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II )卷.doc_第1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II )卷.doc_第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II )卷.doc_第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II )卷.doc_第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嫩(nn)芽 黄晕yn 分歧(q) 澄清(chng qng)B . 捶(chu)打 憔悴(su) 澹澹dn 莅临(l ln)C . 酝酿ling 脸颊(ji) 竦峙sng 粗犷(c gung)D . 匿(n)名 徘徊(hu) 唱和h 绿茵茵(l yn yn)2. (2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对其中“百”、“十”、“十二”解说正确的是( )A . 上面数字,表示具体的实际数B . 上面数字,是起形容作用的词C . 上面数字,是虚数,或是约数D . 上面数字,表示具体的年月数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使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一拨,年轻斑羚一拨。B . “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航道上翻沉后,公安、航道、海事等社会船舶陆续抵达开展搜救。C . 今年四川企业“走出去”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投向“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就约占40左右。D . 是否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是能不能做到造型轻巧、色彩协调、绘画富有诗意的前提。4. (2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 . B . C . D . 5. (2分)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 ) A . 三国演义中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东连吴抗曹,诸葛亮吟诵铜雀台赋智激周瑜,打消了周瑜投降曹操的念头,并舌战群儒完成了连吴抗曹的任务。B . 五猖会描述了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同时也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C . 名人传中的三位主人公为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例如米开朗琪罗就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被开除了教籍。D . 简爱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大胆冲破世俗的观念与自己的东家罗切斯特结婚。婚后由于罗切斯特疯妻子的出现,她毅然离开了心爱的人远走他乡。二、 古诗文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名句默写。_ , 乌蒙磅礴走泥丸。商女不知亡国恨,_。_ , 儿女共沾巾。木受绳则直,_。_ , 流水前波让后波。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描绘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 , _。”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一句:_ , _。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_。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89分)7. (14分)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论语十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见贤思齐 齐:_饭疏食 饭:_不义而富贵也 而:_百川东到海 川: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8. (25分)阅读说明文实至名归话“襄阳”,完成下列各题。实至名归话“襄阳”高伟凡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近2万平方千米。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3期有删改(1)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 (2)第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3)文中第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说明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同时不乏生动,试分析下面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 , 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5)选文第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9. (5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春暖花开邸玉超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对于走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特别温暖而欢欣如同与久别的亲人相拥那一刻的美好。古代文人心思细腻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无以名状的事物,因此对春天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更细致入微。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新一年的晨曦微现,普通人还没有感觉到春光的来临,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经蓓蕾初绽了。这首诗虽是应诏之作,却也写得俊逸纯真。古人比我们生活简单,时间宽裕,性子就比较慢,想事情会更细致,做事情也会更执着。其实,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一看花是怎样开的、天气是怎样暖的。与史青家的后园不同,我老家的后园子没有梅,但有一株杏,还有一株桃。梅属于贵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爱戴的大都是杏桃之类,因为这类仁果可以充饥饱口福。口腹不饱何以饱眼福?在古人写春的诗中,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异乎寻常地简单,朴素真切的感悟。花开花落中,蕴藏着淡淡哀伤和悠远的哲思。我喜欢这首诗的另一个好笑的因由是,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落花留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至少没有像史青那样直接咏梅我不喜欢梅,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春分过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走出梦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眬中,满耳是鸟儿的欢鸣。那鸟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单调叽喳,而是戴胜、黄喉、红胁蓝尾鸲的婉转悠扬。睁开双眼,灿烂的阳光射过玻璃窗,好像太阳雨落在脸上,暖融融麻酥酥的。而几天前的一场细雨,润绿了后园子的杏树枝,淋透了墙角的桃树干。这个早晨,杏花率先开了。深红、浅红、粉红、粉白,一树云霞,满园生辉。杏花开时,绿叶尚未被春风的剪刀裁出; 而桃花绽放之时,桃叶已经舒展成绿箭,在绿叶的衬托下,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杏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原来杏花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她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放。但此时的天气对于叶芽来说,还稍显凉意,因此她仍然蛰伏着,待气温逐渐升高,她才肯萌发。桃花的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相差无几,春风拂过,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与我们会面。神奇的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一再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我现在生活的远郊有杏花山、梨花沟,那里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繁花如海,蝶飞蜂舞。朋友邀我郊游赏花,我每每婉拒。我不喜欢这样的宏大与张扬,包括花,也包括人。我念念不忘后园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们甘于寂寞,自我绽放,馨香如故,唐朝这样,宋朝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我还知道,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也是这样灿烂而又无人问津地绽放的。 由此说来,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我们是多情的,有时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不是吗?春暖花开是有关季节的词汇,更是有关生命的词汇。23年前的春天,海子走了。每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都隐隐作痛。他向往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喜欢行走在人群的边缘,保持一颗独立而圣洁的心。“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向往宁静与美好的诗人毅然决然地把自己永远留在了寂寞的春天里,而我们依然在明媚的春光中幸福着,想想挺惭愧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珍惜春光,珍视自然,珍爱生命。选自2012年4月20日辽宁日报(1)文章以“春暖花开”为题有何妙处?(2)文章以“春暖花开”为题有何妙处?(3)第段写道“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第段写道“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猜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品读第段画线句子,完成下面题目。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点评。作者为什么认为“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6)品读第段画线句子,完成下面题目。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点评。作者为什么认为“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7)品读第段画线句子,思考: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8)品读第段画线句子,思考: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9)本文引用(化用)了许多诗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表现力。(10)本文引用(化用)了许多诗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表现力。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25分)10. (7分)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出师表着重回顾了刘备_和_这两件大事,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在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_、_、_,其中最重要的是第_条。11. (18分)名著阅读。(1)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传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 , 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智取文安县等。“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姻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存在!”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生了地震似的简爱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的人是_ , 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指的是_。(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传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 , 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智取文安县等。“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姻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存在!”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生了地震似的简爱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的人是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