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LY/T 3133-2019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是中国林业行业标准之一,该标准主要针对户外使用的水性木器涂料制定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规定。适用于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添加颜料、填料及各种助剂等配制而成的用于户外木质材料表面装饰与保护的水性涂料产品。

在技术要求方面,规定了产品的外观性能、粘度范围、细度限制、干燥时间(表干和实干)、附着力强度、耐水性、耐候性等关键指标。例如,对于漆膜外观,要求其平整光滑无明显缺陷;关于耐候性测试,则需通过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来评估涂层抵抗紫外线照射的能力。

此外,还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上述各项性能检测的具体步骤与条件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刮板细度计测量涂料细度、采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等级、通过浸泡或喷淋方式考察漆膜的耐水性能等。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9-10-23 颁布
  • 2020-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LY∕T 3133-2019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_第1页
LY∕T 3133-2019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_第2页
LY∕T 3133-2019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LY∕T 3133-2019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ICS 79.010 B 69 LY/T 31332019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 Water-based coating for exterior wood (发布稿) 2019-10-23 发布 2020-04-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LY LY/T 3133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西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学院、 PPG涂料 (天津) 有限公司、 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展辰新材料有限公司、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班百赫涂料有限公司、青岛兴国涂料有限公司、东莞市家美环保涂料有限公司、优美特(北京)环境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深圳广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西莱卡化工有限公司、佛山阳光逸采涂料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吕邦化工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亚马逊涂料有限公司、广州伦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卓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湛新树脂(上海)有限公司、东莞沃特贝斯树脂有限公司、北京楚之园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满洲里绿源木制品开发有限公司、东莞市森世纪木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奕采贸易有限公司、美国科潘诺实验设备公司上海代表处、泉州市美邦仪器有限公司、深圳仁为光电有限公司、北京富莱明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钮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丰胜(广州)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忠、吕斌、张玉萍、陈纪文、杜官本、肖泽芳、付跃进、敬军、陈燕舞、薛茂谊、杨远、屈玉山、王德华、李美方、江浩沁、刘炳义、张词典、张建森、吴勇、于长江、陈友江、吕其明、钟春江、王琦、赖力嘉、王飞、许均、杨帅、董键、张晓伟、王剑勤、侯利钢、刘德芬、钟伟、孙杏蕾、彭锐、曹兴腾、刘曙明、宋兆斌、郭垂根、童小良、罗正洪、李康、卢金汉、朱翰文、潘玺。 LY/T 31332019 1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41979 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481979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 4893.12005 家具表面耐冷液测定法 GB/T 4893.42013 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 第 4 部分: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2682008 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 GB/T 9271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 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 20、60和 85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13452.22008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GB/T 239822009 木器涂料抗粘连性测定法 GB/T 239832009 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 GB 2441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水性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 335682017 户外用木材涂饰表面老化等级与评价方法 JG/T 252017 建筑涂料涂层耐温变性试验方法 LY/T 201 户外用木材涂料人工老化试验方法(报批,项目编号:2014-LY-07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性木器涂料 water-based wood coating 以水为分散介质,用于木质基材表面起装饰与保护作用的涂料。 LY/T 31332019 2 3.2 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 water-based coating for exterior wood 适于户外木器涂饰用的水性木器涂料。 4 分类 4.1 按外观分 a) 色漆; b) 透明(色)漆; c) 清漆。 4.2 按涂层结构分 a) 底漆; a) 中涂漆; b) 面漆。 4.3 按人工老化性能分 a) 型:人工老化试验暴露时间为 12 周; b) 型:人工老化试验暴露时间为 6 周。 4.4 按用途分 a) A 类:适用于涂饰在允许尺寸有微小变化的木器(如木门窗、园林家具)表面; b) B 类:适用于涂饰在允许尺寸有部分变化的木器(如吸音屏障、木构架、榫槽式拼接的覆层)表面; c) C 类:适用于涂饰在对尺寸变化不要求的木器(如栅栏、花园棚、遮雨棚、搭接的覆层)表面。 5 要求 5.1 一般性能要求 一般性能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LY/T 31332019 3 表 1 一般性能要求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 面漆面漆 中涂漆中涂漆 底漆底漆 在容器中状态 搅拌后呈均匀无硬块 细度/m 35 40 不挥发物/% 清漆和透明色漆30;色漆40 贮存稳定性(503),7 d 无异常 耐冻融性 不变质 涂膜外观 正常 光泽度(60 ) 商定 附着力(划格间距 2 mm)/级 1 抗粘连性500 g, (502)/4 h (仅工厂化生产用时测试) MM:A-0 MB:A-0 干燥时间 表干/min 60 实干/ h 单组分6;双组分24 耐水性(室温,96 h) 无异常 耐碱性(50 g/L NaHCO3,1 h) 无异常 耐温变性a) 无异常 柔韧性a) 直径 50 mm 无裂纹 涂层耐黄变性(168 h,E*) (仅限标称具有耐黄变等类似功能的产品) 3.0 a可根据有关方商定测试与底漆配套后或与底漆和中涂漆配套后的性能。 5.2 人工老化性能要求 人工老化性能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 2 人工老化性能要求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 要求要求(级)(级) 起泡 1 开裂 3 剥落 1.3 附着力 1 3 块试件 4 项性能等级之和 19 各试件 4 项性能等级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4 注:型人工老化试验暴露时间为 12 周,型人工老化试验暴露时间为 6 周。 5.3 水渗透性要求 水渗透性应符合表 3 的要求。 表表 3 水渗透性要求水渗透性要求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 用途用途 A 类类 B 类类 C 类类 吸水量(g/m2) 30175 30250 30 LY/T 31332019 4 5.4 有害物质限量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 GB 24410 的规定。 6 检验方法 6.1 取样 产品按 GB/T 3186 的规定进行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 6.2 一般性要求 6.2.1 试验环境 试板的状态调节和各检验项目的试验环境,应符合 GB/T 9278 的规定。 6.2.2 试验样板的制备 除另有规定, 一般性能的所有制板项目均以单一涂料类型制板, 即分别以面漆、 中涂漆和底漆制板。各项目检验用底板及涂装要求见表 3。 表 3 制板要求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 底材底材 尺寸尺寸/mm 涂装要求涂装要求 涂膜外观a)、附着力、抗粘连性、耐水性、耐碱性、耐温变性 实木木板b) 15070 刷 涂 两 道 , 第 一 道 涂 布 量 为(100.010.0)g/m2,间隔 24 h 后刷涂第二道;第二道涂布量为(100.010.0)g/m2,放置 7 d 后测试。 涂刷第二道前,采用 400 #水砂纸轻轻打磨一遍并擦去表面的浮灰。 柔韧性 马口铁板 15585(0.20.3) 耐黄变性 白色外用瓷质砖c) 9545 干燥时间 玻璃板(清漆测光泽时采用已喷有无光黑漆的玻璃板) 1501003 刷涂一道, 涂布量为 (180.010.0) g/m2 光泽度 刮涂一道,湿膜厚 150 m,放置 48 h后测试 a 涂膜外观、光泽项目出厂检验时,可用商定的加速涂装方法制板后进行检验。 b 实木木板,优先使用柞木或其他材性相近的浅色木材。所选木材应为无疵弦切板,试验前应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中放置 7 d 以上。 c “耐黄变性”项目所采用的白色外用瓷质砖,要求经 UVA(340)灯照射 168 h 后 E*应不大于 0.5。 6.2.3 操作方法 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及以上,所用水均为符合 GB/T 66822008 规定的三级水,试验用溶液在试验前预先调整到试验温度。 6.2.3.1 在容器中状态 打开容器,用调刀或搅拌棒搅拌,允许容器底部有沉淀,若经搅拌易于混合均匀,则判为“搅拌后均匀无硬块”。双组分涂料应分别进行检验。 6.2.3.2 细度 按 GB/T 17241979 的规定进行。双组分涂料需混合均匀后测试。 LY/T 31332019 5 6.2.3.3 不挥发物 按 GB/T 17252007 的规定进行,双组分涂料仅检验主剂。 6.2.3.4 贮存稳定性 将约0.5 L的样品装入密封良好的塑料或玻璃容器中, 罐内留有约10%的空间, 密封后放入 (502) 恒温干燥箱中,7 d 后取出置于(232)的环境中 3 h。打开容器按本文件 6.2.3.1 规定的方法,观察其“在容器中的状态”, 如果搅拌后均匀无硬块, 则评为“无异常”。 双组分涂料各组分应分别进行检验。 6.2.3.5 耐冻融性 按 GB/T 92682008 规定的方法 A 进行,循环次数为 3 次。双组分涂料仅检验主剂。 6.2.3.6 涂膜外观 目测观察试板,如果涂膜均匀,无流挂、发花、针孔、开裂和剥落等涂膜缺陷,则评为“正常”。 6.2.3.7 光泽度(60) 按 GB/T 97542007 的规定进行。 6.2.3.8 附着力 按 GB/T 4893.42013 的规定进行。划格间距为 2 mm。 6.2.3.9 抗粘连性 按 GB/T 239822009 的规定进行。试验条件:负荷质量为 500 g、直径约 70 mm 的砝码,温度(502),时间 4 h。 6.2.3.10 干燥时间 表干时间和实干时间分别按 GB/T 17281979 表干中乙法和实干中甲法的规定进行。 6.2.3.11 耐水性 按 GB/T 4893.12005 的规定进行。试液为蒸馏水,试验区域取每块板的中间部位,在每个试验区域上分别放上 5 层纸片。 试验过程中需保持滤纸湿润, 必要时在玻璃罩和试板接触部位涂上凡士林加以密封。96 h 后去掉滤纸,吸干,放置 2 h 后在散射日光下目测观察。如 3 块试板中有 2 块未出现起泡、开裂、剥落等涂膜缺陷,但允许轻微变色和轻微光泽变化,则评为“无异常”。如出现以上涂膜缺陷按GB/T 335682017 进行描述。 6.2.3.12 耐碱性 测试及结果评定方法同本文件 6.2.3.11,试液为 50 g/L 的 NaHCO3溶液,试验时间为 1 h,试验后放置 1 h 后观察。 6.2.3.13 耐温变性 按 JG/T 252017 的规定进行。 6.2.3.14 柔韧性 按 GB/T 17481979 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弯曲直径为 50 mm。 6.2.3.15 耐黄变性 按 GB/T 239832009 的规定进行。 6.3 人工老化性能 6.3.1 人工老化试验的原理、 试验装置、 试样和试验步骤按 LY/T 201的规定进行人工老化试验。型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人工老化试验的暴露时间为 12 个循环,即 12 周,共 2016 h ;型户外用水性木器涂料人工老化试验的暴露时间为 6 个循环,即 6 周,共 1008 h。 6.3.2 老化循环试验结束后, 从试样架上取下试样, 在 1 h 内对起泡进行评估, 再将试样在温度为 (202) 和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放置 7 d,按照 GB/T 335682017 的规定评估试样的起泡、开裂、剥落和附着力等级。 LY/T 31332019 6 6.4 水渗透性 6.4.1 试验设备 6.4.1.1 显微镜,具有合适的光照系统,能给出最佳影像对比度。选择放大倍数使得视场为 1.53 倍的漆膜厚度,目镜或光电观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至少为 1 m。 6.4.1.2 恒温恒湿箱或调温调湿室,温度能控制在(202),相对湿度(655)%; 6.4.1.3 天平,分度值 0.01 g。 6.4.1.4 容器,容积应能盛放所有测试试件。 6.4.2 试样 6.4.2.1 试材选择 1)指定云杉木材作为涂饰基材,气干密度为 0.4 g/cm30.5 g/cm3; 2)选用纹理通直、无节子、无裂纹、无蓝变,生长速率正常(即每 10 mm 含有 38 个年轮),端面年轮的倾斜度为 45 10 (见图 1); (a)1:试板的正面;(b)10a:每10 mm宽度上生长轮数量38个;(c):生长轮与正面夹角()35 55 。 图 1 水渗透性测试基材示意图 6.4.2.2 试板制备 将试材加工成尺寸为(3402)mm(702)mm(202)mm(LRT) ,表面光滑平整且无开裂的试块。将制备好的试块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直至恒重。 6.4.2.3 试板涂饰 1)将调至恒重的试板称重并测量尺寸,计算各测试基材板的密度,取 6 块试块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试材的密度值。 2)任选 3 块试板作为涂层水渗透性测试的涂饰基材,其余 3 块作为空白对照样。 3)按照涂料供应商提供的涂饰工艺对 3 块涂饰试板的测试面(靠近树皮面)进行涂饰。涂饰前,涂饰面应使用目数不小于 150 目砂纸打磨平整,并用气枪除去表面的木粉,保持涂饰面的洁净。砂光后应尽快涂饰。 4)涂饰工艺及涂布量,按涂料供应商推荐的工艺及用量进行。涂布量不超过涂料供应商推荐值的20%。涂料在基材表面应分布均匀。 5)涂层干燥后按图 3 截锯成涂层水透性测试试件和涂膜厚度测试试件。 LY/T 31332019 7 图 2 水渗透性试件加工示意图 6.4.2.4 涂层干膜厚度 从每个涂膜厚度测试件(见图 2)上取下 1 小块带有涂料的木块,按 GB/T 13452.22008 中 5.4.4方法 6A 要求,使用显微镜进行涂层的干膜厚度测量。测量取在木材表面的涂料厚度,渗透到木材中的涂料不在测量范围内。 每个小木块取 5 个测试点, 计算 5 个测试点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涂层干膜厚度,单位为 mm。 6.4.2.5 非测试面封闭方法 1)采用封闭剂对水渗透性试件测试面以外的其他面及端部进行封闭涂饰。封闭剂应覆盖水渗透性试件的测试面四周 2 mm 的宽度(见图 3) 。 图 3 水渗透性测试试件的封闭剂涂饰示意图 2)封闭剂应为高弹性的防水涂料(如非溶剂型环氧涂料、聚氨酯漆) ,封闭剂的 72 h 吸水量应不超过 30 g/m2。封闭剂涂饰两道,涂饰完成后将试件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和平衡,并测量试件的实际测试面积。 6.4.2.6 空白对照样涂饰 LY/T 31332019 8 作为检测封闭剂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的空白对照样, 其所有面均采用封闭剂涂饰完整。 封闭剂涂饰两道,涂饰完成后,将试件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进行干燥和平衡。 6.4.3 试验步骤 6.4.3.1 试件预处理 1)分别从水渗透性测试涂饰试件和空白对照样试件中,各随机抽取 5 个试件进行试验; 2)在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并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容器底部放置吸水海绵,液面没过海绵顶部 2 mm,将试件以测试面朝下的方式放置在海绵上吸水 24 h,测试面应完全浸没在水中(见图 4) 。 图 4 水渗透性测试示意图 3)从容器中取出试件后,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干燥 3 h,然后在 50 条件下干燥 3 h,最后再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 18 h; 4)重复步骤(2)(3)1 次后,将试件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直至恒重。 6.4.3.2 浸水循环 1)称量试件重量(m0) ,精确至 0.01 g。 2)在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并置于(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 3)将试件测试面朝下放置在海绵上,试件的测试面应完全浸没在水中。 4)72 h 后取出试件,擦拭测试面的水分后称重(m1) ,精确至 0.01 g。 5)所有测试应在(202)、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进行。 6.4.3.3 结果表示 按式(1)计算各个试件的 72 h 的吸水量。分别计算 5 个涂饰试件和 5 个空白试件吸水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当 5 个空白试件吸水量的平均值超过 30 g/m2时,测试结果无效,应选用其他封闭涂料重新进行试验。计算 5 个涂饰试件吸水量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 1 g/m2)作为该批涂料样品的吸水量。 =1 0s(1) 式中: Wp:表示吸水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m1:表示试件吸水后质量,单位为克(g); m0:表示试件吸水前质量,单位为克(g); s:表示试件测试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6.4.3.4 水渗透性实验记录 LY/T 31332019 9 应记录产品信息、试材密度、涂饰工艺(涂饰方法、涂布量、干膜厚度及其他必要信息) 、测试试件的吸水量和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