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心电多媒体工作室 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产生电激动 它出现在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 心肌激动的电流可以从心脏经过身体组织传导至体表 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 本图可见窦房结形成起搏后 迅速将冲动通过传导系统传至心脏各部形成心肌整体的电活动 然后心肌形成机械性收缩 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 将此体表电位的变化记录下来 形成一条连续曲线 即为心电图 在正常情况下 每次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均可出现相应的一组波形 P Q R S T P QRS T 一组典型的心电图波形是由下列各波和波段所构成 P T P R QRS ST U 1 P波 反映心房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2 P R间期 代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房室交界区到心室肌开始除极的时限 3 QRS波群 反映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 T波 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 5 S T段 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起点间的一段水平线 6 Q T间期 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终点间的时限 7 U波 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一 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1 静息膜电位 近年来通过电生理学的研究 用微电极的一端刺入正常静息状态下的单一心肌细胞 把电位计的正极端与此微电极相连 电位计的负极端放在细胞外液中并与地相接 使细胞外液的电位为零 这时所测得的细胞内电位约为 90毫伏 即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低90毫伏 这种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 简称静息膜电位 在静息状态下 心肌细胞膜外带有正电荷 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 称为极化状态 请看下页 0 90 在静息状态下 心肌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很大差别 细胞内钾离子 K 浓度约为细胞外K 浓度的30余倍 与此相反 细胞外钠离子 Na 浓度则远高于细胞内Na 浓度 至于阴离子 在细胞内以蛋白阴离子的浓度为高 而在细胞外液以氯离子 阴离子 的浓度为高 2 动作电位 当心肌细胞膜某点受刺激时 受刺激处的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突然升高 而对K 的通透性却显著降低 因此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 渗入到细胞内 使细胞内Na 大量增加 细胞内电位由 90毫伏突然升高到 20 30毫伏 跨膜电位逆转 请看下页 90 刺激 20 心肌细胞除极 心肌细胞内电位变化 由激动所产生的跨膜电位 称为跨膜动作电位 简称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激动后 膜表面变为负电位 膜内变为正电位 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除极在动作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一骤升线 称为动作电位0相 0相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R波 请看下页 刺激 0 R波 复极时 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迅速降低 对K 的通透性重新升高 使细胞内K 又开始外渗 因而细胞内正电位迅速下降 接近零电位水平 此时期称为动作电位1相 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J点 请看下页 0 R波 J点 1 向内的Na 流与向外的K 流迅速达到平衡 使细胞内电位接近零电位水平 在动作电位曲线上形成一高平线 称为动作电位2相 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S T段 请看下页 0 1 2 R波 ST 2相末时 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故K 从膜内高浓度处加速外渗 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 变为负电位 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T波 请看下页 0 1 2 R波 ST T 3 当细胞内电位终于恢复到 90毫伏并维持在此水平上 即为静息膜电位 这个时期称为4相 4相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T波后的等电位线 请看下页 0 1 2 R波 ST T 3 4 从0相开始到4相开始的时间称为动作电位的时限 相当于Q T间期 请看下页 0 1 2 R波 ST T 3 4 二 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 1 除极的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 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 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 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 不产生电位变化 请看下页 探测电极 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 阈刺激 其通透性改变 使细胞内外正 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 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 使该处细胞膜外的正电荷 钠离子 迅速进入细胞膜内 此时该处细胞膜外呈负性电位 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 从而形成一对电偶 也称为偶极子 请看下页 电源 电源 正电荷 在前 电穴 负电荷 在后 电穴 也称为偶极子 刺激 除极时 电流自电源流入电穴 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 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毕 请看下页 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 膜外带负电荷 称为除极状态 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 使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 这种恢复过程称为复极过程 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 即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 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 并缓慢向前推进 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 请看下页 0 复极 1 2 3 4 就单个细胞而言 在除极时 探测电极对向电源 即面对除极方向 产生向上的波形 若背向电源 即背离除极方向 则产生向下的波形 若探测电极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 请看下页 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 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 但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 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 请看下页 在实验的条件下 由于复极与除极的程序相同 即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故在单极电图所记录的复极波 T波 与除极波 QRS波群 方向相反 T 需要注意 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 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 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 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 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是因为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下高 心室收缩时 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膜小 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请看下页 本图所显示的就是心内膜和心外膜除极过程 探测电极置于心外膜 除极时 从心内膜开始 然后 心外膜才开始除极 两者除极方向相反 由于内膜先除极 探测电极所记录为正向波 本图为实验条件下 心肌细胞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 故使内膜先复极完毕 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加温 由于心外膜温度升高于心内膜 故交换速度加快 使其复极先于心内膜结束 致使T波主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这也是正常心肌形成的除极 复极状态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心肌细胞数量 心肌厚度 呈正比关系 请看下页 刺激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夹角愈大 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 电位愈弱 左图为右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右图为左室心肌的电动力强度 0 0 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 该电力线与各探测电极之间构成不同角度 各探测电极虽然距离相同但角度不同 所以获得的电力强度也不一致 绿色垂线代表电力强度 垂线向上为正 垂线向下为负 这种既具有强度 有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 向量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 而其长度表示电位强度 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 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 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 心电综合向量 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 其幅度相加 方向相反者则相减 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 则可应用 合力 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 可以认为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 乃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原理所综合的结果 请看下页 A B C A B C A B C 三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 结间束 分为前 中 后结间束 房间束 起自前结间束 称Bachmann束 房室束 束支 分为左 右束支 左束支又分前分支和后分支 以及普肯耶纤维 构成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 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 顺序传导在此处延迟0 05 0 07S 然后循希氏束 左 右束支 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 最后兴奋心室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 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 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 窦房结 P波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PR间期 P Q间期 P R间期 实为P Q间期 传统称为P R间期 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室结 希氏束 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 R段合计为P R间期 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 R S QRS波群 幅度最大的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除极完毕后 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 ST T Q 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QT间期 QRS波群可因检测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 已统一命名如下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S波是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 R 波是继S波之后的正向波 R 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为S 如果QRS波只有负向波 则称为QS波 至于采用Q或q R或r S或s表示 应根据其幅度大小而定 请看下页 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Q R波 所有在基线以上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 r r r S S R q s R R R R R S波 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 S R q s R r S QS S q r S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 自左向右方向除极 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 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 心室肌这种规律的除极顺序 对于理解不同电极部位QRS波形态的形成颇为重要 四 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 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 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同 可组成不同的导联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 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 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 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 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 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 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 肢体导联主要放置于右臂 R 左臂 L 左腿 F 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Einthoven三角 请看下页 0 180 90 请看下页 六轴系统构成示意图 30 150 90 avR avL avF 0 请看下页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 称为导联轴 为便于表明6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 将 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 使之与aVR aVL 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 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 此坐标系统采用 180 的角度标志 以左侧为0 顺钟向的角度为正 逆钟向者为负 每个导联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 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30 对此测定心脏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 请看下页 2 胸导联属单极导联 包括V1 V6导联 检测之正电极应安放于胸壁固定的部位 另将肢体导联3个电极各串一5千欧电阻 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 构成 无干电极 或称中心电端 如此连接可使该处电位接近零电位且较稳定 故设为导联的负极 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为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5位于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请看下页 V1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T P QRS V1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T P QRS V2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1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T P QRS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 V1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T P QRS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1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T P QRS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变速器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卷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Maya基础与建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政治专业知识模拟题集
- 武汉商学院《建筑构造A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与测试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榆林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面试真题、流程及答案
- 2025全国减税降费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无锡学院《计算机网络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CPQSXF006-2023消防水带产品维护更换及售后服务
- QGDW12505-2025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 线性代数教案设计全(同济大学第六版)
- 2025至2030中国萤石市场供给前景预测及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完工清账协议书格式模板
- 小学生地质科普课件
- 私募股权融资流程与风险管理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笔试题目
- 施工合同赶工协议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二同步经典题精炼之有机物的合成(解答题)
- 《活在课堂里》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