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B .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C . 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D . 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D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 (2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介词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以下划线的词都是介词,向我(点头)、从昨天(开始)、最(重要)、往那边(走)。B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C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D .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排比的各项之间都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逻辑上没有先后,可以颠倒顺序。4. (2分)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B .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拟人)C .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反问)D . 这些字帖就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夸张)5. (2分)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 可爱者/甚蕃C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D . 苔痕/上阶绿6. (2分)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河区智叟笑而止之曰B . 何苦而不平C . 人不知而不愠D . 黑质而白章7. (5分)根据提示,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原句填空。(1)愚公移山的原因:_。 (2)愚公移山的目的:_。 (3)智叟嘲讽愚公的话:_。 (4)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_。 (5)愚公移山的结果:_。 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班级正在开展“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一则央视新闻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名扑火英雄不幸牺牲。面对熊熊烈火,救火英雄们冲锋在前,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什么是家国情怀。 观看结束后,如何看待家国情怀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2)(故事链接)胸怀大志,心忧天下。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拥有博大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下联:_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下联:_9. (5分)阅读下面几则摘自昆虫记中的语句,用一句话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然而,不管如何困难,要想知道我所渴望知道的事情,我就必须进入到这种可怕的蜂群里,而且,必须在那里站上几个钟头,必要的时候,甚至是一整天的时间。当我看到它们一个个如此兴奋充满激情的时候,我便自然而然地猜想到,驱使这些有生命的小动物如此忙忙碌碌地工作的原因,一定是饥饿,也只有饥饿才能让它们本能地不辞辛苦。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恰恰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给我的启示是: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10. (21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梓人传(节选)柳宗元(唐)裴封叔之第 , 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 家不居砻斫之器。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注】梓人:木工。第:居所。款:敲打,叩。隙宇:空屋。寻引、规矩、绳墨:与下文的“砻斫(ln zhu)”,都是木工的职业工具。委:积聚。曲尽:全面周详。圜:通“环”,围绕的意思。(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余/甚笑之B . 视/木之能举C . 彼/执锯者趋而左D .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嗜_俟_(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梓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 (1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 , 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钜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注释】爽:败坏,指口里有病说不出话。狂:狂乱(无知)。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均为古代人名。驵(zng):牲口交易的经纪人。暴:凶恶、残暴。指:受指责。钜狡:闻名的狡猾的人,钜通巨。刑戮死辱:刑罚、处死、侮辱。(1)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子张,鲁之鄙家也。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组是( )A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 .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D . 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4)两文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的好处在于可以“知不足”,“_”;乙文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_”。(5)从论证方法上看,甲、乙两文有何异同?1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上谓房玄龄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玄龄并省 , 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上日:“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 , 朕常疏其名于屏风,坐卧观之,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乃命内外五品已上,各举堪为县令者,以名闻。选自(资治通鉴贞观治道)【注释】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官:任命官员。并省:合并,裁减。都督、刺史:均为官名。黜(chu):降职或罢免。以名闻: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1)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朕常疏其名于屏风疏条交映,有时见日B . 以备黜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 . 县令尤为亲民亲贤臣,远小人D . 各举堪南真令者选贤与(举)能(2)下列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坐卧观之(它们,代屏风上的官员名字)B . 皆注于名下(在)C . 为朕养民者(替)D . 以备黜陟(用)(3)翻译下面句子。官在得人,不在员多。(4)以选文中一句话为例说说唐太宗李世民选官员的标准是什么?四、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13. (15分)某班开展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活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其基本情况是:20%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籍,70%的学生平均有时阅读一点,10%的学生基本未读过课外书。半数以上的学生阅读热情来源于兴趣,爱看什么就看什么;其次是因为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少数人将课外阅读作为消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太少,对阅读内容的指导不具体,缺少方法的介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爱看杂志(52%),小说(65%)及科普类书籍(35%)。对古代文学、地理、历史、外国名著及专业研究涉及较少。许多学生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尤其是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阅读甚少。同学们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通读占67%,而精读只占23%。(1)从上述调查结果中你能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吗? (2)针对这些问题宣传委员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主题是鼓励同学们多读课外书。请你模仿例句为这期黑板报拟句宣传标语。例句: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3)班级还准备请语文老师李老师在周五班队课来做个讲座,指导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班长写好了一份邀请书,这份邀请书划线句漏写了一项重要内容,并且用语不得体,请修改。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7题;共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