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全单元课件)课件选修一.ppt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全单元课件)课件选修一.ppt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全单元课件)课件选修一.ppt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全单元课件)课件选修一.ppt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全单元课件)课件选修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教学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 背景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 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其具体表现 1 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a 表现 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农具 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兴修水利 农田施肥 开垦荒地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部门 商业日趋活跃 商业中心 b 影响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他们要打破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 束缚 解放生产力 淮安中学三测 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在我国 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 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 而不是人工冶铁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 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 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 铁器已经有了斧 锛 凿各种刀具 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管仲对 齐桓公 曰 美金 铜 以铸剑戟 试诸狗马 恶金 铁 以铸锄 夷 斤 欘 试诸壤土 则甲兵大定 国语 齐语 1 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 3分 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2分 最有价值 长沙出土的铁锄 1分 理由 第一手材料 实物史料 2分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材料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 天仙配 插曲 2 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 2分 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一 背景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 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1 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社会生产力提高 2 政治 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春秋五霸图 3 军事 王室衰微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频繁 改革不断 4 文化 私学兴起 思想文化呈现百家争鸣局面 其中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孔子杏坛讲学 材料三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 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群花怒放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 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 北派 都富有独创精神 3 为什么郭沫若称 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2分 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5分 出现 百家争鸣 2分 原因 经济 井田制的崩溃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 分封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 诸侯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 学术逐渐下移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期 奴过渡到封 5分 材料四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 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群花怒放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 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 北派 都富有独创精神 4 在探究活动中 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 甲组给出的结论是 战乱与灾难 乙组给出的结论是 进步与发展 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 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4分 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 生产力发展 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 分封制崩溃 郡县制逐渐形成 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2分 另一方面 诸侯争霸 战乱不断 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是 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2分 2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 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1 春秋时期的变革齐国管仲改革 大力发展农工商业 整顿和发展军备 改革赋税制度 采取 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 鲁国 初税亩 履亩而税 管仲 奴隶主阶级改革 2 战国时期的变革a 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势力增强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各国内在动力 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 实现富国强兵 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b 表现 地主阶级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李悝 措施 实行 尽地力之教 推行 平籴法 制定 法经 影响 魏国率先强盛 楚国吴起变法 吴起 措施 限制贵族权力 令旧贵族迁居 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 削减官吏俸禄 要求官吏秉公执法 影响 一段时间内 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2 战国时期的变革 a 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势力增强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各国内在动力 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 实现富国强兵 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b 表现 c 影响 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 促进了政治的进步 经济 军事的发展壮大 3 秦国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前4世纪 1 条件 君权集中 法家学说君民认同 尚武风尚 前代改革的基础 2 机遇 晋国分裂 力量削弱 士 阶层的兴起 秦孝公受辱 发愤图强 由春秋至战国各诸侯国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这正是商鞅变法的必然性 它又有哪些可能性呢 学思之窗 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霸王之道感兴趣 帝王之道 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论 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 实行 仁政 不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秦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 而 霸王之道 是法家思想为指导理论 主张适应时代发展进行变法 建立中央集权 奖励耕战 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和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秦孝公称霸大业 因此秦孝公对霸王之道感兴趣 一 背景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 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2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 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3 秦国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前4世纪 4 商鞅顺应了时代潮流 抓住机遇 辅佐秦孝公 推行改革 简述商鞅一生的主要经历 探讨商鞅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的主客观条件 1 成长的历程出身卫国贵族 从小好学 热衷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 初涉政坛 怀才不遇 商鞅 3 投奔秦国 支持变法 1 秦孝公求贤若渴 招揽人才 2 商鞅抓住机会 主动献策 3 商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主张以法家理论为指导 进行变法 富国强兵 得到秦孝公赏识 4 被任左庶长 开始变法 后升大良造 探讨 商鞅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客观 时代潮流的需要 秦国迫切需要改革人才给商鞅提供了机遇 主观 1 要有真才实学 商鞅从小好学 热衷法家学说 2 有远大抱负和理想 商鞅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3 能顺应潮流 抓住机遇 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 招揽人才 便携带李悝的 法经 到秦国去 4 要有毅力和韧劲 同时还要懂得采取策略 二 内容 1 经济 以农求富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度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废井田 开阡陌 废除了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允许土地买卖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提高了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发展了农业生产 增强了经济实力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有利于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 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 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2 政治 军事 思想文化 加强集权 废除 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制定秦律 秦律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 使秦国在对外战争国力增强 削弱了奴隶主的势力 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废除 世卿世禄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加强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 制定秦律 采取强制手段钳制人民思想 用法律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二 内容 1 经济 以农求富 2 政治 军事 思想文化 加强集权 3 社会风尚习俗改革 材料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 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 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实行县制 废除井田制 统一度量衡 三 特点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重农 和 法治 1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 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久 影响最深远的地主阶级改革 2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富国强兵 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四 结果 成功 商鞅虽死 而秦卒行其法 1 商鞅之死 1 原因 a 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 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 根本 b 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c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 直接 材料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材料说明了什么 2 商鞅之死 秦惠文王下令捕捉商鞅 商鞅被迫反抗 兵败被杀 尸体运回国都咸阳示众 2 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 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许多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变法是成功的 为什么 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 a 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 顺应了历史潮流 b 商鞅之法 已经深入民心 c 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 3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 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根本原因 2 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执法如山 法及太子 法不阿贵 3 充分的舆论宣传 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 4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政治保障 5 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6 其它 有利的经济环境 开放的政治机制 切合国情的立法 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4 认识 1 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 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 改革充满阻力 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 必须坚持不懈 克服阻力 3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是国家富强 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必须顺应潮流 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 废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请结合材料一 二和相关知识 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加以评价 五 作用及评价 较为彻底 1 积极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 经济上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 军事上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局限性 1 轻视教化 鼓吹轻罪重罚 2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文化发展 4 并未与旧的制度 文化 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5 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 对后来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导致了秦朝的暴政 6 压制工商业发展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商鞅变法具有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 新旧势力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