 2 甲不头 第二层按乙划分 1 乙在尾 2 乙不尾 得树干图如下 5 甲在头 乙在尾 3 乙不尾 3 3 甲不头 乙在尾 3 3 乙不尾 x 由加法原理 得方程3 3 3 3 3 x 5 解得x 78 教师相约 38 所谓组合即是抽出子集 教师相约 组合 即从集合中抽出子集 写出n元集合hn x1 x2 xn 1 xn 的子集 集合 就是从n个元素依次取出r个元素的 子集 组合数 就是中的r依次从0取到n时所形成的子集个数数列 组合的一切性质 都深深地扎根于集合的子集之中 实际上是从n元集合hn中分别取出0个元素 1个元素 2个元素 n 1个元素 n个元素分别作成的 组合 39 看清1 1认知乘法公式 教师相约 空集合的子集数是1 1元集合的子集数是1 1 2元集合的子集数是 1 1 1 1 1 2 1 3元集合的子集数是 1 2 1 1 1 1 3 3 1 4元集合的子集数是 1 3 3 1 1 1 1 4 6 4 1 这就是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式 40 1 1迭起金字塔堆成 空集合的子集只1个 作金字塔顶 杨辉三角实为子集三角阵的 立体本 教师相约 1元集合的子集有2个 作塔的1层 2元集合的子集有22个 作塔的2层 3元集合的子集有23个 作塔的3层 4元集合的子集有24个 作塔的4层 5元集合的子集有25个 作塔的5层 n元集合的子集有2n个 作塔的n层 41 由 肩扛两数 的性质 得到组合数的加法公式 组合加法就是子集迭加法 教师相约 按子集形成 组合数是n元集合中含r个元素的子集个数 全部变为含含r个元的子集 它由n 1元集合 上一行 中两部分子集合成 一是该集合中含r个元素的子集个数 二是该集合中含r 1个元素的子集个数 在这些含r 1个元子集中 依次添上第r个元素后 则 含第r个元素的有个 不含第r个元素的有个 用两分法的观点看组合数加法 则是 将一分为二 42 回答是 想走多远 就能多远 学生对排列组合 概率统计感到抽象 说到底是对 子集变换 这条根没有链接上去 子集引路还能走多远 教师相约 因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就是集合及其元素 这些对象的变换 说到底就是集合的子集变换 以下 我们以杨辉三角为 中转站 看看如何把 子集变换 引向数列 引向高考压轴题 为此 我们先看一段杨辉三角的 杂技表演 计数问题 实为子集的量化问题 43 1 组合加法 杂技表演 一杆通顶 抓一个 抛一个 反映到图中是 一肩扛两数 10 4 6 2 组合加法的推广 加法推广看门道 数列求和 1 2 3 4 10 看杨辉三角表演顶杆杂技 教师相约 44 第1斜列 1 1 1 1 1 杨辉三角看数列求和 教师相约 发现 下一斜列的通项公式恰为上一斜列的求和公式 发现 等差数列及其高阶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全在杨辉手中 第2斜列 1 2 3 4 第3斜列 1 3 6 10 第4斜列 1 4 10 20 如的求和公式是 45 观察 竖看杨辉三角 得等比数列bn 2n 1 等比求和再请杨辉 教师相约 每下一行数 都是上面各行数的和再加1 b1 b2 bn 1 bn 1 得求和公式sn 2n 1 幂数列的求和公式sn 2n 1是等比数列求和的根基 试看 46 考题 设 an 是集合 2t 2s 0 s t s t z 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成的数列 a1 3 a2 5 a3 6 a6 12 1 写出这个三角形第四行 第五行的各数 2 a100在这个三角形的第几行 第几列 3 求a100 教师相约 子集计数爬上高考压轴题 将数列各项排成如下的三角形表 35691012 47 考题 设 an 是集合 2t 2s 0 s t s t z 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成的数列 a1 3 a2 5 a3 6 a6 12 排成如下三角形 1 第四行 第五行 2 3 a100 教师相约 集合压轴题难在哪里 35691012 对当年的这道第22题 压轴 能得分者甚少 有的根本就看不懂题意 至今人们还有余恐 其实 那是一道集合的2元子集组合问题 或说是一道 两个幂数列的求和问题 48 35691012 教师相约 请来杨辉一点即破 将左三角形的1 2两行相加 得右三角形的第1斜列第1个数3 将左三角形的1 3两行相加 得右三角形的第1斜列第2个数5 将左三角形的1 4两行相加 得右三角形的第1斜列第3个数9 将左三角形的1 5两行相加 得右三角形的第1斜列第4个数17 17 33 2n 1 18 34 20 36 24 40 48 49 例1之歌交响之音 例1提炼三种法 列举递推两分法 加法乘法两原理 例1讲明两大理 排组概率与统计 二项式与组合式 例1介绍两种式 例1链接三种题 例1展开一张图 杨辉三角一揽收 杨辉三角埋多深 研究例1这条根 教师相约 杨辉三角看数列 斜看等差竖看比 谁把例1弄个透 高中数学好漫游 50 4 通融教材厚书变薄 讲代数讲几何 数形结合归一个 初中课高中课 弟弟如今成哥哥 高考复习讲整合 沉重教材要变薄 教师相约 51 通融教材的几个方面 1 函数 导数与不等式 2 解几 立几与平几 3 函数图像与方程图形 4 三角 向量与复数 5 集合 计数与概率 6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 教师相约 以下就初 高中数学的打通举例 52 初中高中首先打通 性质 它们的性质相似 共轭虚数的和与积是实数 共轭无理数的和与积是有理数 打通 在ax2 bx c 0的求根公式中 它们有缘相遇 意义 打通后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问题不仅美满 而且简捷 共轭 高中有共轭虚数 a bi 初中有共轭无理数 a 前者 0时 有 后者 0时 有 教师相约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 1 成对性 2 合成性 53 不套公式一望而答 题目 口答以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简化 一元二次方程x2 2px q 0 点评 提高速度 短武器 必须锋利 2 0时 x1 2 p 1 0时 x1 2 p 1 y2 4y 4 0 2 y2 2y 3 0 3 y2 10y 1 0 教师相约 54 方差公式与等比求和 方差公式 1 q2 1 q 1 q 1 q3 1 q 1 q q2 点评 初中生说 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其实很简单 是高中生把它搞复杂了 得 得 等比求和 由1 qn 1 q 1 q q2 qn 1 1 qn 1 q 1 q q2 qn 1 教师相约 55 等差求和与面积公式 例题 求自然数列中 从100到200的各数之和 解法1 即求s200与s99的差 点评 解法2的成功 在于把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的打通 其中 解法2 按梯形面积公式有 所以 教师相约 56 打通 二次函数x2 px q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根的判别式 0成立 即p2 4q 令p x1 x2 q x1x2 则有 初中方程与高中不等式 x1 x2 2 4x1x2 结论 平均不等式a g是判别不等式 0的特例 它们不是兄弟关系 而是母子关系 当x1 x2 0时 则有 教师相约 57 1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有实数根的条件是b2 4ac 0 2 二元二次 圆 方程x2 y2 2dx 2ey f 0有轨迹的条件是d2 e2 f 判别式与条件不等式 3 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有图形的条件是a2 b2 0 说明 方程 组 有解 或方程有图形的条件 落实到一个 多元 不等式 它们都是根的判别式的发展 4 直线ax by 1与圆x2 y2 1有公共点的条件是a2 b2 1 教师相约 58 右边得加点什么 不等式的配平与恒等式的倾斜 思考 要把不等式 x1 x2 2 4x1x2配平成等式 说明 不等式由恒等式倾斜而得 恒等式由不等式配平而成 上例的转换筹码就是不负数 x1 x2 2 0 不难发现 要加的东西是 x1 x2 2 加上即得 x1 x2 2 x1 x2 2 4x1x2 放缩法 就是不等式与恒等式添减转换筹码的过程 教师相约 59 连等与放缩 说明 初中的 比例性质 可带进高中的 分式的放大性 后者缩小成前者 教师相约 连等 分式有基本性质 放缩 分式有放大性 转换 前者放大成后者 60 正四面体与正三角形 答案是 正三角形的中心把高线分成1比2 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距离的2倍 分析 关键是求外接球的半径 问题转到求四面体的中心位置 如果由高线长到正四面体的边长 再到底面的高线长 再到外接球的半径 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题 题目 正四面体的高长为4 求外接球的体积为 联想 正三角形中心在高线的什么位置 教师相约 61 立几与平几打通 猜想 中心在正四面体高线的第1个四等分点上 或者说 正四面体的外半径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大理石堆场租赁及石材行业财务顾问服务合同
- 2025版互联网金融服务保障合同
- 语音信号处理课件
- 2025四人合伙人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店铺租赁合同模板(官方版)
- 2025【合同范本】电力供应费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协议书
- 2025版合同范本软件:专业外包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年经销商代理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与维修维护合同
- 市场推广活动与执行保障协议签订
- 火焰探测器设计手册
- 给排水巡视检查记录表
- GB/T 778.1-2018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 GB/T 19839-200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 陶瓷材料的制备课件
-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课件
-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模拟法庭剧本
-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 磁刺激仪技术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