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专题复习—(海盐中学戴佳军).ppt_第1页
人口专题复习—(海盐中学戴佳军).ppt_第2页
人口专题复习—(海盐中学戴佳军).ppt_第3页
人口专题复习—(海盐中学戴佳军).ppt_第4页
人口专题复习—(海盐中学戴佳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 人口 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 才能生存 创造文明 1 分析表中国家从人口再生产角度分为那三组 你们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2 根据你们组刚才的归类的顺序画出上述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图 1 根据下列表格 分析完成下列内容 不同地区生产力水平不同 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3 造成上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考延伸 2 图1是某地区人口统计图 完成1 2题 1 1996年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a 高 高 低 模式b 高 低 高 模式c 低 高 低 模式d 低 低 低 模式 2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 中国东部c 拉丁美洲d 亚洲中部 d b 3 2008年上海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在四大地区中 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地区 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 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4 2003年全国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 2亿 读下图并分析 1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农村 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 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人口流入地区 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 c 5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印度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 但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小农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 印度第一部宪法规定 所有国民都享有免费医疗 目前已经建立包括保健站 初级保健中心和社区保健中心三级医疗保健网 在印度约有82 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印度度教徒从古代起就流行童婚 根据印度习俗 一个24岁的新郎应娶一个8岁的幼女 30岁的男子应娶一个12岁的少女 在印度 印度人被分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四个种姓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 互相不能通婚 交往 目前印度是继中国后的第二人口大国 请你分析其原因 1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低 小农经济占很大比重 直接刺激农民的生育意愿 2 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事业的进步 人口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下降 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3 宗教影响 印度教鼓励生育 4 种姓制度 各种姓为了有助于生存竞争 对人口增殖持鼓励态度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我国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 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 23亿公顷 播种面积1 93亿公顷 粮食总产量8 3亿吨 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 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 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 6亿 15 1亿 13 8亿 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 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 尤其是对我国耕地 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提出我国的人口控制在8亿 9亿人 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 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 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 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6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中的16亿人口指什么 材料二中的8 9亿又是指什么 分别指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是怎么来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虽然我国目前人口没有达到16亿的环境承载力 但是已经超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 才能生存 创造文明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主要指从生态学 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 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 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 仅考虑人口 生存 问题 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对全球来说 一定时期 一定技术条件下 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 是人口数量的极限 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 他强调人口与社会 经济 环境 资源相互协调 3 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