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三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节的教学设计 大庙中心校 纪祥光 2014年11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 教学内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 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教学重点1、黄河的概况2、黄河的贡献3、黄河的忧患4、黄河的治理四、教学难点1、黄河忧患产生的原因2、治理黄河不同地段的方法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自学辅导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法、 讲述法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 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和干流形状各怎样?2、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在哪里?流经哪些地形区?3、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4、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5、 长江重点治理哪两段以及如何治理?、讲授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重要的河流长江,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条重要河流黄河。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概况 阅读课文和地图分组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形状及长度 P49 第一自然段2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 P50 图2.41 黄河流域水系3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P23 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P36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4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P7 图1.7 中国省级行政区域。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注入渤海;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2、 黄河的主要支流上游有湟水、洮河,中游有渭河、汾河。内蒙古的河口镇至源头为上游,河口至河南省的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至渤海为下游。3、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有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4、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黄河的贡献1、 中华文明发祥地2、 塑造冲积平原: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3、 提供淡水资源:黄河为沿岸提供了灌溉之利。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4、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的忧患1、上游荒漠化严重:上游气候区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2、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下游“地上河”: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是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 4、凌汛: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河段封冻早,解冻迟。 、黄河的治理 忧患 治理措施上游荒漠化 凌汛退耕还草 科学检测、及时爆破中游水土流失植树造林 退耕还草下游地上河 凌汛加固大堤 疏浚河道 科学检测、及时爆破、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黄河的四方面的内容即黄河的概况、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黄河的治理。 、达标测评1、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三方面描述黄河水文特征。2、造成“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人为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干旱 D、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3、读图填空 (1)、图中表示_河,其发源于 _ 山,最后流入_海,其历史上水患严重,主要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