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模板范文.doc_第1页
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模板范文.doc_第2页
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模板范文.doc_第3页
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模板范文.doc_第4页
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模板范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模板范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工具 pt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 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xx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整体感知 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 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 3、解读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 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1、原子能 (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 (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6)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liuxue86 (7)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核技术与农业的的结合就是核农学。图片上展示的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核射线选育出的“鲁棉一号”,以及花卉、水稻等新品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战争和平) 2、航天技术 (1)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3)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4)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5)介绍我国的“神一”、“神五”和“神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生物工程 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 生: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左图“多利羊”诞生于1997年2月,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3)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右图为克隆羊“阳阳”。 师: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具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是否克隆人类也成了具有最争议的话题。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 生: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如社会伦理问题等。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4、计算机 (1)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重达30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大。(2)普通电子计算机指尖上的计算机电路板现代化的网络教室(3)我国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中国首台在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中排名第一。它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它计算一天,相当于一台家用电脑计算800年。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过渡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软件的层出不穷,电脑会不会有一天代替人脑呢? 课堂小擂台 正方: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 反方:电脑不可能代替人脑。 过渡语: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效应。 负面效应 出示相关图片:(1)1945年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两枚原子弹,夺去了22万人的生命;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至今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围绕该核反应堆31公里的禁区仍一片荒芜。(2)2005年1月17日,一块美国雷神火箭推进器遗弃物,与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相撞。 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卫星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3)20xx年11月20日,中国发现美国进口的大米含有未经中国政府批准的转基因成分。英国研究人员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 天后,其肾、脾、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4)受网络游戏暴力倾向影响,青少年行凶杀人和自杀的案例不断见诸媒体。许多家长指责其为“电子罂粟”,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小结语: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应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1)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2)范围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当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合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我结合我国的国情设计一道探究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探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提示:从国家的角度和个人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小组书面展示答案点评小组点评答案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教师讲解得出结论 结论:从国家角度: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重视人才; 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角度: 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挑战; 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 1、科技畅想: 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未来社会描绘出你想象的蓝图(让学生针对未来的学校、教室、家庭、交通进行描述发表观点,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2、播放视频: 播放未来的一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小结语: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由你们创造。只要同学门现在努力学习,在未来,一定能把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 过渡语: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我们现在来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出现的三次科技革命。 课堂小结 结束语: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小结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b.“催化剂”(社会保证): 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社会化 c.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 a.“克隆”是什么意思?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b.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2.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