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孤独症 ChildhoodAutism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主要内容 History Concept概念及演变Epidemiology流行病学Etiology Pathogenesis病因及病理ClinicalFeatures Diagnosis临床及诊断DifferentialDiagnosis鉴别诊断Course Prognosis病程及预后Treatment Prevention治疗及预防 儿童孤独症的概念 儿童孤独症 ChildhoodAutism 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主要亚型 男孩多见 起病于婴幼儿期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 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 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广泛性发育障碍 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 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 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 刻板 重复 症状常在5岁以内已很明显 以后可有缓慢的改善 多数患有精神发育迟滞 应并列诊断 本障碍的有些病例可伴有某些躯体疾病 其中以婴儿痉挛 先天性风疹 结节性硬化 脑内脂肪沉积病和脆性X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 儿童孤独症研究历史 奇特儿童1799 英 贝瑟恩医院童年精神病1867H Maudsley早发性痴呆1906D Sanders婴儿痴呆1930Heller早期婴儿孤独症1943L Kanner阿斯颇格综合征1944Asperger不典型广泛发育障碍1949Lanker婴儿孤独症1980DSM III儿童期孤独症1988ICD 10孤独性障碍1987DSM III R IV 1989 儿童孤独症1989CCMD II III 2000 研究发展过程 70年代初 美国成立了国立孤独症儿童和成人协会1987年美国学术界统一使用 孤独性障碍 这一名称 使孤独症的概念更广泛60年代初期 我国已有报道 90年代中期 成立了 北京孤独症协会 并相继建立了许多训练中心 流行病学资料 Rutter标准 该病的患病率为0 02 0 05 DSM III R提出 孤独性障碍 的命名后诊断标准北美 欧洲和亚洲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估计孤独症患病率为0 02 0 13 中国估计30 50万患儿 流行病学资料 男女发病有明显差异 多数报道为4 5 1 我国报道为6 5 9 1Kannerl943年提示孤独症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多见 现已证明 孤独症的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条件 父母的教育无关 研究发现城市的患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并且随着发育 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该病一般在30 36个月内起病 小结 History Concept概念及演变Epidemiology流行病学Etiology Pathogenesis病因及病理 主要内容 ClinicalFeatures Diagnosis临床及诊断DifferentialDiagnosis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多数病儿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期即已出现 至12 30个月症状明显社会交往困难或异常 语言交流障碍 兴趣狭窄 刻板重复动作 强迫保持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不便为儿童孤独症特征性症状 临床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 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婴幼儿期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 孤独症病儿也同样缺乏相互性社会交往 表现为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 更不可能建立友谊 临床表现 语言交流障碍非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语言内容 形式的异常 临床表现 兴趣狭窄 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性行为兴趣狭窄和不寻常的依恋行为不愿改变日常生活习惯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 临床表现 感觉和动作行为怪异认知和智能障碍孤独症病儿的智能约有50 处于中度和重度低下水平 1Q低于49 约25 为轻度低下水平 1Q为50 70 还有25 可保持正常 临床表现 情感反应异常情感反应平淡 或有与境遇不恰当的情感表现 他们常出现无理由的哭泣 大声啼哭 并且难以通过安抚使之平息 也有的无故地咯咯笑 对汽车 高楼和有毛动物等一般孩子所害怕的东西而无畏惧感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神经异常出生前后的不利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心理发育缺陷环境剥夺 诊断原则 常采用多轴诊断系统 既要全面 准确了解症状表现 又要详细掌握生长发育 躯体健康状况 心理状态 家庭社会应激因素及智力水平 还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和行为量表 如孤独症行为筛查表 克氏行为量表 由于诊断难度较大 需由专业人员完成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程序 病史 体检 辅助检查量表 AutismBehaviorChecklist ABCChildhoodAutismRatingScale CARSClancyAutismBehaviorRatingScale CBRS孤独症的早期发现 照料困难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意向性手指东西 眼与眼对视和玩装扮游戏这三项具有关键性意义 诊断标准 1 1 通常起病于3岁 36个月 以内 2 人际交往障碍 至少须具备下列中的两项症状 1 极度孤独 明显缺乏社会情绪反应 不能与别人 包括父母亲 产生正常的情感交流 2 不能用注视 表情 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 3 不能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4 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 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5 遇到疾病或挫折时 不会寻求支持或安慰 当别人遇到挫折时 也不会主动给予支持或安慰 诊断标准 2 3 言语障碍 至少须具备下列中的两项症状 1 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 例如不会呀呀学语 可有以手势或其它形式来代替言语交流的倾向 2 刻板重复一些词语 而与环境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明显联系 3 言语的声调 速度 节律 重音等方面异常 4 言语的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害 5 两岁以前言语功能发育正常 但两岁后出现障碍 甚至完全不会讲话 诊断标准 3 4 兴趣和活动异常 至少须具备下列中的一项症状 1 兴趣刻板 狭窄 例如专注日期 广告 气象报告等 2 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 3 强迫性地进行某种特殊的仪式性行为 4 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 5 对某些东西 例如玩具 的非主要部分特别感兴趣 例如对它们的气味 表面感觉 产生的噪声等 6 对个人生活环境不愿或拒绝作任何变动 5 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 Asperger综合征 Heller综合征 Rett综合征 鉴别诊断 儿童精神分裂症Rett s综合症Heller s综合症精神发育迟滞心理社会环境剥夺严重认知器官障碍 Asperger综合征 Asperger综合征 Asperger ssyndrome 又称儿童分裂样精神病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综合征 具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特征 表现为人际交往方面的损害 有局限 刻板 重复的兴趣和活动方式 但无明显的言语障碍及智能缺损 男孩多见 Asperger综合征 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社交功能障碍 不能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2有局限性 刻板性 重复性的兴趣和活动方式 3无明显言语发育障碍及智能缺陷 4症状通常持续存在 5排除儿童孤独症 Heller综合征和儿童精神分裂症 Heller综合征 Heller综合征 Heller ssyndrome 又称婴儿痴呆或衰变性精神病 是指在起病前已肯定的言语及其他功能发育完全正常的阶段 起病后使已获得的功能逐渐减退以至丧失 大多起病于2 3岁 诊断标准 1 至少在出生后两年内言语 人际交往和其他功能发育完全正常 2 发病后出现以前已获得的功能 包括言语功能 运动技能 人际交往和自助能力 逐渐减退以至丧失 Heller综合征 诊断标准 续 3人际交往功能损害 须至少具备下列两项症状 1 社会相互交往能力缺损 2 言语交流能力损害 3 行为 兴趣和活动表现刻板性 重复性 内向性的形式 4 对周围事物普遍地丧失兴趣 4排除选择性缄默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 儿童孤独症 Rett综合征及癫痫性失语症等 Heller综合征 Rett综合征 Rett综合征 Rett ssyndrom 起病于3岁前 表现为严重的人际交往能力障碍 言语功能的迟滞或不发育 伴有刻板 重复而无现实意义的行为动作 女孩多见 诊断标准 1通常起病于出生后7 24个月间 2起病前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 3起病后逐渐出现头颅发育减慢 已获得的手和言语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4手缺乏有目的动作 出现刻板性扭动 Rett综合征 诊断标准 续 5肢体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或运用不能 6社会交往能力丧失 严重智力缺陷 7有过度呼吸 生长发育迟滞和脊柱侧凸征象 8排除先天性代谢障碍 糖原累积症和神经系统变性病及儿童孤独症 Rett综合征 小结 ClinicalFeatures Diagnosis临床及诊断DifferentialDiagnosis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Course Prognosis病程及预后Treatment Prevention治疗及预防 病程及预后 孤独症呈现慢性病程 多数病儿 占61 一74 的结局不良 需长期照管 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低功能和高功能两种 高功能病儿大多在最初的1 2年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 仍保持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 与父母和周围人也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 无癫痫发作 也无明显脑部器质性病征 以后出现的孤独症行为特征也较轻 而低功能病儿则反之 治疗 药物治疗 氟哌啶醇 匹莫齐特 哌迷清 利培酮 兴奋剂 三环抗抑郁药及非三环类抗抑郁药 吗啡拮抗药 维生素儿童的食物应避免应用添加剂 色素和水杨酸等 教育矫治 学习理论的应用原则密切结合现实生活的实用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一成不变的学习过程 治疗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行为矫治和训练教育 要注意对家长的咨询 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主动配合治疗 药物及饮食治疗 较常用的药物有 氟哌啶醇 利他林 丙咪嗪 氯丙咪嗪 氟西汀 利培酮 还有纳曲酮 吗啡拮抗剂近来也有应用的报道维生素B6治疗孤独症食物应避免应用添加剂 色素和水杨酸等 教育训练及行为矫治 针对孤独症儿童在人际关系 语言沟通 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行为缺陷 作出弥补措施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消除过分或不该有的行为 如莫明其妙的大笑 哭泣或害怕 自伤和暴怒等避免与消除固定僵化行为 预后 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低功能和高功能两种 高功能病儿大多在最初的1 2年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 仍保持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 与父母和周围人也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 无癫痫发作 也无明显脑部器质性病征 以后出现的孤独症行为特征也较轻 而低功能病儿则反之 预后 那些高功能病儿 占5 一17 可在学习和职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多数病儿的预后不良 至成年期 很多孤独症病人仍处于严重功能缺陷状态 需长期照管 如能早期进行有计划的医疗和矫治教育 并能长期坚持 可取得较好效果 主要内容 History Concept概念及演变Epidemiology流行病学Etiology Pathogenesis病因及病理ClinicalFeatures Diagnosis临床及诊断DifferentialDiagnosis鉴别诊断Course Prognosis病程及预后Treatment Prevention治疗及预防 思考题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 46 儿童品行障碍 conductdisorder CD 47 品行障碍概念 指18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 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包括反社会性 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 如逃学 离家出走 说谎 偷盗 及攻击性行为 如争吵 斗殴 破坏物品 放火 械斗 抢劫 性攻击 损害他人等行为 严重时损害他人生命 财产或社会治安 触及法律禁令时称为违法行为 少年犯罪 其行为具有下列特点 1 反复持续性出现 2 这些行为不仅偏离正常儿童常轨 在严重程度上及持续时间超过同龄儿童所允许的范围 3 具有社会环境适应困难的特征 4 它不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致的疾病行为 5 内在生物学缺陷可能为产生以上行为的基础 但这些行为的形成 与家庭及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等文化因素有关 48 品行障碍流行病学特点 由于研究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差异 品行障碍的发生率很难有统一性资料 发生率为2 9 13 6 学龄期7 8岁和青春期为发生率的高峰期 男孩多于女孩 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 已成为本世纪世界性关注问题 发生年龄12一15岁为高峰期 West 1985 报道根据英格兰和怀特岛1977年的调查 男性在21岁以前有22 女性有4 7 曾有过一次以上的犯罪记录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 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 50年代青少年犯罪占刑事案件的20 25 60年代上升为30 83年上升为60 2 1988年上升为75 6 以后仍居高不下 49 品行障碍临床表现 50 病因及病理学 1 生物学因素在攻击性行为发生中的作用 遗传 激素作用 神经递质与攻击性行为 神经解剖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相关作用 2 社会环境因素在攻击性行为发生中的作用 1 家庭环境 2 社会环境 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了违法犯罪 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社会异化理论 亚文化理论 文化冲突理论 攻击性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是多因素的 它是生物的 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