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 宋苏洵 1 六国2 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 公元1057年 苏轼二十岁 到京师卞梁 开封 去考进士 在京师等考期间 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 瞧不起他 有意戏弄苏轼 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 延请素轼喝酒 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 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 喝酒要行酒令 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联系那样菜 那样菜就归谁吃 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 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 好 好 好 姜尚渭水钓鱼 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 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 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 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 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二 解题 六国论 宋苏洵 诸葛亮隆中种菜 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 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 苏轼开口了 各位 该我行酒令了 他说出了六个字 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 然后笑眯眯地说 诸位兄台 请 请大家想一想 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 强楚 大齐 富 六国论 苏洵 六国 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 楚 燕 韩 赵 魏六个国家 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 逐渐强大起来 积极向东方发展 夺取六国的土地 六国也曾 合纵 对抗秦国 但各有自己的打算 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 被秦国 远交近攻 瓦解 相继灭亡 论 史论 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 阐明自己的观点 达到以史为鉴 借古讽今的目的 苏洵 1009 1066 字明允 自号老泉 眉州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 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 学业大进 宋仁宗嘉佑元年带领儿子苏轼 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 其中就有 权书 第八篇 六国 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 文名因而大振 苏洵长于策论 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后人因其子苏轼 苏辙均以文学著名 称他为 老苏 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 三苏 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北宋初期 西 北方边患严重 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 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 败多胜少 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 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 每年给辽 岁币 银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 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 绢二十万匹 时代背景 中心论点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北宋王朝 借古讽今 论证结构 中心论点提出开门见山 并自然引出第一分论 第二分论用一问一答提出 引人思考 突出强调中心论点 并用因果论证的方式明晰 严密地提出观点 六国论 宋苏洵 五 结构 中心论点 分论点 事实 论断 结论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赂者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不赂者 诸候所亡固不在战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齐附于秦燕行刺客始速祸焉赵诛良将用武不终 不战胜负判 智力孤危败亡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无使为积威所劫 毋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论证方法 古人云 引证法 加强论证说服力 六国灭亡史实 例证法 证明观点正确性 秦与六国 六国之间的对比 对比法 证明破灭必然性 因果论证 第一段 假设论证 第四段 六国论 宋苏洵 八 练习1 六国论 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 下面句子与原文不附的一项是 a a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获城 c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d 齐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六国论 宋苏洵 3 下列断句 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较 秦之所得 与 战胜而得者 其实 百倍 b 思 厥先祖父 暴 霜露 斩 荆棘 以有 尺寸之地 c 然则 诸侯之地 有限 暴秦之欲 无厌 a 4 为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 盖失强援 不能独 完 a 齐全b 完整c 尽 没有了d 做成 b 2 故曰 弊 在赂秦 a 骗人的坏事b 弊病 害处c 弊端 c 六国论 宋苏洵 3 奉之 弥 繁 侵之愈急a 满 遍b 更加 越c 补 合 4 刺客不行 良将 犹 在a 如同b 仍然c 还 b c 5 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 以 的词义 1 不赂者 以 赂者丧 2 秦 以 攻取之外 3 以 地事秦 4 洎牧 以 谗诛 由于 介词 凭借 介词 把 介词 因为 连词 六国论 宋苏洵 5 至丹 以 荆卿为计 6 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7 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8 暴霜露 斩荆棘 以 有尺寸之地 9 日削月割 以 趋于亡 10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 以 于人 用 介 用 介 凭借 介 而 连 而 连 而 连 四 理解分析第一二段 一 补充注释1 非兵不利兵 兵器2 战不善善 恰当3 赂秦而力亏亏 亏损 减弱4 破灭之道也道 途径 道路 抽象 5 或曰或 有人6 不赂者以赂者丧以 因为 由于7 盖失强援盖 表原因 大概因为8 秦以攻取之外以 凭着 用9 其实百倍其实 它的实际数目10 则秦之所大欲则 那么11 以有尺寸之地以有 才有12 理固宜然固 本来13 此言得之得 得当 对 二 通读课文 边读边翻译 六国论 宋苏洵 6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虚词 较秦 所得 与战胜 得者 其实百倍 诸侯 所亡 与战败 亡者 其实亦百倍 则秦 所大欲 诸侯 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与尔十矢 尔 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 藏 庙 之 而 之 而 之 之 其 而 之 于 7 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部分填在括号里 1 秦以攻取 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土地 因受贿赂 六国论 宋苏洵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而天下之诸侯 藉之以蔽其西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 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 而四国休息于内 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彼秦将何为哉 不知如此 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背盟败约 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 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可不悲哉 1 父子两文的共同点是 2 父子两文的不同点是 1 洵文的中心论点是 辙文的中心论点是 认为六国没有团结一致抗秦 弊在赂秦 背盟败约 自相屠灭 六国论 宋苏洵 洵重 史实 辙重 假设 3 友人说苏氏父子都认识不到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趋势 不过是借题发挥 而从论古讽今的贴切来说 还是苏洵的文章有意义 所以洵文得以流传 而辙文则知者甚少 你同意这说法吗 为什么 同意 因为宋对西夏有贿赂退让 与六国赂秦土地相似 4 解释下列举句子中括号里的词义 1 藉之以 蔽 其西 2 而为天下 出身 以当秦兵 3 以 阴 助其急 4 至于 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遮挡 挺身而出 暗中 发展到 四 选出与例句中黑体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1 不赂者以赂者丧a秦以攻取之外b以有尺寸之地c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d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2 举以与人 如弃草芥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c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举宠为督d杀人如不能举3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借第令勿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君臣固守 以窥周室4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养兵千日 用在一时c兵不厌诈d战而不知兵 此鼠斗耳 六 分析文段 1 苏洵认为 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何处 他的观点是什么 请用原句回答 答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 作者在第一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否有太过武断之嫌 请说明 答 因果论证 作者的观点并不武断 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3 第二段中作者又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请说明之 答 有对比论证 先祖父 与 子孙 对土地的态度 举例论证 概述六国赂秦的情况 引用论证 引用 史记 魏世家 中的话 4 作者是怎样描绘六国国君在赂秦这件事上表现出的心态的 答 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 5 第二段重在论述一个什么道理 答 赂秦比战争对六国的势力的削弱更大 二 分析第三段 一 补充注释1 终继五国迁灭终 最终2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 交好3 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既 之后4 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始 起初5 义不赂秦义 行正义6 斯用兵之效也效 功效7 始速祸焉始 才8 李牧连却之却 击退9 洎牧以谗诛以 因为10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 坚持到最后1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 几乎12 诚不得已诚 的确13 当与秦相较当 通 倘 倘若 较 较量 抗衡14 或未易量或 或许 易 轻易 量 确定 估量 三 选出与例句中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a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b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c且焉置土石d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2 当是时 项羽兵四十万a公等遇雨 失期当斩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c当与秦相较d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3 或曰 六国破灭 率赂秦耶 a或未易量b或五十步而后止c云霞明灭或可睹d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五 分析文段 1 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何在 燕国和赵国灭亡又何在 答 齐国亡在 附于秦 而 不助五国 燕国亡在不用武力而以刺客为计 赵国亡在不能信任良将 2 这一段和作者的论点是否统一 试具体说明 答 是统一的 本段仍然在谈赂秦 只是换了一个角度 说不赂秦而能用兵 就不致灭亡 这算是对论点的一个补充 3 若把这里对 三国 的评说换为对赂秦之国灭亡经过的陈述 你认为论证效果是更好还是不好 讨论 三 分析解读四 五段 一 补充注释1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封 分封2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礼 以礼相待3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 挟持4 勿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咽 咽喉 三 下列句子中哪些词是词类活用 请解释之 1 小则得邑 大则得城2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3 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4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5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6 李牧连却之7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五 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3 斯用兵之效也4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5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6 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七 分析阅读 1 从这两段来看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 劝告当政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对于强敌应不赂而胜之 2 第四段的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答 第一二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第二和第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作者这样写 是要通过说理逐步揭示写作意图 引导读者深思 3 第五段中作者有没有隐含对统治者的批评 试说明之 答 有 末句中 苟以天下之大 针对北宋最高层统治者 又在六国之下 是对北宋高层统治者的严厉批评 四 试复述本文的总体思路 略 写作特点 文章历史背景和写作意图 借古讽今 切中时弊 全文结构思路 论点鲜明 论证严密 文章语言运用 语言生动 气势充沛 思考 作者是否只是单纯 消极的批评当朝 本文与课后苏辙所文有何区别 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后秦击赵者再 始速祸焉 可谓智力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 今 实际上 祖辈父辈 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速 招致 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 今为一个词 指人认识 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例 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 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日割月削 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不能独完 李牧连却之 暴 同 曝 读p 晒 引申为 暴露 意为 冒着 厌 同 餍 读y n 满足 无 通 毋 读 不 不要 名词 事 带宾语 秦 用作动词 侍奉 义 用作动词 坚持正义 日 月 名词作状语 完 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全 却 动词使动用法 使 退却 击退 4 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 六国破灭薪不尽 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 丧失 丢失 动词 灭亡 动词 作为 动词 成为 动词 被 介词 治理 动词 灭亡 动词 熄灭 动词 如果 连词 朝着 动词 名词 军队 名词 军事 战争 动词 好象 副词 还 或曰 或未易量以地事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故曰 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强弱胜负已判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有人 有的人 无定代词 也许 或许 连词 事奉 动词 事情 名词 起初 副词 才 副词 终于 副词 用到底 坚持到底 动词 所以 因此 连词 旧 形容词 胜利 名词 战胜 动词 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诚不得已暴秦之欲无厌则秦之所大欲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 获得 动词 适宜 得当 形容词 能 能够 动词 想要 追求 动词 欲望 名词 暴露 显露 动词 凶暴 凶恶残酷的 形容词 4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2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判断句 3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 洎牧以谗诛 5 举以予人 6 至丹以荆卿为计 7 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宾语 省略句 省略动宾词组 介词结构后置 课后练习 一 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革灭殆 d i 尽暴 b o 霜露b 弊在赂 l 秦为 w i 国者c 思厥 ju 先祖父胜负之数 sh d 不得下咽 y n 洎 j 牧以谗诛 二 下列句中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a 胜负之数 sh 命运 存亡之理 当 d ng适合 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b 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横撇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苏少版三年级下册-苏少版
- 27.2.1 第1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说课稿(人教版)
- 4.3 基于物联网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选修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浙教版2019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13大考点48题) (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全国中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考试A证题库(含答案)
- 小学升学考试卷及答案
- 蒸馏设备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蒲松龄课件教学课件
- 消防考试网络题目及答案
- 测井工实际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云南省腾冲市边防办招聘边境专职联防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职乐理课教学课件
- 中小会计师所发展困境及对策
- 2025至2030中国微波器件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发展报告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心理委员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外伤出血急救课件
- 医院感染管理手卫生
- 医院就诊全流程指南
- 盆底肌电重塑机制-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