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按所供多音字的字音组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参(cn) 参拜 参天 参校 参股 参差B . 行(hng) 行话 行文 行距 行列 行家C . 薄(b) 稀薄 鄙薄 日薄西山 薄命 薄情D . 晃(hung) 晃悠 晃眼 晃荡 摇晃 晃动2. (2分)请选出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个句子关联词搭配错误。B . “李白的诗大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句子标点使用正确。C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乡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历史上,贺兰山一直是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融合、交流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有着重要的战略和文化价值。B . 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产生氧气,给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C . 充满民族特色的“包头创梦号”全彩绘飞机飞行国内外400多条航线,将包头之美、草原之美展现给了全世界。D .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诵读及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艺术创作的经典美。4. (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B . 滨海学校举办了以翰墨飘香为主题的书法大赛,张明夺得了第一名。C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D .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 (2分)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 .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情境,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 . 全诗浓墨描写景物,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C . 诗歌描绘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D . 颔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颈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于石5月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28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备受人们关注。体重仅有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励志女孩”所传递出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这启示我们,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要励志,立鸿鹤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廊清了成长航道,勉励每个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邓小平18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16岁到延安插队,29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_。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当代青年更应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中,既涌现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时代榜样,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蜂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才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难免也有人丧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罔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网络,得过且过;有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人眼球要知道,丧失理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吧!这样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人民日报2018年5月22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做新时代奋斗者。 7.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但每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和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没啥,就是想静一静。”父亲说。“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异国4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1) 通读全文,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作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人物心理)(3)“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对于本文所说的“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体验谈谈想法。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 , 而备失势,众寡 , 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众寡:人数少。建:提出。吴会:吴国。宿:平素;一向。(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_)乘胜克捷(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9. (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顷岁 ,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 , 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选自东坡志林)【注释】顷岁:近年来。孙莘老:人名。乘间:乘机,乘着间隙。自工:自然就精妙了。患:毛病、弊病(在于)。疵病:指文章毛病。指擿(t):批评指正。(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_多做自能见之_唯勤读书_故尤有味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 (7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_”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现实。 (2)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 (3)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 (4)“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可翻译为:_。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当前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对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手机阅读对读者和对出版行业的改变其实刚刚开始,手机阅读所呈现的社交化、交互式阅读特性以及丰富的阅读体验注定会对年轻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手机阅读基本上免费,也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阅读方式更加式微。材料二:手机阅读在年轻人中的风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阅读行为、模式、内容,甚至对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手机阅读的特征是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信息获取超越知识习得、新闻关注超越文学感受、娱乐追求超越理论探讨,具有高度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的特质,这导致了年轻人图书阅读量减少,缺少耐心,不容易实现深度阅读。材料三:(1)当前阅读现象存在哪些显著特征? (2)上图是题为“手机族”的漫画,请介绍漫画内容,并为这一群体拟一条警示语。 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12. (1分)海伦凯勒是_国女作家,教育家。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利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_(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本文就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13. (10分)名著积累。 选段一: “没有用处!”【甲】 激动地回答,“那么,先生,您认为由我收集起来,这些财富是丢了吗?照您来看,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谁告诉您说我不会好好地利用它们呢?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您不明白吗?”( )选段二: 【乙】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 )选段三: 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丙】明白了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1)以上三段选文分别出自哪部名著?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相应的括号。A 红岩 B海底两万里 C骆驼祥子(2)选文中的人物分别是: 【甲】_【乙】_【丙】_(3)请根据选段一中人物的语言,概括叙述一个能够证明他言行一致的事例。 (4)如果【甲】要用收集的财富资助他人,你建议资助【乙】和【丙】中的哪一位?并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