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常识中的谚语典故归类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 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1 天地和气 万物自生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 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 宗教传闻 科学幻想 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 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2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说明了物质在先 意识在后 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郑人买履 削足适履 等 亦属此义 4 掩耳盗铃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 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 观点 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等 也是这个道理 5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同一事物 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 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 一张 清明上河图 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 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 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6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 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 反之 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 满招损 谦受益 人定胜天 事在人为 心灵手巧 等亦属同理 7 有志者 事竟成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 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 形谢神灭 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 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亦属唯物论 8 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 等 同属唯心主义 9 心外无物 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反对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 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 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 反对唯心论 10 不惟上 不惟书 只惟实 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11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违背了物质是运动 变化的观点 又如 守株待兔 等亦属此类 12 刻舟求剑 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与此相反 有人提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走向了极端 否定了相对静止 是一种不可知论 13 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与此相反 有人提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走向了极端 否定了相对静止 是一种不可知论 13 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 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又如 鸿雁出塞北 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 春日复北翔 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的规律 天地之变 寒暑风雨 水旱螟蝗 率皆有法 沈括 14 天行有常 不为饶存 不为桀亡 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 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高产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等亦属此类 15 揠苗助长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否则 就不能成功 16 劈柴不照纹 累死劈柴人 说明尊重规律 按规律办事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 克服困难 赢得胜利 17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是说在实际工作中 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 使主观违背客观 18 量力而行 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 发展 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就必须破除旧观念 破除迷信盲从 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中引出规律性 按规律办事 这两者是统一的 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思想就不可能解放 反之 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19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 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即矛盾 又如 相辅相成 与此同理 20 相反相成 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 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又如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满招损 谦受益 居安思危 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21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 两分法 又如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等同属此类 22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 搞一点论 否定两分法 又如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等同属此类 23 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 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量体裁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以及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万物无相异 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24 对症下药 比喻不分对象 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 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 张冠李戴 照办照抄 一刀切 一风吹 等同属此类 25 对牛弹琴 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 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 擒贼先擒王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要用在刀刃上 等同属此理 26 画龙点睛 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又如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 等亦属同理 27 荷花虽好 也要绿叶扶持 违背了主 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不分主次 抓了次要的 丢了主要的 又如 眉毛胡子一把抓 亦属此类 28 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毛泽东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与错误哪个是主要的 哪个是次要的 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 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29 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 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不分主流与支流 主次颠倒 又如 喧宾夺主 得不偿失 兼收并蓄 良莠不分 等 亦属此类 30 本末倒置 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 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 又如 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 学会弹钢琴 等都是这一道理 31 抓好典型 兼顾一般 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如同唇齿相依 又如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大河有水小河满 小河无水大河干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等 同属此理 32 唇亡齿寒 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 又如 杀鸡取蛋 毁林种田 等 同属此类 33 竭泽而渔 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 不可分割的关系 局部离不开整体 否则 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所以想问题 办事情 必须着眼整体 顾全大局 又如 国兴则家昌 国破则家亡 等 同属此理 34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 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 既要顾全大局 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 否则 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 又如 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 也是这个意思 35 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 臆造出一种 联系 又如 喜鹊报喜 乌鸦报丧 彗星 不祥之照 等 同属此类 36 看相知命 这是说事物是变化 发展的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又如 后生可畏 后来者居上 以及韩非的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等 都包含了发展的观点 37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看不到事物的变化 发展 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 又如 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不敢越雷池一步 以及董仲舒的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等 都属于静止的观点 38 故步自封 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即规律性 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又如 谚语 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39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又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名师出高徒 哥们义气害死人 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40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外因作用再大 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否则 再高手艺的匠人也 朽木难雕 41 师傅引入门 学艺在个人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 会引起质的变化 又如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契而不舍 金石可镂 等 同属一理 42 水滴石穿 说明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 要分清是非 辨别善恶 权衡利害 有益的事 应持之以恒 促使它的质变 有害的事 应防微杜渐 阻止它的转化 43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体现了适度的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 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所以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 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这就是掌握尺寸 坚持适度 又如 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 等都说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 44 适可而止 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 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又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等 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5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 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是前进中的曲折 在曲折中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 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 在逆境中 要看到光明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又如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也包含了这一原理 46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 片面的现象 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 现象与本质 二者不同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它是片面的 多变的 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 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47 瞎子摸象 是说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 现象无论怎样变化 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48 万变不离其宗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 声东 是假象 击西 是真象 其本质是迷惑敌人 保存自己 又如 欲擒故纵 围魏救赵 项庄舞剑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等 同属此理 49 声东击西 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 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 于是出高价买了盒子 而把宝贵的珍珠却还给了卖者 比喻只看现象 不看本质 又如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亦属同理 50 买椟还珠 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 片面的认识 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51 知人知面要知心 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 是一种盲目的实践 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又如 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即是这个道理 52 盲人骑瞎马 是说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就必须深入实际 反复实践 切忌 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53 熟能生巧 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 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于人们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杂 真伪并存 彼此相隔 表里未辨 所以 需要经过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的分析综合过程 才能形成理性认识 又如 多想出智慧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等 同属此义 54 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 比喻不动脑筋 一味模仿别人 结果弄巧成拙 闹出笑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认识事物不仅要做到 心中有数 而且还要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又如 东施效颦 囫囵吞枣 等同属此类 55 邯郸学步 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 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 因为 只有学会推理 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 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56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 比喻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 停止的观点 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57 活到老 经不了 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 离开了实践 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又如 真理无价宝 实践里面找 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干 不打不相识 等 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58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 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 扩展视野 深化认识 正如恩格斯说的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又如 吃一暂 长一智 失败乃成功之母 学然后知不足 等 同属此理 59 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 而在于改变世界 所以 那种 坐而论道 纸上谈兵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0 学以至用 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并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又如 说了不算 做出来再看 路遥识马力 日久见人心 等 同属此理 61 事实胜于雄辩 是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 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那种认为 英雄造世事 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又如 三个臭皮匠 顶一个诸葛亮 也是说这个道理 62 众人是圣人 比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来源 也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 离开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 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 63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 认真读书的同时 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 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 运用 检验和发展 又如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64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比喻个人的实践必须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 有所成就 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否则 将一事无成 65 失群孤雁终难行 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 不怕苦 不怕累 敢与困难作斗争 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 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又如 蒲松龄落地自勉联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同属此理 66 苦尽甘来 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 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又如 气者 理之依也 气 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 理 精神 不能脱离 气 而存在 67 阴阳二气充满太虑 此外便无他物 亦无间隙 天之象 地之形 皆其范围也 王夫之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 68 心之官则思 孟子 心者 形之君也 而神明之主也 荀子 人的记忆皆在脑 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69 有意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不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 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 从自己实际出发 正确认识自己 70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 渔民了解水的习性 故要 入山问樵 入水问渔 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71 入山问樵 入水问渔 b 1 按图索骥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 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 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 按图索骥 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 d d 3 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 友人写诗赞曰 与可画竹时 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 胸有成竹 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c 4 胸有成竹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b 5 画饼充饥 包含的哲理是 1 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2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 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4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 2 3 4 b 3 4 c 3 d 4 c 6 望梅止渴 说明了 1 望梅确实能解渴 2 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 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 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 4 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 1 2 b 1 2 3 c 2 3 d 2 4 画饼充饥 和 望梅止渴 都非常富有哲理 7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 b 8 实际上 画饼充饥 并不能真正 充饥 望梅 也不能真正 止渴 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a 9 掩耳盗铃 的错误 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 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4 意识决定于物质a 1 2 3 4 b 1 2 3 c 1 3 4 d 2 3 4 c c 10 拔苗助长 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c 拔苗助长 却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 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11 拔苗助长 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 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 拔苗助长 的哲学寓意是 1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 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 派生的 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 1 2 4 b 2 3 4 c 1 2 3 d 1 2 3 4 d a 13 庖丁解牛 之所以事半功倍 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 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 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 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d 14 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决定认识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15 智子疑邻 的主要错误在于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b不及时筑墙 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d 16 智子疑邻 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c 17 审时度势 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 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 要取胜必须 a改造和利用规律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d实行对外开放 b d 19 尽力而为 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 我们之所以要 尽力而为 是 1 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 2 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 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 4 克服困难 取得胜利的需要a 1 2 3 b 1 3 4 c 2 3 4 d 1 2 4 c a 21 削足适履 违背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22 杞人忧天 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 23 人定胜天 思想 a是正确的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b是错误的 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c是不科学的 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d是正确的 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d 24 事在人为 的观点错在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d 2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 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c 26 锲而不舍 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27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是 1 不正确的 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 正确的 因为在认识上有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的现象 3 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 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 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 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 1 4 b 1 3 c 2 d 1 3 4 c 28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 a 29 欲速则不达 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 必须按常规办事 d 30 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 抱薪救火 2 沧海桑田 3 唇亡齿寒 4 覆巢无完 5 画饼充饥 6 挥汗如雨a 4 5 b 3 4 5 c 1 6 d 2 3 4 c 31 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2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 3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4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a 1 2 3 b 1 2 3 4 c 1 3 4 d 2 3 4 b 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 滴水穿石 2 物极必反 3 刻舟求剑 4 断章取义 5 墨守成规 6 浅尝辄止 7 统筹兼顾 8 固步自封a 1 2 6 7 b 3 4 5 6 8 c 1 3 4 5 6 d 3 4 5 6 7 33 刻舟求剑 中的楚国人 1 承认物质 否认运动 2 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 5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6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 1 3 4 6 b 1 4 6 c 3 4 6 d 1 4 5 b b 34 刻舟求剑 之所以落空 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1 否认了物质的存在 2 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 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 4 静止地看问题a 1 3 b 2 4 c 1 4 d 2 3 d 35 涸泽而渔 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1 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3 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 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 1 2 3 b 2 3 4 c 1 2 d 3 4 a 36 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 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 37 舍足保车 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 整体高于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 未雨绸缪 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 a b 39 坐井观天 之所以作贬义用 是因为它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 40 万事如意 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a世界的物质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特殊性d运到的绝对性 b a 41 好事多磨 包含的哲理是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说明 1 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2 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 通盘考虑 3 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4 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 单一性a 1 2 3 b 1 2 3 4 c 1 2 d 2 3 b c 43 怨天尤人 错在 a只强调主观 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 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 否认主观原因 是唯心主义 44 实事求是 体现了 1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 在实践基础上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4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 1 3 b 2 4 c 1 2 3 d 1 2 3 4 d 45 居安思危 的哲学寓意是 1 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事物是不断运动 变化 发展的 3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4 想问题 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 1 3 b 2 4 c 1 2 3 d 1 2 3 4 d 46 新陈代谢 的哲学寓意是 1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3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4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2 3 4 d b 47 下列成语 俗语 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1 防微杜渐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 严师出高徒 内外因辩证关系 3 好事多磨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4 千里之堤 潰于蚁穴 内外因辩证关系a 1 2 b 1 2 3 c 3 4 d 2 3 4 48 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1 守株待兔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4 物极必反 5 墨守成规 6 吃一堑长一智 7 一趾之疾 丧七尺之躯 8 失败为成功之母 9 断章取义 10 统筹兼顾a 2 3 7 b 4 5 6 8 c 1 9 10 d 3 6 9 a 49 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 1 2 3 4 b 5 6 7 8 c 1 5 9 d 2 8 10 c 50 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 1 2 3 b 4 5 6 7 c 6 7 8 9 d 4 6 8 d b 51 扬汤止沸 不如 釜底抽薪 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 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c 52 防微杜渐 的哲学寓意是 1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 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 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4 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a 1 3 b 2 3 c 1 2 d 3 4 b 53 防微杜渐 与 微不足道 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 在哲学上表现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一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押题卷A卷
- 乳品新产品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附参考答案详解【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提分评估复习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分析附答案详解【a卷】
- 劳动课种植教学方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2025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理解词语含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磷酸哌嗪宝塔糖的毒理学研究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灵芝培训课件
-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科室管理方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