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doc_第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doc_第2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doc_第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doc_第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一代代国家领导人殚精竭虑 , 奋发图强,为了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着。B . 他做事认真,任劳任怨 ,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C . 网络是柄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也会藏污纳垢。D .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是眼花缭乱。2. (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作为绿色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诸多社会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B . 英雄组曲是席嘉蓉最新出版的长篇诗作,该作品主要利用蒙古秘史中的题材,对成吉思汗的事迹做了史诗般的描述。C . 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D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_。(李白渡荆门送别)西部有大美。罗布泊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 , 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2)默写崔颢黄鹤楼后四句。 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_苗助长得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_的摆舞。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到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个字以内)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蔡襄传宋史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教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 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日:“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祭蔡端明文宋欧阳修自公之奋起徒步而名动京师,遂登朝廷,列侍从。其年壮志锐而意气横出,材宏业茂而誉望伟然。使天下为子者,莫不欲其亲如公之亲;为父母者,莫不欲其子如公之为子也。其荣且乐,可谓盛哉!及其衰也,母夫人丧犹在殡,而公已卧病于苫块之间,而爱子长而贤者遽又卒于其前,遂以奄然而瞑目。一孤藐然,以为二丧之主。呜呼,又何其不幸也!此行路之人闻之,皆为之出涕,况于亲戚朋友乎!况如修者,与公之游最久,而相知之最深者乎!【注】蔡襄:北宋名臣,曾任端明殿学士,故欧阳修称其为蔡端明。四贤一不肖诗:因范仲淹被贬而作,颂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抨击时任朝廷副相的高若讷。鬻:卖。苫块: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鬻书者市之(购买)B . 莫不欲其亲如公之亲(以为亲人)C . 愿陛下察之(希望)D . 而爱子长而贤者遽又卒于其前(迅速地)(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君 有 过 失 不 救 之 于 未 然 传 之 天 下 后 世 其 事 愈 不 可 掩(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为父母者,莫不欲其子如公之为子也。(4)结合两段文字,分析欧阳修为蔡襄撰写祭文的原因。 7.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注释】迎:迎接他出诊的人。饧:读tng,同“糖”。(1)给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划两处) 闻 一 医 家 术 甚 高 治 病 辄 效 亲 往 观 之(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闻一医家术甚高 _走而告之曰_偶一求药者既去_(3)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4)结合原文谈谈“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唐晓敏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降,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式、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多感官参加背诵。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中斯基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愈加容易。”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重视最初的记忆。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内空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中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牢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一次都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有删改)(1)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的语段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有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9. (1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B . 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C . 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D . 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B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 . 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D .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 ,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请以“有_真好” 为题目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