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耕作及秧田管理技术标准.doc_第1页
水稻耕作及秧田管理技术标准.doc_第2页
水稻耕作及秧田管理技术标准.doc_第3页
水稻耕作及秧田管理技术标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耕作及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摘要:水稻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水稻耕作和秧田管理两个基本环节的技术标准做了简要的阐述,为水稻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稻 耕作 管理标准 一、耕作技术标准 1 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条格田宽50米,格田面积8-10亩。实现田、池、路、渠、林综合配套。加速老稻田改造,裁弯取直、去高填洼、消肥补瘦;扩大格田面积。 2、耕作制度:稻田耕作采用翻地、旋地和深松相结合的耕作体制,以翻地为主,旋耕为辅,扩大深松面积。质量标准:翻地深度18-22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深松22-25厘米,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 3、秸杆还田:结合翻地耕作,实行秸秆粉碎还田或高茬收割还田,秸秆还田量以秸秆总量的60%左右为宜。做抛撒均匀,严防积堆。为加快秸秆腐烂速度,减少秸秆腐烂过程中对氮素固定,秸秆还田地块翻地时施尿素2-3公斤。 4、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5、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水。 (1)早:适时抢早,保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 (2)平: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 (3)透:格田整地后达到耕作层一致,具有足够的埴土层,利于根系发育。 (4)净:捞净格田植株残渣,集中销毁。 (5)大:扩大格田面积,每格田面积8-10亩,逐步达到1公顷左右。 (6)齐:格田四周平整一致,池埂横平竖直。 (7)深:水整地深浅一致,搅浆整地深度12-15厘米。 (8)匀:全田整地均匀一致,尤其是格田四周四角。 (9)水:搅浆整地结束后沉淀15-20天以上,保持水层5-7厘米,不能落干。 6、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严防边行推苗、淤苗,影响插秧质量。 二、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管理工具:校正好的温度计二支、秤、量杯、喷雾器、喷壶、秧田管理指标卡二份及智能化监测设备等。 2、温度计摆放标准: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两侧棚头20米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下1厘米处。 3、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 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7-9天,管理的重点是培育种子根为主,控温不超过32,水份管理,一般不浇水,局部过湿白天撤膜散墒,傍晚复膜,露籽处补盖土。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或晚上4时后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1叶展开约5-7天,控制第一叶鞘高及同伸的5条冠根,控温22-25,不超过28,做到早通风,练小苗。水份管理:过干补水,少浇或不浇水保持旱育状态。 离乳期: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促发不完钱叶节的8条根,控制1-2、2-3叶叶耳间距,防茎叶徒长,控温20-22,不超过25,要大通风练苗。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一看盘土发白根多,二看早晚叶尖不吐水,三看午问心叶卷,其中之一就于早8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 (1)防病灭草:离乳期(秧苗2.5叶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早防治,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要杜绝秧田播后封闭灭草,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 (2)秧田追肥:在秧苗2.5叶期茎叶追施0.15%天然芸苔素1-2克/360m2、酿造醋100-150毫升/360m2,兑水15-20升/360m2喷雾,喷后不要洗苗。 (3)调酸(浇酸水):在秧苗1.5叶期,秧田普浇ph4的酸水一次,每栋大棚(36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0.3-0.5公斤兑水1000公斤,于秧田需要浇水时浇入,再喷清水洗苗一次,最好和秧田追肥结合起来进行。 称栽前准备期,秧苗3.1-3.5叶,夜间7昼夜通风练苗逐渐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同时,做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