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B卷.doc_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A . 传播 恪守 规则B . 传承 保守 规则C . 传承 恪守 准则D . 传播 保守 准则2. (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拮据 消声匿迹 齐心协力B . 匀称 袖手旁观 提心掉胆C . 造型 骇人听闻 前仆后继D . 馈赠 获益匪浅 格尽职守3. (2分)对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 .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C . 我寄愁心与明月(和,跟)D . 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4.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B .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久前落下帷幕,四川省内大量考生报考邮政系统,成为最热门岗位。C .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D . 为了避免QQ用户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腾讯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这只鹰看起来如同在空中展翅高飞一般,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B . 自14日凌晨霍金去世以来,人们不约而同前来学院举行个人悼念活动:学院门口摆上悼念鲜花、教堂签名致哀、纪念簿上写个人悼词等。C .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D . 对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6. (2分)(2014绥化)下列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是沙漠之舟”运用了比喻修辞。B . 故乡孔乙己两篇作品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C . “河上有30多米长、5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形洞门。”这个句子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D . 消息是以最简洁的文字和最快的速度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人和事的文体。7. (2分)对文章结尾处“人不能忘本”中“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指的是“书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B . “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C . “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D . “本”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8. (2分)从全文看,下面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B . 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C . 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的时机。D . 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9. (2分)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逍遥法外(法律) 无言以对(来)B . 广阔无垠(边际) 才疏学浅(少)C . 不自量力(测量) 人云亦云(说)D . 误入歧途(错误) 为人所知(被)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花事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文文问,那是什么花?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1)请用简洁的语言填上小说的主要情节。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开满了花;文文自豪地告诉看花的小朋友这是樱桃花。(2)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一句中画线词的妙处。(3)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文文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4)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11. (25分)课内经典文段阅读。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检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采,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检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措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裸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未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2)请你根据第段中加线的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3)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4)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12. (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着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枝烟,又给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接着开始造台阶。那天早上父亲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1)选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