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B卷.doc_第1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B卷.doc_第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B卷.doc_第3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B卷.doc_第4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嗥鸣(ho) 斑斓(ln) 谰语(ln) 亘古(gn)B . 热血(xi) 蚱蜢(zh) 污秽(hu) 族系(x)C . 土壤(rng) 默契(q) 炽痛(zh) 泛滥(ln)D . 仰望(yng) 田垄(lng) 怪诞(dn) 镐头(go)2. (2分)下列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B . 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C .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D . 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的原因,都是广大劳动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3.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名著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B .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C .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D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班农近日对南华早报说,干掉华为比达成中美协议重要十倍。这是这位美国极右翼舆论领袖发出的最新狂言。要不是华为自己未雨绸缪 , 以一个民营企业之列扛起抗美大旗,后果不堪设想!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华为这样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是典型的经济霸凌行为。不解除对华为的制裁 , 根本没必要谈,谈了也白谈,我们不要城下之盟 , 不能让美国人用枪顶着脑袋谈判。王毅外长申明:如果美方愿意平等磋商,中方的大门敞开 , 如果美方选择极限施压,中方坚决奉陪到底。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智慧、力量和耐力的较量,就看谁先眨眼。(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雨绸缪B . 制裁C . 城下之盟D . 申明(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0分)5. (13分)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 (1)每逢重要的日子,人们常常借诗文来表达心意。请你根据提供的情境,从你积累的诗文中书写合适句子来表达祝愿。(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教师节,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的诗句点赞老师的无私奉献:_,_。中秋节,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祝福远方的朋友或家人:_,_。毕业纪念册,用李白行路难的诗句鼓励考试受挫的同学:_,_。(2)中国人取名常常从古诗文中汲取灵感。下列名字与哪些古诗文相关?选一个写出原文诗句。芳幽亭(亭名)又一村(店名)邱胜春(人名)我选_,相关诗句是_。 (3)结合(2)的方法,请你利用下列诗句,从A或B中选择一项,拟一个人名,并说明含义。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为“高”姓孩子拟名:_,含义:_。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为“邹”姓孩子拟名:_,含义:_。6. (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陈鲁民我在大学任教,常有学生跟我探讨学习方法问题。有学生问:“我学习一向很努力,从不逃课,也不睡懒觉,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可为哈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我就提醒他,可能学习方法有问题,你肯努力很可贵,还要学会怎么样去努力,不妨看看班上那些学霸是怎样学习的我认识不少作家,他们创作一直很勤奋,写了几十年,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书了,可是一直没写出大名堂。冷眼旁观,究其原因,他们确实足够努力,却不会努力,譬如创作方向不对,写作方法保守,选题陈旧,不善于借鉴,不注意充电,只是闷头去写,结果费劲不小,收获太少,始终在三流作家的队伍里打转转。可见,努力固然是成功之基,但不会努力就好比在沙滩上盖大楼,任你怎样折腾也不会奏效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肯努力的人多如恒河之沙,成功的人却寥若晨星的原因。人常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结果远非如此。有的人确实是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立竿见影,汗洒在地上就见果实;有的人则付出五分、七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甚至颗粒无收的。差在哪里了?差在不会努力上了。不会努力的人,不注重方法,只知道使蛮劲,因而效率不高。譬如学习,悬梁刺股作为一种刻苦精神值得肯定,但作为方法则不敢恭维,都已经困倦到那种程度了,再学习还有效果吗?还不如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去高效率地学习。反之,那些会学习的人,并不搞疲劳战术,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因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不显山不露水就成了别人遥不可及的学霸。不会努力的人,不注意方向,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看着执着,其实南辕北辙,最后白忙一场;会努力的人,善于变通,不认死理,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旦发现方向不对,会及时进行调整,以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做高效的俊杰。“飞人”博尔特,曾学过唱歌、板球、跳远等,后来他发现这都不是自己的长项,再努力也难出佳绩,就毅然改练短跑,结果仅练了两年,他的努力就使他脱颖而出,大放并彩,成了奥运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不会努力的人,不善于总结,虽然不吝惜汗水和时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却效率欠佳,读书就死读书、读死书做事喜欢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常在竞争中败北;会努力的人,爱动脑筋,勇于创新,不做无用功,尤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们也可能会打败仗,但绝不会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会努力的人,不集中精神,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心猿意马,注意力分散,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心不在焉,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努力的人,干什么都全神贯注,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十二分的认真,十二分的执着。丰子恺谈到老师弘一法师时说他为什么能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佛教那么多领域里都做到极致,原因无他,就是倾情投入,决不分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论是努力学习还是努力工作,都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肯努力的人很多,会努力的人很少,而成功女神只青睐那些会努力的人。因而,每个渴望事业有成的人,不仅要肯努力,还要会努力、善努力。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肯努力是一种态度,会努力是一种本事,肯努力加上会努力,方可踏上成功坦途。(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 作者认为“会努力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谈谈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7. (1分)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这种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方式也是本书的精妙这处。(1)海底两万里是_(国家)_(人名)的作品。(2)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_和仆人康塞尔及鱼叉手尼德兰尼一起随-_(潜艇名)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3)本作者“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是:_、_。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8.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香椿的味道李红霞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炸香椿、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3)第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 (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以头抢地耳_ 皆布衣之士也_长跪而谢之曰_寡人喻矣 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 (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各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请解释“将”:_(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口语交际。新学期,初三的小丽想参加学校的集体舞训练,但是妈妈死活不同意,原因是担心小丽跳舞会引发男女情感问题。作为小丽的同学,你应该怎样去劝说小丽的妈妈?(话语要得体适当)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学校要求同学们将社会实践活动等材料上传到“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上,初三学生王晓阳正准备自己动手上传,妈妈却说:“听说这些材料关系到中考录取,很重要的,这些事还是要你爸爸替你做,这样我们会更放心一些。”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愿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第 10 页 共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