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夜归鹿门歌 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夜归鹿门歌 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夜归鹿门歌 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课题 :夜归鹿门歌主备教师 :吴大坤授课对象高二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孟浩然。 2、抓诗中意象,感知诗歌的意境,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3、把握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感受诗人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过程与方法1、知人论世,疏通诗意。2、描绘景象,置身诗境。3、概括意境,缘景明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感受作者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重 点把握诗歌的意象,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难 点感受作者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无奈的心灵轨迹。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活动及时长安排二次备课一、导入 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诗经,到被尊为百世之师的“楚辞”的代表作离骚,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通俗晓畅的白居易的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那隐逸自得之志趣。导入2: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引导齐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答:孟浩然。师:对,这就是孟浩然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于是孟浩然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 板书:夜归鹿门歌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2、写作背景介绍及题解:(1)写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2)题解: 鹿门,作者家住湖北襄州襄阳汉江东岸,在河对岸鹿门山开辟一住处,以追随东汉隐士同乡人庞德公隐逸之志。所以,鹿门是诗人归隐之处。夜归鹿门山是说诗人晚上回鹿门山。 三、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两个问题: 1、结合注释标出诗歌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昼已昏:已由白天到了黄昏的时候。 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 向江村:向着江村走去。 开烟树: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了,照耀得那样清晰明朗。 岩扉:山岩洞穴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寂寥:空虚静寂。 幽人: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2、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疏通诗意。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请学生回答诗中有哪些景的描写? 黄昏的鸣钟 鱼梁渡头 月照烟树 岩扉松径 2文章中除了这些景物的描写外,还写到了哪些事? 村民归家 我去鹿门 幽人独行 3同学们看看,刚刚我们找出的景象就是本诗中的写到的意象,每一个意象就是一幅图画,请大家展开想象,概括景象的特点。 山寺黄昏的钟:幽僻清净、钟声绵长,山寺更是诗人精神向往的地方、黄昏时节更是引人思绪 月照烟树:明朗冷清 岩扉松径:幽静冷清 (总括:孤寂清幽、冷寂) 渡头争渡(热闹嘈杂,充满凡尘气息)- 喧哗嘈杂 4、其实,诗歌写到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刚刚我们概括的景物特点就是诗歌的意境,现在请大家在诗歌中找出一个动词将这两个意境联系起来。 明确:归。 5“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归有哪两层含义?“归一指回鹿门山,一指归隐。体现了作者从世俗到隐逸之路。同是也表现出作者的孤寂,冷清之情。 6小组合作探究一:“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幽人又指何人? 明确: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 “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途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7小组合作探究二:概括归纳诗歌的思想情感?明确: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是迫于无奈的情怀。 五、分析艺术手法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的是喧嚣,两者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两种归途展现出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2、夜归鹿门歌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先写远景,次写近景。前四句写江行见闻。山寺黄昏时分的钟响和渡口人们争渡的喧闹,更衬托出山寺的僻静和幽雅。两者的对比,引发了诗人的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超脱的胸襟自然而然地隐藏于字里行间。后四句写夜攀时鹿门山的山路、朦胧的山树在月光照射下更显清幽。一个“忽”字则写出诗人的不知不觉,体现出诗人闲适平静的心情。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2、课后练习三,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