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03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03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03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03单元第11课《窃读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窃读记教学目标 一、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二、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文章语言。三、抓关键词句,把握情感变化,探究文章思想情感。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有趣而感人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艰苦年代中窃读生活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个可怜可爱的“小贼”形象,告诉读者成长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成长来自爱的关注与呵护。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给学生一个清晰的阅读思路是很有必要的“粗读事件趣读人物细读情蕴”,这能迅速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洞悉文本主旨。另外,本设计在训练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多角度阅读能力的养成,因此每个教学活动,都为学生阅读提供了思维角度,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自读任务。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默读课文,并把雅词美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粗读窃读之事任务与意图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叙事脉络,用精炼的语言填写课文提纲;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做出情感态度的评价。(整个活动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文本信息,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过程与方法一、梳理文脉,逆向思维填提纲。1平时写作,作者一般先写提纲,再写正文。读写互动,默读完课文,运用逆向思维,帮助作者还原写作提纲,以此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出示提纲。窃读记林海音第一层次:疾奔书店窃读却遭辱(详写) 偷偷读书妙得门径 轮换书店读一本书第二层次 装作亲属偷偷窃读 (并列铺排)(插叙) 开心盼雨只为读书 花生充饥智田丰收第三层次:读瘾再犯窃读躲一角 善意店员关怀帮读书(详写)3方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一气呵成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观察参考示例,锤炼语言填空。4学生阅读,还原提纲,互评改进。二、初获印象,情境体验谈话题。1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畅所欲言,谈一个话题,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受。“窃读的滋味是 的”提示角度:窃读的滋味是酸的 / 甜的 / 苦的 / 辣的 / 咸的,理由是展示表达:窃读的滋味是苦的。苦在贫困无钱买书偷偷读;苦在饱受冷眼受屈辱;苦在奔波急切找书读;苦在忍饥挨饿望读书;苦在生活让她伤心悲愤。所以说,窃读的滋味是苦的。窃读的滋味是甜的。尽管小姑娘遭受了很多困苦和屈辱,可她仍有收获,如她所言窃读让她快乐而恐惧,另外,世间并不都是冷漠,善意店员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爱和温暖。所以说,窃读的滋味是甜的。2分享交流。教学活动二:趣读窃读之人任务与意图 从文中不同人物身份的角度,多角度评价主人公形象;运用批注,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搭建读写的桥梁。)过程与方法一、置换身份,说小贼。1文中的窃读小贼是个小女孩,这个人物生动形象,为了立体地品析人物形象,请置换身份,可以是文首的那个店老板,可以是文末的那个店员,或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但却留意过她的那些顾客。写个80来字,要符合两个身份,一个是小姑娘的身份和特点,另一个是观察者的身份和特点。店老板说:这真是个 的小姑娘店员说:这真是个 的小姑娘顾客说:这真是个 的小姑娘2分享交流。3展示表达。店老板说:这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小姑娘。每次都偷偷摸摸混进来,抓住一本书就不放下,还以为别人看不见,刚开始还以为是要买书,可是哪有一看就看了个小半天的,几次都这样,根本就是蹭便宜的只看书,不买书,不能这样下去了,书都被她抓脏了。店员说:这真是个可怜又可爱的小姑娘。她都已经来了好几次了,她肯定是没有钱买书的,还装作要买书的样子,看她读书时小心翼翼又专心致志的样子,真不忍心打扰她,真不忍心把最后一册书卖掉。顾客说:这真是个认真的小姑娘。从衣着来看,她是个贫苦而买不起书的孩子。我经常来书店,也经常看到她,她总躲在那个角落里,专心读书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她只陶醉在书中的世界。二、五个角度,品手法。1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这个可怜可爱的“我”,圈画并批注描写人物的重点语句,品析其表达作用。可以从如下五个角度,圈画、批注、赏析。(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品析)精彩的动作描写形象的神态描写感人的心理独白有趣的对比烘托生动的比喻修辞2细致品读,分享交流。3展示表达。第一个角度:如“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一段中“跨”“踮”“挨蹭”“钻”“乱”“挤”一系列动词,如同特写镜头,极富画面感,形象地写出了“我”急于读书的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可爱之处。第二个角度:如“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一句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被店老板抓到时的紧张和难堪的情态。第三个角度:如“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这一段的心理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我”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下决心不再窃读,另一方面又经受不住求知的诱惑,而最终再次“窃读”。第四个角度:如“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人物的表现和人物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如此“表里不一”,原因在于利用下雨天的机会,可以多点窃读,可见“我”对书的痴迷。第五个角度:如“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典型的比喻句,把渴望读书的自己比作饥饿的瘦狼,真实地表现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矛盾的心理,既享受又担心。教学活动三:品读窃读之情任务与意图 梳理关键词,把握情脉律动;由“情”悟“意”,探求主旨。(最后一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把握主人公情感变化过程,揣摩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人事情,启迪自己。)过程与方法一、回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1再次阅读课文,标记“我”情感变化的词语(或概括),思考发生转变的原因。2阅读勾画,表达讨论。急切羞愧、尴尬悲愤快乐、惧怕开心不舍屈辱、创伤、悲伤痴醉焦急感激、松快两处主要的转变:因被侮辱而弃读;因得帮助而感激。二、抓住一句,探究情感意蕴。1阅读讨论:经历了情感的转变,“我”得出了一条结论,就是“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思想情蕴?2提示角度。以“吃饭长大”“读书长大”“爱里长大”三个关键短语为切入口,并结合文章与这三个短语相呼应的内容来分析。吃饭长大文章多次交代贫困饥荒的生活背景;读书长大多次窃读;爱里长大善意店员的帮助促发思想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