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2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3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4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1. (1分)请在下列横线上面填写相应的句子。 (1)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 (2)树梢树枝树根根,_。(贺敬之回延安) (3)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挥手自兹去,_。(李白送友人) (6)拣尽寒枝不肯栖,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9)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写出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在冻得发抖的时候,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2.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 , 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ojiju喜上眉_乡土情_取_(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怯_(Aqi Bqu)翘_(Aqio Bqio)(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B . “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C .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D .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A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A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A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A便拜。那A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A坐。A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A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A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A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中人物A是谁? (2)选文表现了林冲和A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表述) (3)请用一句话概述紧接选文后发生的故事情节。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4. (7分)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人生如_,应该多一些_,少一些_。人生如_,应该多一些_,少一些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5.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的深处。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化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 .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 .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流。C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 .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对心灵宁静的渴望。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王伟锋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悠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边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检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褐色石成了出气简,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大家!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下了山。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被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掌声与赞美。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1)根据小说情节,以褐色石为陈述对象,概括内容,补充下表。 情节主要事件褐色石心情开端褐色石躺在山间_发展褐色石渴望被发现_高潮_感激、欣慰结局_抗议、难过(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边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六、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诸 将 亡 者 以 十 数 公 无 所 追 追 信 诈 也。(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信数与萧何语 不可胜数B . 臣追亡者耳 生死存亡C . 若所追者谁 若无其事D . 王素慢无礼 素昧平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4)用文中词语填入下列空格。 “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_”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因;“_”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才干的欣赏;一个“_”字表明了刘邦对萧何举荐的信任。(5)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萧何。为什么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请联系选文内容作具体说明。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8. (1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进入初中已二个月了,你在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定有许多感受吧!请以“这里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欢乐、友谊、挑战、风景”等词语;要写真实的内容,抒发真实的感情;不能出现班别,姓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