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doc_第1页
小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doc_第2页
小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doc_第3页
小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doc_第4页
小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福埔小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时间:2012-4-27 主讲人:肖家向副校长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近年来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普遍升高: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42.06%,比2000年上升9.6个百分点;初中生为78.62%,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高中生为90.35%,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看到这组数据我感觉非常的痛心,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孩子们的近视率却越来越高?作为孩子的老师、家长们我们要扪心自问,是不是因为我们小小的忽视,导致了孩子终身的遗憾?为此我们都应该敲响警钟。那么中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1做到科学用眼 (1)读写姿势要正确:人在读书或写字时,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为最佳距离。为此,桌和椅的高低要配套得当,高椅低桌或低椅高桌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写字时不要歪头,不要在行走、坐车或乘船途中读书、看报。(2)读写时间要适宜:看书、写字、绘图等用眼时间过长,容易使眼肌疲劳,导致近视。故每读写一小时左右,应到室外远眺或体育活动10分钟,这是消除眼肌疲劳、防止发生近视的有效方法。(3)光线要充足:充足的光线是保持正常视力的重要方面,不可在过暗的光线下读书写字,如黄昏、暗室等。夜间读写时,灯光不可过暗,亦不可晃动或刺眼。光线应来自左前方,避免阴影遮挡视线。(4)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电视为动态画面,观看时间过长,最易导致眼肌疲劳,引起近视。故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要控制在2小时以内,且每看30分钟,至少休息5分钟,以使眼睛得到休息。看电视的距离要适宜,一般应在2米以外,角度倾斜不宜超过45度。2坚持做眼睛保健操做眼睛保健操是预防近视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每日坚持不懈。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现在已经替代1972年版眼保健操,在国内很多城市开始推广应用,做新版眼保健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定要用食指的第二关节来刮上眼眶,对穴位的刺激比较适度;按揉四白穴时,手指不要移动,要固定在穴位处,按揉面也不要太大,连做四个八拍就可以;找准风池穴后,在局部按压时,有酸胀微痛感就对了;按压督脉穴时,一定要用指腹,上下顺序没有规定。3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身体锻炼,提倡户外活动,常晒日光,呼吸新鲜空气。生活要有规律,早起早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休息。4定期检查视力要定期做视力检查,并根据视力情况对学习、保养进行适当调整。5.吃些可以保护眼睛的食物(1)如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份,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2)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份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体浑浊的白内障病。(3)丰富的钙粉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 希望年轻的父母多给孩子吃一些有益眼睛的食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一双健康的眼睛,让未近视的孩子远离近视,让刚近视的孩子告别近视,让已近视的孩子减缓近视。福埔小学预防甲流专题讲座时间:2009-12-23 主讲人:肖家向副校长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一、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二、 怎样预防甲型H1N1流感?1.经常洗手,切断传播。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和物件接触传播。因此,我们要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2.充足睡眠,恢复体力。生活有规律,每天坚持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保持充足的睡眠是恢复体力的好方法之一。夜里的睡眠时间应该充足,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要达到89小时的睡眠时间,一二年级同学的睡眠时间则要达到9小时以上。3.勤于锻炼,增强体质。积极的坚持锻炼,既可以活跃思维,更可以增强体质要“坚持每天一根绳,跳出健康来。”当然,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散步、慢跑、做操、打球,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持之以恒,才能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4.均衡饮食,足够营养。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我们抵抗病毒的侵害。但是,不少同学在生活中存在偏食和挑食以及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这都是有害无益的,我们要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饮食上不能吃的太辣。要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肌体免疫能力。每节课后及时喝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5.关注温差,保持空气流通。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保持教室空气的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家里也应该提醒爸爸妈妈多开窗来吸收新鲜空气。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6.远离病源,防微杜渐。普通的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型流感没有明显的效果,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疫苗。一旦互相传染,将很快引起大流行。因此,我们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生猪屠宰的场所;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还要做到“十五勤”:即勤换衣、勤洗手、勤洗脸、勤消毒、勤饮水、勤进补、勤洁具、勤通风、勤锻炼、勤洗头、勤洗脚、勤洗澡、勤晒被子、勤剪指甲、勤刷牙。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甲型H1N1型流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一定能将病毒拒之门外,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福埔小学预防龋齿专题讲座时间:2010-9-20 主讲人:施雅丽老师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今天是全国第二十二个“爱牙日”。预防龋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保健工作,我们要如何保护牙齿,防止蛀牙?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应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 牙菌斑,是威胁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健康的主要“元凶”。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有效彻底地清除牙菌斑,才能保持牙齿和牙周的健康。这里所说的“一生”,是指从牙齿萌出后开始计算。牙菌斑一般会在被清除后的1至6小时内新生,因此对牙菌斑的清除每天至少要两次;在清除牙菌斑时,应特别注意牙齿邻面和龈沟等隐蔽处。要维护牙周组织健康,选择刷牙工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很有讲究。 选牙刷,刷头不宜过大,刷毛最好是软而细的优质尼龙丝(回弹力好、吸水性差易干燥、耐磨性强),刷毛的顶端应选择磨毛、呈椭圆形的,刷柄要便于把握,过细过短都不适宜。若是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就可称之为“保健牙刷”了。 选牙膏,含氟牙膏是首选。因为适量的氟化物可以降低牙釉质(俗称珐琅质)的溶解度,增强牙釉质晶体的结构强度,增强牙齿硬度,促进轻度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可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刷牙不应少于3分钟 , 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软垢、食物残渣与色素沉着、保持口腔清洁,同时按摩牙龈,增进牙周健康。刷牙的方法有很多,无论哪种方法,牙齿各面均应刷到。 目前,我们提倡较多的是“水平短距离颤动刷牙法”(即巴斯法)。这种刷牙方法可以让刷毛伸入龈沟与牙邻面,对准牙菌斑最易附着的区域,短距离水平颤动,便可有效清除牙菌斑。用“巴斯法”刷牙的人群,应注意以下要领:将刷毛置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与牙面呈45度角,水平轻轻颤动,然后顺牙缝上下刷,面面俱到不要遗漏;用刷毛的上端刷上下前牙内侧,牙齿的咬合面则要来回刷;最后别忘了刷舌头,使口气更清新。建议每天要刷牙两次,每次每个部位刷10次(来回5次),刷牙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不应少于3分钟。 如何正确刷牙第一步:先刷牙齿外表面 将牙刷的刷毛与牙齿表面成45度,斜放并轻压在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轻轻做小圆弧状来回刷,上排的牙齿向下、下排的牙齿往上轻刷,注意轻刷牙龈,适当按摩可促进其血液循环。 第二步:刷牙齿咬合面 平握牙刷,力度适中来回刷牙齿咬合面,丽齿健全护型牙刷的动感刷毛可发挥不同部位的独特作用,分别深入清洁牙面及牙间缝隙;灵活纤薄的刷头,令难以触及的后臼齿也被清洁干净。 第三步:刷牙齿内侧面 竖起牙刷。利用牙刷前端的蓝色动感刷毛轻柔地上下清洁牙齿内表面。第四步:轻刷舌头表面 由内向外轻轻去除食物残渣及细菌。让你保持口气清新。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 我国是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龋是有困难的。但近年来,糖制食品和各种饮料显著增多。应注意睡前不吃糖,从小就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近代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方法有:自来水氟化、学校饮水氟化、牙面涂氟)、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方法。 总之,龋齿发病因素是复杂的,当前还没有一种能够预防新龋发生的最有效的单一方法。因此,预防龋齿要防治结合,既控制新龋发生,又要早发现、早治疗。保证身体和牙齿的健康,可以降低龋齿的发病率。罗 山 街 道 福 埔 小 学预防龋齿专题讲座2010年秋罗 山 街 道 福 埔 小 学预防甲流专题讲座2009年秋罗 山 街 道 福 埔 小 学保护视力专题讲座2009年春罗 山 街 道 福 埔 小 学预防手足口病专题讲座2010年春福埔小学预防手足口病专题讲座时间:2010-4-9 主讲人:肖家向副校长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最多可达到21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2、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与病源接触的机会。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每日刷牙。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因此充足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在日常生活中不食不干净的食物,所谓不干净的食物,主要是指来源不明、长期存放或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1.勤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第一道防线。另外勤饮水可以使黏膜保持湿润,增强抵抗力。同时,勤饮水还便于及时排泄体内的废物,有利于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勤通风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可稀释减少致病的因子。 2.在传染病源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要去集市公园等人口密集的场所,也不要乱买不合格的东西吃。 3.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眼下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大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安排运动量。每天我们都应坚持做好课间操,积极上好体育课、活动课。 4.注意环境卫生,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我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环境卫生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有急需要改进的是:平时环境卫生的保持,不要随意乱扔废纸、乱丢食品包装袋等,希望所有的同学用我们的举手之劳,维护我们整洁的环境。 5.调整好心态,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对各类传染性流行病我们应正视它的存在,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们有传染性,对生命健康会带来一定威胁。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只有以健康的、科学的良好心态生活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免遭侵袭。 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也是做人的责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讲究卫生就是最基本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只要我们时刻谨记,并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福埔小学预防水痘专题讲座时间:2012-11-12主讲人:施雅丽老师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水痘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水痘的发病症状 该病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水痘与天花有很大差别:天花全身反应重,始即39-40度的高热,热度下降后发疹,皮损中央有明显的脐凹,颜面增多,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主要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15天左右)。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由于近期是水痘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水痘,该校特意举办了此次讲座。会上,林医生运用图片、文字等资料,对水痘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针对水痘的症状,就如何进行辨认水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最后,对水痘的预防提出了“三勤”要求:一要勤洗手,以免交叉感染,二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三要勤打扫,保持环境整洁。通过此次讲座,学生掌握了预防水痘的方法,这是该校安全教育的又一举措。罗 山 街 道 福 埔 小 学健康伴我行专题讲座2011年秋福埔小学健康伴我行专题讲座时间:2011-9-15 主讲人:肖家向副校长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 暑假过去了,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流感做好预防准备,尽快把散了的心收拢回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规律,同时饮食也要注意科学、卫生,并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以便健康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 由于大多数人对流感认识不足,往往直至严重流行时,才引起重视,但此时再进行预防为时已晚。因此,我们要尽早做好流感预防的应对工作:一是在上课时,要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流畅,即使天气较冷,也要打开一两扇窗户透气。二是我们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网吧等地方,以减少受传染的机会。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加强体育运动,积极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此外,抵御流感还有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注射流感疫苗。现在较为有效的一种流感疫苗就是“防感灵”,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检定。通过对各年龄段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防感灵”适合中国人接种,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 暑假期间,我们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往往比在学校时胃口大增,而当重新入学时,由于注意力又集中到学习中来,一旦疏忽,就会因进食时间不定、饥饱不均,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难免会影响到学习。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这样有利于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形成有规律的蠕动;而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要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更不要边吃饭边看书,否则会造成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严重时还会引起胃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 此外,我们的膳食营养安排应适应其生理、心理的特点,除了保证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我们繁重的学习任务而需要供给额外的营养,以达到三餐饮食营养全面、合理和平衡。每餐应有荤有素,也可以粮、豆、菜混食。主副食品搭配要适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要食用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以保证机体的需求。秋冬是疾病好发季节,平时,要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卫生习惯,不吃变质及不卫生的食物,以防病从口入。 入学后,我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我们读书时很专心,并认为没有废寝忘食就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其实不然,一些研究表明,只有长期坚持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方可使神经活动过程变得更加均衡和灵活,才能保证大脑的健康和智力的充分发挥。如果生活没有规律,想学习的时候心静不下来,想活动的时候又不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那么,每进行一项新的活动,都要付出意志上的超常努力,这就必然会加重大脑的负担,引发脑疲劳,学习效率也就难以提高。由于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烦恼,无形中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在入校后,一定要把放飞的心收回来,对一天中的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等做出科学的安排并严格执行,让学习和休息协调、规律地进行,这样做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效率自然能够随之提高。 让我们大家齐动手,预防传染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充满欢笑!罗 山 街 道 福 埔 小 学预防禽流感专题讲座2011年春福埔小学预防禽流感专题讲座时间:2011-4-20主讲人:施雅丽老师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操场 内容: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