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研究.doc_第1页
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研究.doc_第2页
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研究.doc_第3页
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研究.doc_第4页
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研究海南侨中生物组黄春桃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明确高三第一轮复习应达到的目的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明确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常规复习存在的问题、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们普遍的方法是把基础知识全面系统地讲一遍,再选出例题详细讲解,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是达到了夯实基础,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老师们普遍反映讲得很累,但考试的情况是老师反复讲过、强调过的知识为什么学生还错?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二:本届高三侨中将全面学习必修的三本书及选修的二本书的内容,比以往任何一届要多出选修一这本书,进入高三总复习的时间要慢些,复习的内容要多些,老师们感到要讲的内容太多,时间不够,讲了基础知识,就没时间讲练习。根据与学生的普遍交谈,学生在生物科第一轮复习时存在的问题之一:生物学科概念多、原理多、文字叙述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在阅读教材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真正把握,考试时省题不到位、答题不规范,生物科学习需要理科的推理文科的记忆,找不到有效的复习方法根据上课的观察及与学生的交谈,学生在生物科第一轮复习时存在的问题之二:上课无法集中精力,易开小差。根据学生作业考试情况,学生在生物科第一轮复习做题时常是就题论题,摄入的信息少,学习没有举一反三,缺乏灵活性。 3、提出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2、 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一)、研究课标、考纲、教材,根据课标及考纲合理整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多年高考研究,我校高三复习采取二轮复习方法,即第一轮达到夯实基础,并形成知识网络,专题复习也并入第一轮复习范围。第二轮复习主要是测试、讲评、自学,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查漏补缺。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从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总体要完成必修三本内容、选修二本内容的学习,学习内容比以往任何一届多选修的一本内容。新课程实施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动,主要是体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花费时间较多且部分内容学科内逻辑体现得不好,而高考重在考查学科的学科逻辑思维,学科内存的联系。根据任务及时间,经认真研究,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制定将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进学进度安排如下:时间教学内容课时9月18日选修1试卷评析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讲 走近细胞 知识点一 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点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1节0.5节2.5节1节1节 1015 糖类、脂质 第3讲 蛋白质、核酸 蛋白质 核酸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第1讲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 流动镶嵌模型1节1.5节1.5节1节1节 1722日 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2讲 细胞器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讲 酶、ATP 第2讲 细胞呼吸2节1节2节1节 2429日 第2讲 细胞呼吸 第3讲 光合作用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讲细胞的增殖 第2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1节2节1节2节10月16日国庆放假3天 月考、讲评试卷 813日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节2节1节 1520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4讲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节3节2节 2227 第2讲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3讲 基因的表达2节1节2节2911月3日 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进化、育种 第1讲 生物的变异 第2讲 人类遗传病 月 考 2节 2节11月510 试卷评析 第3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节1节3节 1217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2节3节1节 1924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4讲 免疫调节机动2节3节2612月1日第5讲 植物激素调节月 考4节12月38试卷评析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节3节1节 1015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4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2节3节1节 1722 第4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节2节2节 2429 第5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五生态工程 选修一专项训练2节2节2节1月27 专题五生态工程 月考4节专题一基因工程4节 914专题二克隆技术6节 1621专题三胚胎工程 专题四6节 2328专题五生态工程 选修一专项训练6节312月4号考试改卷复习计划的制定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如细胞膜部分的整合,把膜的结构与功能跨章整合,体现生物学科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思想;如基因部分的整合,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与基因的表达整合;如在伴性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基因遗传系谱图的学习整合;如把必修2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基因工程部分的学习放到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一并进行学习;如把必修三生态系统与选修三生态工程合并在一起学习。内容整合的目的既利于学生对生物学学科思想、学科内在逻辑的把握,又利于节约复习的时间。(二)、网络收集学习提高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的文章加以学习借鉴如何提高高考第一轮复习效率,我上网查阅学习,对我有借鉴帮助的内容现摘抄如下: 1、国家级教育专家查有梁给重庆老师介绍教学绝招时谈到:考完试就及时公布答案可加深记忆,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坚持做会让成绩提高510分。 2、如何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方法:作业、测试、上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提问、上黑板书写、查看学生笔记、与学生交谈。3、基本观点指导复习: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个统一的观点;(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5)生物进化的观点4、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讲座,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5、教师精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点,还要侧重讲解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6、学生整理: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只是老师重视没有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认真对待,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问题。7、指导学生整理方法、思路:题目理解了吗?知道命题人的意图了吗?要考我们什么知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在什么不同?这个答案完整吗?还可以怎样答?你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命题吗?三、研究结果:根据教学观察、与学生交谈、听课向同伴学习、网上学习借鉴,提出提高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效率的措施如下:课堂复习先学后讲,课后练习先练后解,测试讲评先查后评。(1) 课堂复习先学后讲,解决全覆盖、听课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的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第一轮复习目的是夯实基础,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但上课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全覆盖讲解,学生上课只是听,学生自己没有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所在,长时间听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教学效率并不好。1、先学:第一轮复习要重视课本强化基础,生物科需要理科的思维文科的记忆,所以要多读课本,通过阅读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阅读全面覆盖知识,通过阅读完成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为配合学生先学应达成的目标,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先尝试完成教辅资料创新设计的“双基自主落实”部分,进行阅读前自我诊断,对于无法完成的内容,在阅读课本时重点关注,重点记忆的理解,进行任务型驱动阅读。在此基础上阅读创新设计的“核心互动突破”部分,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关知识的归纳比较。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先学”应有检查制度,考虑到检查的工作量关系,我采取教师检查与科代表、组长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对不完成要求的同学通过谈话督促等方式力求学生完成“先学”。2、 后讲:在学生“先学”完成预习的基础上,如果老师再炒冷饭,把基础知识又念一遍,显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我采取的措施是:(1) 精心设计问题串,通过任务驱动,调动主体,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把所学的章节知识按内存逻辑递进关系形成问题串,形成鲜明的教学主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学以至用,学生才能持续保持“先学”的兴趣和习惯,通过问题串的思考回答,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网络,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即采用任务驱动课堂检测学生的“先学”效果,学生会的交由学生完成,教师不说或少说,教师集中解决学生不会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集中度,并使学生的“先学”得到巩固和提升,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免疫调节一课中,针对第一、第二道防线设计的问题:为什么健康的人与艾滋病人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是第几道防线在起作用?第一道防线的组成?科学研究表明,叮咬艾滋病的的蚊子叮咬正常人,正常人没有患病,是第几道防线起作用?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溶菌酶对艾滋病毒起作用了吗?第一、第二道防线除了对艾滋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也起作用吗?由此说明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特点是什么?针对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设计的问题:不洁性交、输入艾滋病患者血液,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存在情况与患病情况如课本图中所示:在感染的第一年,HIV主要侵染人体的什么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 HIV在T细胞中增殖后,释放到体液中,试图侵染其他细胞,其数量为何迅速下降? 请尝试写出艾滋病毒侵染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过程 请同学们评价上黑板书写过程的同学写的是否正确世界各国都在研制艾滋病的疫苗,试图通过疫苗来防治艾滋病。为什么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传染病?初次注射抗原再次注入同一抗原这是注射疫苗后,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作出的二次免疫反应图,请总结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这种针对体液中的抗原,通过产生抗体的免疫称为是什么免疫?目前爱滋疫苗还没有很好研制出来,原因是什么?预防乙肝的疫苗能否用来预防艾滋病?原因是什么?在HIV感染过程中,T细胞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尝试写出细胞免疫过程,并相互评价针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如下问题:T细胞数量减少,人体哪种免疫方式遭到破坏?尝试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针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设计了下列问题:从上述免疫过程总结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与物质有哪些?这些细胞如何产生,在机体中分布情况?由此引出对免疫系统组成的学习。针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过高、过低,免疫学的应用设计了下列问题:为什么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疾病感染?艾滋病患者得癌症的概率比正常人高?由此引出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免疫防卫过高或过低人体会患哪些疾病?免疫学有哪些应用?从上述免疫一节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构建免疫调节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与联系,免疫学的应用的学科知识内存逻辑知识体系,通过学生思考、书写、评价等任务驱动,调动主体,突出特异性免疫调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把预习来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夯实基础,学生始终处于解决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2)精心设计题目,明晰对核心概念内涵、外延及相关方法、原理、易混淆知识点的学习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核心概念来构成的,因此加强核心概念的学习对夯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先学”,完成对核心概念的填空,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往往把握得并不到位,因此教师在讲时,可通过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强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酶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的学习,可设计下列判断:酶一定来源于活细胞(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生物学中有许多相近概念,学生易混淆,如杂交和杂交育种是课本上常出现的两个概念,但课本并没有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常混为一谈,事实上杂交是指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我通过课本的这道题:据你所知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 纯种 B 杂种表现的优势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变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学习。又如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自交及自由交配中的计算问题,课本一部分在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对豌豆等自花传粉植物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做了介绍,另一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实质对自由交配生物后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做介绍,学生常混淆计算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可设置下列练习加以区分。练习: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假设各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和繁殖率都相同,请计算下列问题:1该种群中,A和a的频率分别为_。2若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和a的频率分别为 _,若该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A和a的频率分别为 _。3若该种群连续自交后,F1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F2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Fn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4若该种群自由交配,F1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F2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Fn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在生物学学习中有许多原理、方法即紧密联系,又存在区别,学习内容常分散在各章节中进行,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方法,尽管教辅资料上对基原理、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学生在“先学”时常机械地背,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缺乏认识,我精心编制下列练习及思考加深学生对上述育种方法应用的认识。练习:1、1、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2、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棉经诱变培育出现棕色、高酚和白色低酚,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特性。若白色棉经诱变后还出现红色,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性。(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思考:1、仅针对这两对相对性状,取F1任何一株的花药做培养,结果都一样吗?2、杂交亲本为什么要用纯合子?3、获得纯合子的方法有哪些? 各自的优点是什么?4、此题中为什么要用单倍体育种方法?5、单倍体育种包括哪些步骤?6、为什么秋水仙素作用的是单倍体幼苗而不是种子?7、为什么获得棕色、低酚棉还要有自交步骤?8、小结:此题中包含了哪些育种方法?对应的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分别是什么?9、 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10、 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棉花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选修3学),可采用的方法有11、 育种都要育到纯种吗? 通过一道题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多种育种方法有机结合,在思考应用中学生掌握了方法、原理、依据优缺点明确使用的原因,达到比较、提高的目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