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1].doc_第1页
唐诗宋词专题[1].doc_第2页
唐诗宋词专题[1].doc_第3页
唐诗宋词专题[1].doc_第4页
唐诗宋词专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宋词专题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指公元618年907年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隋炀帝杨广时期爆发农民起义。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627年李世民做皇帝,贞观之治。755年爆发“安史之乱”。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一、 唐代文学成就1、 唐诗: 黄金时代 高峰(1) 从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来看人才辈出,佳作如林。全唐诗全唐诗外编51000多首诗歌,诗人有2千多家。(2) 从作品的题材内容来看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诗史”盛唐精神。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批判性。“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闺怨诗(3) 从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看A、 诗体大备,臻于成熟B、 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上官体”,“文章四友”,“初唐四杰”,陈子昂。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李白,杜甫。以卢伦、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元白”通俗;“韩孟”奇险;“小李杜”、温庭筠(八叉)。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2、 散文(古文)骈文:辞藻、声律、对仗、用典。3、 唐传奇 文言文的短篇小说。成熟阶段。4、 词:是一种配合隋唐以来产生的新音乐燕乐的新体诗。也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乐章、乐府。5、 变文:是寺院僧侣向群众宣讲佛经中神变故事的一种说唱文体。目连救母;舍身饲虎;割肉喂鸽。图画叫变相,文字底本叫变文。韵散相间,说唱结合。章回体。二、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 政治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 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宗教自由,思想活跃,文禁松弛中外交流/南北交流胡马胡酒胡服胡舞胡乐胡姬3、 作家素质的提高。九品中正制文人相亲(轻)4、 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永明体”5、 统治者的提倡和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以诗取士”。三、 唐诗的分期 1初唐时期(618712)准备期 2盛唐时期(713770)鼎盛期 3中唐时期(771835)丰富期 4晚唐时期(836907)夕阳返照期第二讲:初唐诗歌第一节:上官仪和“沈宋”沿袭齐梁的浮艳文风,宫体诗和骈文,修辞性和装饰性。一、 上官仪:字游韶。“上官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写的宫体诗,大多是应诏、侍宴、奉和之作,特点是绮错婉媚、讲求对仗,时人争相仿效,号为“上官体”。 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唏。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八对”。二、 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独不见22页:不胜其愁,迁怒明月渡汉江史.227 泷州,异常心态,情结。贡献:使律诗进一步定型化和规范化。“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标志着律诗成熟定型。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咏物诗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第二节:初唐四杰年少才高,官小名大王勃650676,字子安,9岁著指瑕十卷。颜师古汉书注。神童,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P.7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时间空间设计,物理时空,心理时空。空间变形。杨炯:五律从军行17页,边塞诗,笔力遒劲,气势雄健。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七言歌行长安古意,脂粉气较少,“沿用宫体又突破宫体”。骆宾王:帝京篇,“绝唱”。畴昔篇自传体长诗。讨武曌檄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1、 在题材内容上突破了宫体,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意义。2、 在艺术形式上,王、杨擅长五律,使五律渐趋成熟并初步定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七古写得更完美。第三节:陈子昂一、 生平思想(659700):字伯玉,四川射洪县人,出生于富豪之家。晖上人。二、 对唐诗的贡献:1、 在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修竹篇序史.230提出“兴寄”和“风骨”作为诗歌革新的口号。壮大昂扬、刚健清新的美学风格。“声律”陈子昂:“以汉魏变齐梁”。李白:“梁陈以来,艳薄斯极,将复古道,非我而谁?”韩柳“古文运动”。注经文化。“述而不作”。2、 在创作实践上扫荡了宫体诗风,创作了一批能体现他革新主张的优秀作品。感遇38首, 蓟丘览古7首。登幽州台歌28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人类对宇宙时空的千古慨叹!艺术特点:1、作者完全舍弃了一切人生不幸遭遇的具体描绘,而把读者引入纯粹的宇宙时空的慨叹。抽象性和共同性,成为最能激动人类心灵的人性的感受。2、诗人采取了时间对比和空间对比,突出地表现了一种俯瞰古今和人生的伟大的孤独感。瞬间性张若虚:明丽纯净,兴象玲珑,以情韵取胜,优美陈子昂:苍劲豪放,雄浑阔大,以风骨取胜,壮美陈子昂的诗标志着齐梁诗风的结束,预示着唐诗高潮的到来!第三讲:王孟研究第一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王湾、裴迪、邱为等人一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1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2唐代社会隐逸成风。A终南捷径;B亦官亦隐;C失意退路;D晚年优游;E不与统治者。3佛道盛行。居士二 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1诗体以五言为主;2风格学习陶、谢,以恬静清朴为主,较少奔放雄浑;3题材侧重山水田园,较少反映批判现实生活。4、思想接近佛道,比较消极,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思想性不强,但艺术成就高,影响大。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杜甫:“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王维:诗佛,高人,正宗。第二节:孟浩然(689740)布衣。鹿门山。“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存诗200多首,田园隐逸诗;山水行旅诗。清新质朴、平和冲淡,但不乏壮逸之气。上承陶、谢,下启王、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气之先的重要诗人。“王孟” 过故人庄33页。访沈德潜:“语淡而味终不薄。”闻一多:“淡到看不见诗。”熊国华:“写一次宴会的全过程。”请柬赴宴宴会告辞意犹未尽,再次相约至功无功,至法无法。体春晓艺术特点:1 听觉形象构成一种依稀隐约、淡远朦胧的美学境界,具有空灵的美感。2 感情冲淡,透露出超脱宁静的意趣和隐士的淡泊。3 具有生理学的科学依据。 羊春秋第三节:王维(701761)一、生平思想:字摩诘。大乐丞,外儒内佛。二、主要作品:存诗400多首。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以40岁为界:前期:积极进取,浪漫豪放1、 政治诗:寓言二首、偶然作2、 边塞、游侠诗:从军行、老将行、少年行、使至塞上、观猎。3、 送别、爱情诗:送别、送元二使安西、相思、息夫人。后期:恬静清朴,消极退避1山水诗2田园诗3禅诗。三、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一) 诗中有画渭川田家34页:田家晚归图山居秋冥39页1、“诗中画”的色彩南宗文人画派的开山祖师。初工青绿山水,后创文人水墨山水。李思训父子的宫廷画派:形似,逼真,工笔,随类赋彩,写实。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境中的山水,在似与不似之间,有意无意之间。神似,写意,更加抽象和现代。A 运用色彩创造环境氛围,传达情趣意境。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原)空翠湿人衣。 空灵,理趣。俗-雅愉悦感。通感B 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2、“诗中画”的线条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六法,“骨法用笔”。直线:刚劲曲线:柔和波状线:轻快流畅放射线:奔放交错线:激荡平行线:安稳使至塞上41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张志岳诗词论析:“为旋风所卷直上天空的黄沙。”奇妙的塞漠风光图雄浑壮阔安详宁静天际澄江巴字回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原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3、“诗中画”的构图“经营位置”,布局A 运用绘画的取景方法,来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郭熙的“三远取景法”,高远,深远,平远桑榆荫远田落日鸟边下林疏远村出B 将多种多样的景物组织成完整的画面,流露出思想情趣,不直说,不道破,具有可居可游的整体境界。终南山39页:清晨:夸张中见真实上午:中午:傍晚:沈德潜:“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非寻常写景可比。”王夫之:“结语亦以形其阔大,妙在脱卸。”常建: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杜甫:伐木丁丁山更幽王维:广摄四旁,寰中自显杜甫:即物深致,无细不章(二)诗中有佛(禅)“空寂闲”的艺术境界1以禅语入诗:即在诗中直接引入禅语,或用诗来谈禅,说明佛教的道理。 与胡居士诗二首:“一兴微念尘,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邪念或妄念求法参禅的过程,因不知而寻,闻钟声而悟2以禅趣入诗:所谓“禅趣”,指进入禅定时那种轻安愉悦、闲淡自然的意味,又叫“禅悦”和“禅味”。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空林独与白云期郡中遥望空山云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以禅法入诗:指在诗的构思过程中借鉴禅的认识和表达方法。南宗禅自诩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法,讲究单刀直入地“识心见性”,主张“顿悟”可以成佛。因此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禅宗讲的“顿悟”境界有以下几个特征:1 既然一机一境都是法身的具体体现,认识它(例如一山一水)也就是认识法身整体,因此一切境界必然是完整浑成的。2 禅表现在生活之中,体现禅趣的境界又必然是生机勃勃的,而不是僵死枯寂的。3 外境本空,人们观照外境不能执着,必须除去一切尘劳妄念,达到自净自定。因此,境界又是空明澄净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清幽绝俗,空明澄净。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艺术特点:1、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人境俱夺”的“空寂闲”的艺术境界,富于深厚的禅味。2、 寄托了一种傲岸独立、清峻高洁的人格理想。3、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描绘,呈现出一种画面美。第四讲:李杜研究一、时代家世之比较李白701-762,乐观自信,青春活力杜甫712-770,深刻痛苦,老沉忧郁安史之乱75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四川江油市彰明县青莲乡。富而不贵的商人家庭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奉儒守官的官僚世家。二、思想性格之比较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好剑术。“少任侠,手刃数人。”轻财好义,浪漫豪放,狂放不羁,笑傲王侯。自称“狂人”“酒中仙”理想:“功成身退”“少不入川”。华阳国志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性格深沉,淳厚,执着一些。自称儒生,腐儒,老儒。三、生活道路之比较李白:由隐居而入仕1、蜀中生活(26岁以前)2、 去蜀远游(26-42)娶许圉师的孙女;司马承祯,“仙风道骨”3、长安三年(42-45)诏书4、再度漫游(45-55)5、身经战乱(56-62)杜甫:苦读与科举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2、困守长安十年(35-44)3、陷贼与为官(44-48)4、漂泊西南(48-59)。严武四、作品内容之比较1、 两人都反映了时代生活,但李白多于理想,憧憬未来;杜甫多于现实,对人生执着。2、 李白多否定现实;杜甫多揭露现实。3、 李白追求自由、蔑视权贵,具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杜甫则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忠君意识浓厚。4、 李白多写祖国的山川自然,杜甫多写社会的动乱时事。5、 李白主要反映盛唐精神,杜甫主要反映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五、艺术成就之比较李白1创作方法:以浪漫主义为主2诗歌风格:以飘逸高华为主3表现手法:多主观想象、夸张、激情4语言:清新质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法地,地法天”5体裁:擅长乐府歌行、古诗、七绝(神品)6师承:“骚”(屈原)7美学:天才美8称号:诗仙杜甫1 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2 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3 表现手法:多客观事实、刻画、理智4 语言:精工凝练5 体裁:众体兼长,尤擅五律、七律6 师承: “雅”(诗经)7 美学: 人工美8 称号: 诗圣道家道教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1、 李白诗中蔑视权贵、否定黑暗现实、追求人格个性自由的思想,来源于道家道教文化。2、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大量融会了道教的神话传说和典故,创造了许多光明美好、飘渺神奇的艺术境界。3、 李白惊人的想象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明显受到道家道教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超现实雪莱:“诗歌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苏轼:“诗以奇趣为宗,以反常合道为趣。”用剪断的辫子做一根黑色手杖敲醒沉睡的大地 谒孙中山铜像羊城:在羊城大街小巷看不到羊群只有越秀山上的五只石羊闻到酒店里羊肉煲的气味看到一些披着羊皮的人只有越秀山上的五只石羊在羊城西上莲花山P.67白日飞升,嫦娥奔月春望P.110春望所见春望所感春望所念春望所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P.861入梦缘由:铺垫夸张手法2梦游奇景:别有洞天3梦醒感慨:长安三年将进酒杜甫望岳95页石壕吏124页登高142页:风急天高猿啸哀,仰渚清沙白鸟飞回。俯无边落木萧萧下,山不尽长江滚滚来。水万里悲秋常作客,空百年多病独登台。时艰难苦恨繁霜鬓,人潦倒新停浊酒杯。事“古今七言律第一”。夔门艺术特点:1 字字含义,两句九悲,具有密度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1)悲秋(2)他乡作客,是可悲的(3)秋天他乡作客(4)常年他乡作客(5)离家万里(6)独自登高,无亲无友(7)重阳登高,没有任何欢乐(8)多病登高,见到的又是悲秋的景色(9)老年登高,回顾一生,一事无成,令人悲不自胜。2 虚实结合,大小相映,具有错综之妙。实:指对生活真实具体的描绘,即形象的直接性。例如写人、记事、写景等。 虚:指留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再创造的空间,即形象的间接性。如思想、抒情、回忆、梦幻等。3 对仗精工,字字合律,具有格律之美。“晚节渐于诗律细”,“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四联皆对。上下成对,句中自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30页)“生平第一首快诗”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地名对,流水对,句中自对。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理趣轻舟已过万重山。作业:试比较李白早发白帝城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30页)的异同。快诗:心情愉快;速度快。速度的审美由慢到快,越来越快第五讲:李商隐一、生平思想(813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号玉溪生。女冠、宋华阳,仙质美人。9岁丧父。16岁精通古文。令狐楚 教他学骈文和奏章王茂元。“牛李党争”。二、主要作品存诗600首。可分为三类:1政治诗。近百首,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崔钰哭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咏史诗贾生瑶池隋宫等。2、感怀诗。 通过写景、咏物,来感叹个人身世和国运的衰落,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带有明显的晚唐特色。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 爱情诗。用“无题”作题目:一类是纯粹的爱情诗;一类别有寄托。无题(相见时难)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艺术特点: 1 意象叠加,手法高明。意象叠加: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空的意象放在一起重叠映现。类似于电影中的叠映式蒙太奇。第1、2句写此时此地现实时空的意象。第3、4句写彼时彼地想象中未来时空的意象。诗人把两者叠加在一起,既有两地分居时归期无望,相互思念的苦闷、孤独和寂寞,又有向往未来,西窗剪烛,久别重逢的喜悦、激动和快乐。未来的快乐,反衬出今夜的苦闷;而今夜的苦闷,又成为未来团聚时的话题,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这比单纯地写分别时的苦闷,或重聚时的快乐,意义要丰富深刻得多。2 时空的超越和倒转。第3、4句诗相对第1、2句诗来说,是时间空间的超越,即从当前的巴山夜雨超越到未来重聚时的故乡西窗。而在未来重聚时的故乡西窗,又通过“却话巴山夜雨时”,把时空倒转回过去的巴山夜雨。时空的超越和倒转,构成了这首诗的多层结构或深层结构,产生了一种虚实结合、如梦似幻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很好地表现了恩爱夫妻久别时扑朔迷离、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3 语言重出而无重复之感。 律诗绝句用字“忌重”李白:“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三、李商隐诗歌的审美特征唐代律诗创作的三重境界:一、“沈宋”:注重诗歌是否符合格律,比较单一,容量不太大。二、杜甫:包罗万象,可以把很多东西放到一首律诗里面,扩大了律诗的容量。三、李商隐:把律诗从对外部世界的描写转向了对内部世界的开拓,展现了人类的心灵世界,扩大了诗歌的灵魂边界。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写登楼,首联从眼前景色,引发到自我的漂泊沦落和国家的万方多难。颔联写锦江春色自来,天地如故,玉垒山浮云变幻,古今无常,即目所见,而又不限于所见。颈联议论时事,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信念和对“西山寇盗”的憎恨。尾联慨叹蜀汉亡国,怀念诸葛亮的功业,同时也是感时述怀,意在言外。全诗综合运用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在短短八句诗里把情、景、事、理、古、今、天、地、人等交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气象阔大,包罗万象,是一种涵括性结构。但基本上是外部世界的描写,内心的隐秘世界触及不多。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无意于具体事件的叙说和客观景物的描绘,也不是纯粹的抒情与梦幻,或者去涵括什么。“锦瑟”只是用来起兴和借题发挥的心灵的对应物。首联以“无端”的痴语形式,暗示诗的重心是“思华年”。中间两联一连用了四个高度浓缩凝练、表面上互不相关的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化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用以表现一种人生如梦、变幻无常、不胜迷惘的心情;“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华阳国志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口中泣血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身世沉沦的哀怨悲恸;“沧海月明珠有泪”则糅合了博物志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和其他古代传说,构成沧海遗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深邃、纯洁孤寂、难以言说的伤感;“蓝田日暖玉生烟”据长安志载,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中唐诗人戴叔伦曾用“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来形容诗的意境,李商隐也许是借此来表现美好理想的缥缈恍惚。尾联用“此情”总收全篇,用“惘然”表达对一生经历迷惘眷念而若有所失的心境。值得指出的是,庄生梦蝶、望帝啼春、沧海遗珠、暖玉生烟等意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诗人用心灵的力量将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幻想象、生活情景等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全新意象,并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表现出迷惘、悲恸、伤感、恍惚的复杂感情,隐喻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可以说,这是一种诗人用心灵感受万物、编织事件、重整现实,超越了时空限制的极为自由的心灵性结构,侧重于内心世界情感的抒发,为唐诗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类型。宋 词第一讲 词的起源与李煜一、词的起源的几种说法1滥觞于诗三百说。 清代的丁澎药园闲话2 兴起于齐梁乐府说。 南宋的朱弁曲洧旧闻3 肇始于隋代说。 南宋的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4 源于唐与诗余说 北宋的沈括,南宋的朱熹等。5李白是“百代词曲之祖”说。 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6 根据花间集说词起源于“唐之季世”。 陆游长短句序。民间词:敦煌曲子词161首,大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题材比较广阔多样,风格比较清新、刚健、朴素,但艺术比较粗糙,格律不太严整。中唐文人词:张志和、韦应物、刘长卿、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以小令为主。晚唐文人词:温庭筠、段成式、皇甫松、司空图、韩偓、李晔等。写男女情爱,风格柔靡绮丽。词律比较严整,文采声情,修辞意境都有突破。词在温庭筠手里开始走向成熟,成为一种与诗歌并驾齐驱的独立的文学样式。五代词:西蜀词、南唐词 “花间词派”:因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而得名。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词人的500首作品,题材内容大多写歌舞宴乐和男女恋情,风格浓艳香软、柔靡绮丽。南唐词:冯延巳:宰相李璟、李煜:“南唐二主”李煜:字重光,第六子。重瞳。舜,项羽。大周后,小周后。“违命侯”,牵机药。虞美人:绝命词。章法结构三度对比,隔句相承。“有篇有句”。第二讲 宋词概说一 宋词繁荣的原因1 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扩大。2隋唐以来新音乐的流行。3文体代兴的必然趋势。4君主的提倡。二 宋词发展概况1 北宋前期:A晏殊,欧阳修。小令,秀丽精巧,含蓄典雅的娱宾之作。B柳永,写慢词、长调。C范仲淹,边塞词。2 北宋中期:A晏几道,把小令发挥到极至。B苏轼,开创豪放词风。3 北宋后期:A秦观,使婉约词成熟;B贺铸,“贺梅子”;C周邦彦,婉约词的集大成者。4 南宋前期:A李清照,杰出的爱国女词人。B张孝祥、张元干、岳飞;C“爱国词派”:以辛弃疾为首,还有陈亮、刘过,以及南宋末年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他们用词呼吁抗金救国,思想性很强,词情慷慨激昂,词风粗犷恣肆,以文为词,叙事议论明指直陈,少用比兴。5 南宋后期:“格律词派”:以姜夔为代表,还有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他们在艺术上讲究格律,主张典雅,表现含蓄,格调低婉,注重艺术形式和技巧。第三讲: 柳 永一 才学富赡而又潦倒失意的一生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人称柳七,柳屯田,福建人。父亲柳宜,生三子“柳氏三绝”:三复、三接、三变。“艳词”。妓=伎,教坊。风流冢二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乐章集。存词212首1 描绘都市繁华和自然风光之作。望海潮17页。铺叙手法写杭州: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 结尾,归美郡守孙何2 表现羁旅行役之作。八声甘州19页3 反映妇女生活和男女恋情之作。雨霖铃:上片写饯行别情。定调。下片写别后愁苦。层层加码、雪上加霜折柳赠别三 柳永词的艺术特点1 善于铺叙,层次分明而又委婉曲折。2 善于点染,以白描手法见长。3 篇章结构上,舒卷自如,疏密相间,起伏协调,大开大合,尽情表露而又不见痕迹。4语言通俗平易,以俗为美,但又十分精炼传神,大量吸收口语入词,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以诗为词。5 精于音律,音意相协,声情并茂。慢词:是从音乐的角度解释,王易词曲史:“拍之多少以均而定,约四拍为一均。令,则以四均为正;引、近,则以六均为正;慢,则以八均为正。”长调:是从字数的多少来解释。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柳永为北宋慢词长调的开山祖师,在变革词体方面建立了卓著的功绩。第四讲 苏轼一 苏轼的一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号称“三苏”。21岁考上进士,主考官欧阳修:“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守丧三年。王安石、宋神宗 司马光、高太后哲宗 徽宗 以儒为主,融合佛老,进退行藏,无施不可。二 苏轼的词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宋词“至轼而又一变”。苏轼词的文学成就:1 扩大了词的题材,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诗庄词媚”A抒发爱国热情:江城子密州出猎25页B描写农村风光:浣溪纱28页C 怀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7页D悼亡:江城子(十年生死)E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F咏物: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归旨执着人生。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消极退避,独善其身,道家的。积极进取,兼济天下,儒家的。“儒道互补”。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情事,终能善处人生。“越转越深,越转越奇”。用物理说明事理。旷达。飘逸超旷,富有人生哲理,空灵清幽的意境2开创了豪放词风。 词坛上婉约派,词风含蓄细腻,轻柔艳丽。苏轼转变了词坛的风气。有意识地把自己同柳永的词风区别开来,追求一种豪放壮阔的风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念奴娇赤壁怀古31页。开篇奠定了豪放雄壮的基调。上片: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下片:怀古伤今,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以自托。英雄美人3 发展了词律,打破了音律的束缚。有人批评苏轼“终非本色”“非当行本色”。其实苏轼并非不懂声律,而是“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能抒情达意为准。陆游说苏轼的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他喜欢使用慷慨激昂的曲调填词,创作自度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前三句应该是:6、4、5字,实际写成6、5、4字。人评苏轼“此人天才太高,颇似李白”。“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4 在语言形式上有所创新 苏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以清雄韶秀见长。不似柳永词的俚俗,也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他多方面地吸收前人的诗句入词,杂取经史子传的词语入词,适当吸收当时口语,打破只有香软绮丽的字词才能入词的传统风气,自成一家,别具一格。三 苏轼的文学成就东坡全集诗有2700多首,词有300多首,还有大量的散文作品,堪称北宋文学的高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代表了宋诗的理趣化的特点。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潮苏海”。“欧苏”“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