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妈妈最讨厌什么蛋,同学们敢挑战吗?(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谁来说说,全世界通用的话是什么话?(电话、人话)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二、 出示预学题:默读课文,学生自学。1、画师要考徒弟们什么?结果如何?2、 画师对徒弟们画作的态度有何不同?“禁不住”是什么意思?3、三个徒弟各自画了什么?请同学们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师生交流 1词语检测:召集 骆驼 露出 禁不住 点头称赞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恍然大悟 (开火车读、男女生混合读、齐读) 2、 师:画师要考徒弟们什么?(一张同样的纸上画的骆驼最多) 结果如何?(小徒弟获得了称赞)请找出揭示这一结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师:画师对徒弟们画作的态度有何不同?“禁不住”是什么意思?(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三个徒弟各自画了什么?请同学们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生个别答,师相机板书 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板书:大徒弟: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山、两只骆驼研读大徒弟: 师:大徒弟画完之后,心情如何?(得意)他为什么得意?(他以为自己画得最多)他的画是怎样的?(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问:从“密密麻麻、很小很小”这两个词语,我们来揣测下他作画时的想法?(画得小,才能画得多) 师问:你认为大徒弟的画怎么样?研读二徒弟: 师 :谁来读读二徒弟画作的内容?(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和大徒弟相比,他的方法怎么样?(有一定的进步)那么,二徒弟作画时是怎样想的?(用骆驼头代替整只骆驼,画得多) 研读小徒弟: 师:小徒弟画了什么,谁来读一读?(生读)那这幅画妙在何处呢? 齐读画师的话: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的群山里走着,若(ru)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师:画上有几只骆驼?(两只) 连绵起伏是什么意思?(高低不一的群山连接不断。) 若隐若现:好像隐没,看不见,又好像显露,看得见。形容模糊不清。 分析句子:这不恰(qi)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陈述句) 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师问: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法还有哪些弊端? (他俩的画法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小徒弟的思考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师:同学们明白吗?那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吗?他们有什么反应?(恍然大悟) 5、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四、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 学习写作方法: 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 经过: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师总结:像这样的课文,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文章,是一种写作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最佳。 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