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1页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2页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3页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4页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是近代作家郁达夫于1935年12月1日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江南的冬景教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二 【设计理念】 课堂上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习者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深层研讨,在交互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体味“散文的心”。教师要构建核心问题情境,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教师预设问题情境。本设计主要采用第二种。 【目标定位】 通过赏析语言走近古典诗词修养极高的作者,感受作者消受“江南冬景”的方式散步。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以欣赏“江南印象”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教学,背景音乐江南采莲曲,图片中穿插诗句:“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接着,由江南印象引入江南才子郁达夫,让学生通过课前看“江南的郁達夫”资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1927年:不满于同仁的软弱,宣布脱离“创造社”。 1933年:时代更加风雨飘摇,先生携爱妻回到杭州,停止了心的漂泊,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江南精神的家园。 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离开了江南。 教师总结:这期间有他在那个发黄时代的苦闷和奋斗、爱情和友情、忧郁和美丽。*写于1935年12月,也就是作者回到江南想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那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里作者眼里、心中、笔下的江南又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建构起对文本内容的初始感受,为问题探究做好充分铺垫。具体操作如下:自由朗读文本,找出作者认为的江南冬景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明朗的情调。 三、细读文本 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鉴赏画面情境,引导其进行审美感受,有表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处,然后描绘自己的感受。如喜欢的一个画面、一种色彩、一种气氛。 一种颜色:“绿”,根边总带点绿意,所以,让人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因为,那就是希望,就是春天的信使。“白”的雨与“乌蓬小船”渲染的就是一幅中国古典水墨画。 “红黄”的加入,让这幅江南农村悠闲的水墨画有了一份柔柔的暖意。 一种气氛:老翁小孩曝背谈天,那是一种最淳朴、最暖心的画面,是最让游子心里柔软的一种气氛。 这种“明朗的情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课件提示思考角度:词语锤炼、句式修辞、观察描写(色彩、白描、工笔、写意、各种感官、各种角度)、视觉层次、表现手法 明确:这种“明朗的情调”首先得益于五彩的文字。灰的云,白的霜,红的叶,雪白的桕子,根边带着绿意的赭色的草,青天碧落,白的雨,淡墨的远村,乌蓬的小船,红黄的垂暮天,白茫茫的雪野 这种“明朗的情调”还得益于变幻多姿的角度和丰富多彩的层次。北国的正衬,闽越的反衬,德国的推测,最有把握的是北方的夏夜,藉了这正衬和反衬,江南的冬景焉能不诱人?一个人郊野的独处,三五人把盏喧哗,一群人在大门前的曝背谈天。雪景图中时间的顺序:日暮冬宵更深人静第二天早晨。下雪的程度:欲雪微雪风雪深雪。濛濛烟雨的静与喧哗酒客的动;雪夜的明暗交辉;霜与晨土的明暗交辉;对饮候雪、深夜独归、以雪月梅为伴深居畅饮、黎明踏雪寻梅。天空、屋檐、泥地、树巅、草地、江岸、山野、河港丰富的视角,高下参差,长桥远阜,远近相接。前三幅细细描摹,写雪景雪趣时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雪有雪的情致,微雨有微雨的韵味,晴天有晴天的快活无法拒绝的自然美,无法拒绝的人情美,无法拒绝的心境美。藉着这样虚实相生、动静相宜、明暗相衬、高下相倾、远近相映、疏密相间的变幻的角度和丰富的层次,江南的冬景焉能不鲜活? 四、由思而悟,深度阅读文本 作者认为消受“江南的冬景”的最佳方式就是“散步”。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散步”? 明确:作者在第5、6、9、10段中明确写出了自己用“散步”来消受这儿的美景。实际上,“散步”贯穿了*的始终。作者走到了门前,走到了山郊,走到了河港,走到了村头村尾。这表面看是身体的散步,实际上是心灵的散步,是作者走出阴霾,走出狂躁,走出苦闷,走出低迷,走到阳光下,走到和风中,走到微雨里,走入纯净的世界,不管霜风雨雪,都一如“明朗”,这是心的境界。这也是美学的境界,是美学的散步,作者在这里发现笑容,发现色彩,发现生机,发现温度。 【教后反思】 作为授课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最独特的价值判断,我认为江南的冬景独特的魅力,不单单是画面和情境,最重要的是郁达夫心灵的状态、生命的状态。初读文本,感知画面;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深度阅读,探寻散文的心。这是散文鉴赏的方法,而第二、三点又恰恰是高一学生所缺失的。在本教学中我首先“知人论世”,给足学生郁达夫的材料,让他们先入为主,对在那个黄色时代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个清晰的轮廓。最关键还是细读文本,回归语言本身。为此,我设计了一条线:围绕“明朗”写了几幅画?怎么写的?作者是如何消受“明朗”的?整节课力求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深情触摸、自由游走,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呈现真实的有味道的课堂。 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三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与态度】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对比的修辞技巧,琢磨避实就虚的写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读,比较赏析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 【教学时数】1课时 【教法、学法设计】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出示幻灯片),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江南的冬景(亮出ppt课题)设计意图:快速浏览找出文眼,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阅读,齐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二、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学生简介作者,老师适当补充。(知人论世) 【百度搜索】郁达夫简介baike.baidu/view/14153.htm 2、*是一篇写景散文,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 【百度搜索】江南的冬景教学朗读mp3zy.music.hexun/m3069008.html 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a、注意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b、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3、在冬季里,作者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找出来。(显示幻灯图片) 4、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通晓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纠正明确。 a、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b、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学生讨论明确:a、特征:温润晴暖优美b、对比:与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等的对比 。 三、突出重点、比较鉴赏以“江南雪景图”为例: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教师小结: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的诗情画意。 四、品味语言、深入思考 1、朗读文本,思考: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出示右边幻灯文本) 2、作者对江南雪景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所体验的或表达效果,通过朗读使学生的理解更具个性化。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学生交流、老师归纳: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1、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2、假如你要以-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通过对冬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喜悦、惆怅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