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4课 明治维新课件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4课 明治维新课件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4课 明治维新课件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4课 明治维新课件岳麓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4课 明治维新课件岳麓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 一美国学者 圣人南面听天下 向明而治 周易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诗经 第15课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活动主题 19世纪中期 中国与日本都是倍受西方侵略的落后封建国家 为什么日本能够迅速转型 而中国却不能 课外探究 请选择以下一个或内个角度 政治状况 阶级构成 经济状况 文化传统 国际形势 其它 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德川幕府统治的危机政治 幕藩制度 等级制度 经济 领主经济 抑制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外交 闭关锁国 思想 兰学兴起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概念阐述 幕府统治 基本特点 天皇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 但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 征夷大将军 手中 地方藩国势力强大 武士为统治阶层 德川幕府 1603 1867 1603年 德川家康所建立 历经260多年 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朝庭设在京都 实权在将军手中 政府设在江户 今东京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只是傀儡 毫无实权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 城市平民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 德川幕府统治的危机政治 幕藩制度 等级制度 经济 领主经济 抑制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外交 闭关锁国 思想 兰学兴起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概念阐述 1853年 美国培理舰队签订不平等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 黑船事件 想一想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日本带来哪些影响 德川幕府统治的危机 列强入侵加剧了社会危机 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 美国入侵 签订条约 其它列强入侵影响 经济 纺织业破产 物价上涨 生活恶化政治 幕府的高压政策下 改革派的形成 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建立明治政府 概念阐述 尊王攘夷 对内用天皇政取代幕府统治 对外驱逐外国侵略者 高杉晋作 日本幕府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年 参加了攘夷派斗争 同年率人火烧江户英国公使馆和炮袭下关海峡的美国商船和法国 荷兰战舰 效仿西欧各国建立了奇兵队 人 年 夺取长州藩政权 第二年打败幕府军队 年 病逝 概念阐述 倒幕运动 方针 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向西方学习 明治三杰 木户孝允 长州武士 大久保利通 萨摩藩下级武士 西乡隆盛 萨摩下级武士 年 他们领导建立了萨摩长州反幕基地 年 制定举兵讨幕计划 年 西乡隆盛参加对幕府统治的鸟羽 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 德川庆喜 明治天皇 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 领导阶层 中下级武士具备了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素质 而且力量很大 2 斗争目标 幕府统治危机重重 已经失去民心 3 群众基础 得到一些藩主 商人 新兴地主和下层民众支持 4 经济基础 以长州 萨摩等强藩为根据地 并进行了富国强兵措施 5 政治优势 以天皇为号召 具有政治优势 6 正确方针 依靠自身力量武装倒幕 并学习西方 明治政府的建立 1868年 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政府改革派 中下级武士 掌握实权地方势力 藩阀势力仍然强大 特点 五条誓文 分别体现了哪些改革精神 思考 改革精神 进取精神 团结一心精神 问题 藩国势力强大 形成割据 改革内容 一 政治方面 措施 废藩置县 废除藩国 建立县制 问题 等级森严 阶级矛盾尖锐 措施 四民平等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问题 措施 废藩置县 完全取消大名作为封建领主的统治权 废除藩国制度 全国行政区重新划分为三府 东京 京都 大阪 七十二县 由中央任命的府 县知事管理 大名离开藩国 迁居东京 从国家领取俸禄 后来废除各藩的关卡和各地私铸货币 p115 日本人的姓氏反映了哪些历史变迁 思考 幕府时期普通百姓没有姓氏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度之后百姓才有姓氏 说明明治维新取消了等级身份 四等包括 皇族 天皇及其贵族华族 大名 公卿士族 武士 下层官员平民 农 工 商 贱民 废除等级身份制 实行 四民平等 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 平民有了更多自由 平民可以与其它等级通婚 自由择业与迁徒 2 平民与其它等级的平等 在征兵 通婚 择业等方面 废除武士的特权 如佩刀 俸禄等 对封建身分制的关键改革是废除武士的俸禄 明治初年 武士约 多万户 武士及家属共 万人 武士家禄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 特别是政府实行征兵制后 武士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主要措施是 年颁布金禄公债发行条例 规定 万华士族一次性发放相当于 年金禄的公债 此后不再发放家禄 多的藩主得到上百万元 对于广大下级士族来说 补偿很少 平均每人仅得到公债 元 每年利息不超过 元 中上层平均公债 元 每年利息 元 分析归纳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改革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加强中央集权 这是改革的必要政治前提 结束分裂割据 有利于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废除等级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阶级基础 废除武士的俸禄 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 1 土地改革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建立土地私有制 2 征收土地税 改革内容 二 经济方面 想一想 土地改革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承认土地所有权 调动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促进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 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 3 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 大力促进工业化 引进技术 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 用国家力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 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留学生 利用国家力量大力扶植资本主义 采取兴办国营企业 转让国营企业给私人企业等方式 公元1870年成立工部省 下设工学 劝工 矿山 铁路 土木建筑 灯塔 造船 电讯 制铁和制造等寮 相当于司局 工部省是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 贡献一 接管前属各省的大部分国营企业 初步建立起机械化工企业 如赤羽工作分局利用旧佐贺藩机械设立及大坂炮兵工厂 利用幕营长崎制铁所等机械设立 等 制造出各种机械 成为国产机械的主要来源 贡献二 工部省还兴办铁路 通讯和采矿事业 到1885年12月工部省撤销为止 其总支出额为4600余万日元 使用于建设和扩大国营企业的费用占2900余万日元 其中构成工部省企业中心的是铁路和矿山 铁路支出为1400万日元 矿山支出为800余万日元 1873年11月设置内务省 以大久保为长官 大久保以英德为榜样大力推进殖产兴业政策 纠正了过去工部省偏重发展重工业的状况 以发展农业 产品加工 海运业等为主 确立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 除工部 内务两省外 1869年在北海道设置 开拓使 一直到1882年2月才撤消 其间经营了39个工厂 如札幌炼铁厂 机械厂 啤酒厂 函馆煤气厂 厚岸罐头厂 纹鳖制糖厂等 材料 明治政府处理的国营企业 价格极廉 都是长期无息分期付款 实等赠送 如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所 只以9 1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三菱 投资59万日元的兵库造船局 只以5 9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川崎 材料 明治政府用22万多日元购买2000纱锭棉纺机10台 以无息分十年偿还的优惠条件出售给民间 建立前川 冈山等九所棉纺厂 又如用政府垫付纺纱机价款方式建立桑原 在大坂 宫城 名古屋三所棉纺厂 政府还以多种形式贷款给民间企业和个人 据统计 自1873至1881年发放的贷款总额达5300万日元 贷款对象多对特权商人新兴财阀 以及与军事有关的企业 思考 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方面与传统西方国家 如英法等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相比有何显著特点 充分发挥国家在发展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资本 技术 人才 设备 政策等 3 日本充分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 经济发展速度快 见效快 日本用三十年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4 政府重点扶植与政府密切关系的大企业 这些资本家发展为大财阀 2 国家采取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政策 土地改革 技术引进 重工业 模范工厂 扶植私人 倡导 文明开化 学习西方文化和社会习俗 文化教育 进行教育改革 推行义务教育 改革内容 三 文化方面 思想风尚 宣传启蒙思想 发展新闻出版业 科技技术 引进技术 派遣留学生 在生活习俗方面 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 社会生活 西化政策 各国实行义务教育的时间分别是 英国 年 法国 年美国 年 德国 年日本 年日本各个时期的小学入学率是 年 年 年 年 世纪 年代 日本对普及小学义务教育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 年颁布 中小学教员教龄津贴国库补助法 对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发给补贴 数额为基本工资的 二是 年公布修心的 小学校令 规定免收小学生学费 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补助 义务教育年限规定为 年 实行义务兵役制 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仿照欧美组建常备军 改革内容 四 军事方面 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引进新式武器 设立军事院校 培养军事人才 强化武士道教育 强调 忠君 尚武 1889年 颁布宪法 确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 改革内容 四 政体方面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1 1889年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结构 思考 天皇 内阁 议会 军队 枢密院 贵族院 众议院 民选产生 2 1889年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有何特点 影响如何 思考 性质 代表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性质 特点 民主形式 天皇专制 神权色彩 影响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确立近代天皇专制制度 专制主义统治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的道路 总体上 改革的作用 经济上 使日本从落后封闭的封建性质的农业国变为先进资本主义工业国 政治上 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 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改革的作用 文化上 革除旧俗 大力西化 使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地位上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改革的作用 对外影响 成为封建国家实现近代化的典范 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问题 日本对外扩张性问题思路 结合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民族特点 文化传统加以理解 讨论 1 地主土地私有制导致农民贫困 国内市场的狭小 局限性 2 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对外发动扩张战争 3 建立天皇专制制度 人民缺少民主权利 4 推行愚民政策和灌输天皇崇拜思想 民从对天皇的盲从思想 5 大垄断财阀获得发展 压制中小资本发展 1872年 日本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 1874年 日本入侵台湾 1876年 日本入侵朝鲜 签订 江华条约 1879年 日本吞并了琉球 把它变成冲绳县 1894年 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签订 中日甲午战争后 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 加上利息 共计3 6亿日元 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 它是按照军事费用84 7 皇室费用5 5 教育基金2 8 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 这笔赔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 巩固了天皇制 发展了教育 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 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 中日甲午战争 小组讨论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试从背景 目的 内容 影响等方面讨论分析 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1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有非常相似的历史现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闭关自守 落后腐朽 国家首脑地位至高无上 遭到西方列强侵略 阶级矛盾尖锐a b c d b 2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 还大政于天皇 在政治 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实行了改革 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那么 促使明治维新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人民的反抗斗争b 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c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并发展 d 3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 实行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