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doc_第4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与者,屠呦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B . “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C . 他经过一晚的休息,第二天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人们面前。D . 学龄前的妹妹总是把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混为一谈 , 让人哭笑不得。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B .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赛双清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C . 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D .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3. (8分)补充句子(1)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受任于败军之际,_。(诸葛亮出师表)(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_,_。(4)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_,_。(5)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含蓄委婉,请写出你积累的古诗词中的用典的句子:_,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9分)4. (9分)选字组词。折、析、拆_断 分_ _伞勾、匀、勺_结 均_ 饭_哀、衷、衰悲_ _心 _弱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连贯合理。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 , 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芳容泣而志之_药之可以即愈_且吾有大事未了_闻言色动_(2)下列句子中,“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告之于帝B . 贤于材人远矣C . 仓鹰击于殿上D . 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7. (12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日:“不尔,是欺之也。”注释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东都:指洛阳直:同“值”。遽:急忙,立即。(1)下列各组句子中,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 . 是欺之也/实事求是C . 不尔/尊君在不D . 买者闻之/下车引之(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8. (19分)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 , ,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他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_,_,_,_。(2)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3)结合第段内容,说说划线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 (4)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先要指出是第几段,再作分析) 9. (18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春雨这几天心里浮燥,看什么都是灰的,做什么都是错的,说什么都是带气的。索性离开屋子,到外面透透气去。下了楼,方见地上湿露露的。并没有看见雨点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抬眼望天,灰蒙蒙的,并不见千条万条的雨丝。仰起脸,细细密密的雨雾似的扑到脸上。细如丝,密如织。寻之无形,落地无声。却把花草树木滋润个透,草木象长了无数的小嘴,贪婪地吮吸着,拍着饱胀的肚,心满意足地生长再生长。公司公园里几株桃树的枝条,微雨中泛着淡淡的紫,枝上,小小的花蕾,仿佛用了力想要挣出粉红的脑袋来。公园里的几株柳树,如一幅水墨画,烟雨蒙蒙是灰色的底,黑色的树干,是泼墨挥就的,细细的枝条则是墨蘸了水,笔触轻轻拉下若有若无的几笔。纤纤枝,薄薄雾,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再往里走,是一潭水。夏日时,满池荷花开得热闹,也偶有蜻蜓立上头,诗意盎然。但现在,满池狼籍,有的只剩光秃秃的一茎,象老妪干枯的手臂;有的,茎上卷着半只残荷,打了褶,低着头藏起了半个脸,对着幽幽的池水自照自怜。李义山曾作“留得枯荷听雨声。”但这场春雨打在枯荷之上,却连雨声也听不到。这三月的春天,也改变不了一池萧索。低了头,猛见小径旁铺着地毯似的绿苔,在微雨中愈发的浓绿。仿佛趴在地上,就能听见它们在闹嚷着长高长高,笑嘻嘻地仰着头不放过哪怕是一滴雨的滋润。我着实不知青苔这种植物是不是四季长绿,但那一刻,我心里认定,它就是因为这场春雨才萌发了生机。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再不起眼的角落,也有蓬勃的令人惊讶的顽强与坚持。我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喝起彩来,竟渐觉人生开阔。或者,我内心,终是坚强的,向着光明的,有着希望的。夜晚时分,雨大了。透过窗子,看路灯下的雨,纷纷扬扬,象千万颗珠子铺天盖地洒将下来,而雨声在夜的静寂里分外响亮,“哗哗”连成一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脱口吟到。猛觉得,这场春雨亦是我心中的及时雨,浮燥的心不知何时沉静下来,象饱饮了春雨的土地,滋生出无限的希望来。(1)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仿照格式回答。心里浮躁_(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赏析句子。枝上,小小的花蕾,仿佛用了力想要挣出粉红的脑袋来。(该句运用了 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低了头,猛见小径旁铺着地毯似的绿苔,在微雨中愈发的浓绿。(体会 “铺着”的含义。)(4)体会划线句的含义,并谈谈你的感悟。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下面两题任选其一。、(1)请以“有他(她、它)真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其中的“他”、“她”、“它”任选其一。(2)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 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读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八、 中国名著 (共1题;共6分)11. (6分)名著阅读。 (1)有一位好汉“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曾“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这位好汉的名字叫_,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 (2)那位“雄猛千夫惧”的好汉武松,他深受百姓爱戴,阳谷县知县曾举荐他做了步兵都头。后来被逼上梁山,他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_。 (3)水浒传中有三个女性,巾帼不让须眉,一是_,绰号“母大虫”,二是孙二娘,绰号_,三是扈三娘,绰号_。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