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6)(北大附中)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线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脉脉(m m)立仆(p)长歌当哭(dng)禅让(shn)B:蛰居(zh)曲折(q)桀骜(o)端倪(n)C:憧憬(chng jng)菲薄(fi)嫉恨(j)蹊跷(q qio)D:吝啬(ln s)踌躇(chu ch)拓片(t)气馁(ni)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锲而不舍 肆无忌惮 刚愎自用 鞠躬尽瘁B:磬竹难书 挑拔离间 谈笑风生 草菅人命C:别出新裁 卧薪尝胆 原形毕露 迫不急待D:纷繁芜杂 残羹冷灸 甘拜下风 层峦迭嶂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二环路重新修复时,选定前门大街为防裂_区,以为北京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新的依据。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水灾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的损失,_最重要的问题是保住生命,重建家园。虽然谁都没见过凤凰,但人人都把凤凰视为一种吉祥鸟,传说这种鸟只有在_时才出现。A:试验 沟通 现实 盛世B:实验 沟通 现时 盛世C:试验 勾通 现实 盛事D:实验 勾通 现时 盛事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B:她从小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C:三十年前,他学建筑,我学法律,如今我们异曲同工,为开发地区经济贡献力量。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学习教育要抓好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抓好了,关系到能不能对下个世纪提供大量后备人才。B:华西村能有今天的面貌,靠的是村民们艰苦创业取得的。C:“熟读胸中自有,多写笔下生花”是古人学习汉语的宝贵经验。D:经过半年多的围剿,4个犯罪团伙全部被捣毁,同时抓获案犯76人。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清澈的,_A: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集中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B: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C: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7、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B: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刘禹锡唐代诗歌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中国当代诗歌8、对下面这首唐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寒 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A:“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描绘了长安无限春光,渲染了深远迷蒙的意境。B:第二句中一个“斜字,活画出柳枝在春风中随意飘荡,轻盈飞舞的情态。C:“传蜡烛”描绘了寒食傍晚从皇宫向高官府第流淌着跳动着温暖与光明。D:第四句中的“轻烟”生动地描绘了柳絮如烟,翩翩起舞,弥漫空中的情景。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于诗中,共同构成了动人意境,颇有艺术辨证法,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2分)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社)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10、对下面这首现代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纸 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她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1923年8月27日A:诗的第一节,诗人从自己充满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看似平淡的四句诗,却为感情喷发做了铺垫。B:诗的第二节,写纸船的去向总不合自己心愿,但自己仍不灰心,至于希望纸船去什么地方并没有点明,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C:诗的第三节“卒章显志”,诗人设想奇特,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之情。D:这首诗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诗行较长,语调缓慢,也与绵长的思念相协调。二、文言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活用方式相同的是:( ) (1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ABCD1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暮寝而思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C阀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3、下列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陈涉者,阳城人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贾生,洛阳之少年。14、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用原文回答)(2分)答: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20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1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桓侯故使人间之(扁鹊)。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17、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3)密诱问,乃知其郡督也。(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C(1)与(2)不同,(3)与(4)相同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18、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 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2分)(1).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3)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4).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5)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6)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A(1)、(2)、(4) B(1)、(5)、(6)C.(2)、(3)、(5)D(3)、(4)、(6)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B. 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C. 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D. 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三、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21-24题(10分)美感和联想联想是就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到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就是好例,由罗裙与欢爱者相近,芳草又与罗裙颜色类似。意识的活动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起联想。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在大多数的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比如我现在从“火”字出发,就想到红,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鲤的诗,鲤鱼,孔夫子的儿子等等,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我自己在另一时境或是换一个人,“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少有勾搭,即被牵拌,未登九天,已入黄泉。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回忆。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据一派心理学家说,对颜色的偏好也是联想的作用。红色使人觉得温暖,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许多小孩子和乡下人看画都是欢喜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是欢喜画里面的故事,乡下人欢喜把孟姜女,薛仁贵、“桃园三结义”的土糊在壁上作装饰,是因为他们可以提起许多有趣的故事的联想。我和朋友们到画馆里看画,见到他们所特别注意的第一是几张有声名的画,第二是有历史性的作品,象伦勃朗所画的老太公和老太婆,和后期山水风景之类的作品,他们却不悄一顾。此外又有些人看画(和看其他一切艺术品一样),偏重它所含的道德教训。哲姆士在一部书里说过有一次见过一位老修道妇,站到一幅耶稣临刑图前合掌仰视,悠然神往。旁边的人问她那幅画何如,她回答说:“美极了,你看上帝是多么仁慈,让自己的儿子被牺牲,来赎人类的罪孽!”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钟子期听伯牙弹琴时,惊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颀在胡笳声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苏东坡形容箫声说: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些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这个问题可分为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争辩就是在文艺思潮中闹的很凶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第一流的文艺作品都必须有高深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但是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此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有些情节能够唤起富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从前人的“思无邪”,“言之有物”,现在人所谓“哲理诗”,“宗教艺术”,等等,都是侧重文艺的内容和文艺的无关美感的功效。而近代形式派则提出“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就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人物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到它的颜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故事。假如你看到这派的作品,你起初只望见许多颜色凑合在一起,须费过一番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的是房子还是崖石。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这两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究竟何去何从呢?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我们通常的联想往往是一种展转不止的乱想,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容易涣散精神,不专一。所以虽然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了讲,不过关于美感和联想这个问题,_。21、针对第一、第二段以下不属于联想产主的原因是( )(2分)A 由于两种事物在性质上相类似而生联想B 由于两种事物在经验上相接近C 在大多数的情境中联想是自由自在,飘忽不定的。D 意识的能力使联想几乎能够无处不在22、依据作者的思路,以下关于联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每个人的联想对每一个事物都有可能决然不同。B联想在欣赏音乐中对人的影响大于它在人欣赏绘画和诗歌时的影响。C欣赏音乐所得到的感受不过是重又欣赏了音乐唤起的联想,而不是美感。D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感受到美感大都来源于联想23、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 )(3分)A人们对艺术品的鉴赏往往因联想而产生了某种快感,与美感是不同的。B人们对艺术品的喜好,大多不是在艺术本身内寻求它的艺术价值。C联想十分有助于我们欣赏艺术品。D古代文学大师对于音乐的鉴赏不是艺术的欣赏。2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推断出作者的倾向,选择最恰当一项填在文段横线上( )(3分)A我们反对形式派的主张。B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C我们既反对形式派的主张,也不赞成内容派的主张。D我们既不反对形式派的主张,也不赞成内容派的主张。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31题(18分)(一)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实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己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二)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A我还不料,B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C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D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他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5、在第一段中,作者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作者为什么“踌躇”?(3分)26、第二段中,作者写了刘和珍与自己认识的经过。刘和珍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2分)27、第二段中,作者反复说“(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与后面的哪些内容相联系?作用是什么?(3分)28、“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什么?(2分)29、横线上面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2分) A_ B_ C_ D._30、“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和“沉默啊,沉默啊!”分别属于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31、“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作者认为“缘由”是什么?下面四个选 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B.“缘由”就是反动文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蒙蔽了广大人民群众。 C“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拿起屠刀,残酷镇压,人们不敢反抗了。 D.“缘由”就是人们保持沉默,并在沉默中趋于灭亡,没有反抗的力量了。五、(9分)32、将下面这个长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句子。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更改: (3分)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_33、在下面划线的地方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前后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6分)诗歌的感情想象的成分较多,比较注重情调,比较近于音乐,且大多有韵律;散文_。(2分)散文很象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象一个人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诗歌很象_ (4分)六、作文(任选一题, 60分)一,题目:秋魂注意:1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二、题目:心灵底片注意:1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2不少于800字。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7)(北大附中)试卷分数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难度0.666。试卷分为三个板块: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比例为35:25:4。试题内容以课内为主,阅读板块内部分约占分值的三分之二,课外部分约占三分之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注出文中加线字的读音(2分)曲: 娜: 霎: 脉:2、概括地说,这段文字写的是_的景致(不超过10个字);具体地说,这段文字描写的景物有_。(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34题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我在这里也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3、文中是谁向谁“讨奖赏”?(2分)答:_。4、“摩登”一词针对的是_的社会现实。(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6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晚、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5、这段文字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它的主干是:_。(2分)6、“过去那样”指的是( )(2分)A、用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掩盖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B、物质决定意识C、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D、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我在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我对于这些,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也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7、依照课文在横线处写出缺漏的词(4分)_8、文中表现作者对噩耗“竟至于颇为怀疑”态度的词语有_(写出三个即可)(2分)9、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对噩耗怀疑的态度?(2分)答:_阅读江行的晨暮回答1014题美在任何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地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在众星的点缀里,长庚星注闪耀得像一盏较远的电灯。一条水银色的光带晃动在江水之上,看得见一盏红色渔灯。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一条趸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点。模糊的电灯,平时令人不快的,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反而是美了。在它的光围下面,聚集着一些人形的轮廓。不过,并听不见人声,像这条划子上一样。忽然间,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顺流而下,没有声音,像一些巨大的鸟。一个商埠旁边的清晨。太阳升上了有二十度;覆碗的月亮与地平线还有四十度的距离。几大片鳞云粘在浅碧的天空里;看来,云好像是在太阳的后面,并且远了不少。山岭披着古铜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画意的。水汽腾上有两尺多高。有几只肥大的鸥鸟。它们,在阳光之内,暂时的闪白。颜色十分清阔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江水由船边的黄到中心的铁青到岸的银灰色。有几只小船在喷吐着烟;在烟窗的端际,它是黑色;在船影里,淡青、米色、苍白;在斜映着的阳光里,棕黄。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多彩的。注长庚星:我国古代指傍晚出现在西方的天空的金星。10、这篇散文写了几个场景?地点与时间各是什么?作者描写场景是为了表现什么?(5分)答:_11、结合语境解释“在众星的点缀里”一句中“点缀”一词的含义?(2分)答:_。12、为什么文中说“在这时候,在这条趸船上,反而,不仅是悦目,反而是美了”?(2分)答:_。13、为什么说“黝黯的帆船顺流而下”,“像一些巨大的鸟”?(2分)答:_。14、文章结尾说“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多彩的”,文章是以哪些景物表现“多彩”的?请最少找出其中的三种(2分)答:_。 二、文言文阅读(25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充分表现了烛之武卓越的外交才能。他善于揣摩秦穆公的心理,用雄辩的议论说服穆公退兵,先指出亡郑不但于秦无益,反而于秦有害:_;再指出舍郑于秦有益:_ ;最后,在列举晋背信弃义的例证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亡郑必将祸及秦国:_。16、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国语、战国策都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品。其中,左传是编年体史书,国语和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B、左传是为春秋时期鲁国编年史春秋作注释的书。国语和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料的汇编。C、左传和国语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订。战国策的编订者是西汉史学家刘向。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都选自战国策。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读音相同的一组(2分)( )(缺失)18、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缺失)19、选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缺失)20、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灭亡郑国而给郑国增加土地呢?B、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意见,恐怕还不算晚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蒙蔽您的人太多了D、君过矣,不若爱长安君之甚 您错了,(我疼爱燕后)不像疼爱长安君那么厉害。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2124题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而去。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令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乎?”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而为民,卒不加劾。 孙樵书何易于(注)榷管: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矧:何况,况且。21、解释文中加线词语(2分)为: 从:引: 会:22、选出加线词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2分)( )A、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 B、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C、方春,百姓不耕即蚕 D、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而去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译文:_。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译文:_。24、选出与文意不符的一项(2分)( )A、刺史崔朴乘春出游,索民挽舟,本已为常例。B、何易于亲为刺史挽舟,使刺史惊问;接下来的回答更使刺史羞愧而逃。C、益昌百姓私自开山种茶,盐铁官奏请朝廷加以处罚。D、何易于甘冒流放海裔的危险,纵火焚诏,表现了刚正与爱民的品质。 三、写作(40分)25、人生活在世上,不能不与人交往,发生感情碰撞,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或是值得回忆,或是令人沉思。请以你我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人称与题目一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8)一、(2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岱宗(di) 温馨(xn) 隽永(jun) 游目骋怀(chng)B、伫立(zh) 糟粕(b) 租赁(ln) 一傅众咻(xi)C、和煦(x) 菲薄(fi) 揣摩(chui) 长篇累牍(d)D、慰藉(ji ) 肄业(s) 驾驭(y ) 残羹冷炙(zh)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淅淅沥沥 栩栩如生 层峦迭嶂 云蒸霞蔚B、寻章摘句 甚嚣尘上 鞭长莫及 风弛电掣C、中流砥柱 冠冕堂皇 民生凋敝 完璧归赵D、立杆见影 殒身不恤 过犹不及 实事求是3、 选出下列加线的词语在句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A、 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 他这人聪明伶俐,真是八面玲珑。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C、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老汉柱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踯躅在田野上。D、 这复杂辗转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七个多小时。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4、 下列句中加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B、 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C、 街街巷巷熙来攘往的人群,有说有笑,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欢乐的气氛。D、 联欢会上,他俩的相声表演风趣幽默,逗得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5、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晴朗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B、 这里的高山、密林,城镇、村落,哪里没写过可歌可泣的故事呢?C、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可结合思考和练习仔细体会。D、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宣部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B、当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时,大家立刻产生了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C、 每班有比赛任务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D、 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7、 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校园的中央是澄清的小池,池旁有一座白色的圣母石雕,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 校园的中央是澄清的小池,一座白色的圣母石雕立在池旁,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我们现在才把它完全展开,露出它最精彩的部分。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它最精彩的部分。A、 B、 C、 D、8、下列四组句子都运用比喻修辞格的一项是A、 我走在大街上,轻松愉快,像一个没事人一样。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了海边。B、 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名叫自然。C、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就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它仿佛在招呼上游来的客人说:你看,这就是巫山巫峡了。D、 晋祠流水如碧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首。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楚辞离骚天问等。屈原作品想象力丰富,辞采华美,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C、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后来“二十四史”都沿用这一体例;北宋司马光所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史书。这两部史书都是通史。D、世界文学名著上尉的女儿战争与和平包法利夫人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分别是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莫泊桑和契诃夫。10、 对下面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A、 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 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C、 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D、 这首五律从赞诗发端,以“论文”收结,情真意切,用语隽永。二、(10分 每小题1分)11、 文言文基础知识:(1)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臣愿奉璧往使。 B、璧有瑕,请指示王。C、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D、五万兵难卒合 。(2)下列句中加线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3) 下列句中加线词 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璧有瑕,请指示王。B、 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C、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D、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4) 下列句中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此帝王之资也。C、 刘备天下枭雄。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西河”,指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B、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之为“江表”。)C、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西”,指嘉峪关以西地区。)D、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中国”,指中原地区。)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2、 默写。将原文相应内容填入文中横线上。(写在答案纸上)13、 下列句中加线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秦王之威A、 廉颇闻之 B、不忍为之下C、 徒慕君之高义也 D、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4、下列句中加线字“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以相如功大A、 徒以口舌为劳 B、 夫以秦王之威C、 徒以吾两人在也 D、 挟天子以征四方15、 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6、 根据第四段划线内容,写出一个成语_三、(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1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盘龙区毕业考数学试卷
- 宁波四下数学试卷
- 罗平县中考数学试卷
- 凉水井小升初数学试卷
- 家具产品包装设计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强振加速度仪项目建议书
- 医学知识业务培训课件
- 2025年网络营销策略总监专业能力测评试题及答案
- 出行安全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机器人传感技术原理与应用 》 课件 第5-8章 力触觉传感器 -多传感数据融合
- 产品方案设计模板
- 产科手术麻醉
-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练习题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新时代青年做好新时代使命担当人
- 2-U9C操作培训-MRP运算
- 【上海市塑料探究所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8200字】
-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综合体系华润置地北京
- 《核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隔振基础测试技术导则》
- 第八章-高级土壤化学之土壤的氧化还原化学
- 市政工程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