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德与邓季惺.doc_第1页
陈铭德与邓季惺.doc_第2页
陈铭德与邓季惺.doc_第3页
陈铭德与邓季惺.doc_第4页
陈铭德与邓季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铭德与邓季惺:悲情坚韧的新闻伉俪在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史上,如果没有陈铭德和邓季惺的名字,那么,就会有严重的缺憾;同样,在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如果没有他们的史迹,那么,这部新闻思想史将显得不完整。与同时代的的民间报人相比,这对”新闻界的右派夫妻”,他们走向自由主义的历程远比别的报人要艰辛、曲折和痛苦得多陈铭德和邓季惺创办了新民报,并始终把握着它的“民间方向”,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坚韧执着的把这张以“作育新民”为其宗旨的民间报纸导向了自由主义的航道。很长时间,新民报根本无法做到像大公报那样的奔纵放达、“为所欲为”。原因何在?就在于其身后站着一个拥兵自重的赳赳武夫!抗战前夕,陈铭德应邀在南京以我国的新闻事业为题,做了反极权主义的新闻思想的发挥,以及对自由主义新闻前景的乐观憧憬。随后,邓季惺与他前往日本考察读卖新闻,回国后更坚定了新民报的民间立场和自由主义方向。由此,使他们在思考和行事上常常与“政府”和各党派政治集团意见相悖,并不断使自己陷于尴尬。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在中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报人,必须提着脑袋时刻与魔鬼周旋。他们感到悲哀的是,好不容易盼到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民主与和平刚刚露出微光之时,自由主义报人的处境却愈加险恶。他们确实想以之时精英的身份留在民间社会,但他们却又幻想以“选举”的方式进入现实政治系统,进而通过参与制定“出版法”来保证眼论出版自由。在国共两党武力斗争的年代,他们提出了“中间偏左,遇礁即避”的方针,但结果却是“左右为难”,始终不得要领他们的墓碑上刻着赞美他们一生业绩的颂词,其中官方对他们“毕生追求新闻自由”作了充分的肯定一、大事记:1929年9月9日,新民报正式诞生于南京,陈铭德被推举为社长。报纸取名“新民”,大有再创民报,“作育新民”的理想追求。1933年1月,陈铭德和邓季惺在北平结为夫妻,他们为新民报阐释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想把“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通过这张报纸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该报纸在创刊后的相当一段时期,一直受到四川军阀刘湘的控制,无法施展起作为民间喉舌的抱负。直到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才得以摆脱这种不自由的尴尬。抗战8年中,新民报陈铭德、邓季惺的艰难操持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在坚持自由主义办报方向的同时完成了现代企业进程。1945年底,因卷入大公报与新华日报间笔战而招致批评。1946年11月,陈、邓二人双双当选人国大和立法院,希望能促进“宪政”、制定“出版法”来保证公民及自由主义报人“言论自由”的权利,结果碰了一鼻子灰。1947年4月,陈铭德制定了新民报“五社八版”言论编辑方针,继续恪守自由主义立场。1948年7月8日,南京新民报社被查封,陈、邓二人被“党国”诬蔑为“匪谍”。1949年2月,新民报北平版被解放军接管,宣布与总经理陈铭德脱离关系。同年4月,邓季惺在中共作家夏衍安排下抵达北平,主持北平报务;同年5月,陈铭德亦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秘密潜回上海。5月27日解放军进入上海,在军事管制委员会查明经济来源后,定上海版为“民营报纸”。同年7月,新民报成都版和重庆版先后被国民党劫掠。1953年初,上海新民报与亦报合并,易名为新民晚报,陈铭德任社长,邓季惺为顾问;该报由全盛时期的“五社八版”变为上海版而告终。其编辑方针亦入乡随俗,不再与自由主义有任何关联。不久,赵超构被任命为新民晚报总编辑,陈、邓二人均以政协委员的身份频繁参加开会、观光之类的重要事务不再与报务有涉。1957年5月,本来与新闻界毫无关系的他们,突然被邀请为“老报人代表”参与大鸣大放,结果双双被打为“右派”。1978年平反后,陈、邓同时被邓小平提名任选为第五届政协委员;同年10月,陈铭德任“民革”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增选为中央常委。1982年,二人同时被邀任新民晚报顾问。1988年二人又被选任为第七届政协委员。1989年2月21日,陈铭德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1995年8月29日,邓季惺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二、自由主义之累1929年,陈铭德约请张友鸾担任报社总编辑,从此,才打开了局面。张友鸾是邵飘萍的学生,深受绍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坚定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年轻报人。此时,新民报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办报方针”:以青年人为主要读者,在尽量发表国民党和四川省有关方面的消息外,更广泛登载一些传播新思潮且能争取青年人阅读的内容。1930年9月9日,陈铭德在新民报两周年纪念专刊上撰文,提出以“四事”与同仁共勉,这实际是新民报草创时期具有淡淡的自由主义色彩的办报宣言:一、传达正确消息;二、造成健全舆论;三、促进社会文化;四、救济知识贫乏。绝不能将民营之新民报“官报化、传单化”但这并非易事,它从创刊到1938年刘湘去世,长达十年中,一直没有真正摆脱过刘湘的阴影,究其根本在于其经济上的不独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期,中国的自有知识分子和民间报刊在思想观念和政治追求上悄悄的向着自由主义的立场回复。同年12月15日,蒋介石迫于党内反对派系的压力宣布“下野”。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代表云集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情愿政府出兵抗日,与军警发生激烈冲突,学生代表被捕。当晚,陈铭德与报社同仁惊闻国民党中央开会,张道藩等人主张将被捕学生处死。情况危急十分,陈铭德撰文社评揭露黑幕,而正是由于陈铭德的节外生枝,张道藩等人的图谋终未得逞,但引起“党国”及其喉舌中央日报的极度不满。为混淆视听,这张第一“党报”竟说当日被军警击毙并推落南京珍珠桥下的情愿学生是“自行失足落水”,而新民报在披露事实真相时,还悲愤的刊诗,其中两句写到:中央日报门前?不知冤鬼多少。随即,中央日报将新民报告上法庭,终在学生的声援下“党报”退而作罢。在此之后,陈铭德接二连三的接到警告和威胁,面对极权政治的压力,新民报并未屈服。12月20日,在学生应有之觉悟的“星期评谈”中幽默的说:“青年学生之责任,乃在唤起广大民众共同对外;其对于政府,不过以民众力量,采取有效方法,以监督其不敢卖国与不敢误国而已。”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由此加强了对新民报的检查和压制。在11月15日,国民党中宣部停发每月给新民报的800元,更将其使劲向前推了一把,最后,将陈铭德彻底推向了民间报纸所应有的自由主义立场。三、公开的对峙与委曲求全1935年6月,罗成烈担任主笔,重新举起“社评”这面自由主义的旗帜。对学潮的声援和对学生的同情,是新民报借机发表其自由主义意见的一大由头。1935年12月,新民报连续发表社评文章:北平学生万岁、为北平市学生运动敬告全国青年和再论学生运动等,批评”政府”,支持“保持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和爱护国家民族的天赋人权”的学生运动,因而引起“党国”的百般记恨。尤其是在接连刊登了首都妇女救国会和南京学术团体救国联合会筹备处的“寻找学生代表启事”后,更是“授柄”于“党国”。12月26日,在给新民报以停刊三日处分的同时,南京警察厅又把陈铭德拘留起来,还以邓季惺威胁他,当时邓季惺在妇女救国会。他们死不悔改,被放出来之后,一如既往的支持学潮,关注民生,争取舆论自由,仅在那段时间,新民报编接二连三的声援公务员被裁、灾区流民困苦以及大学生就业等社会问题发表了论失业情愿、再论失业问题、为灾民请命、大学生就业运动,以及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新出版法出台的批评,因而导致“党国”宣传部监察机构对它的严厉监控,报纸“开天窗”更是家常便饭。如1936年,由于纪念“九一八”的社评和副刊文章被扣,陈德铭指示编辑部同时在两个巨型天窗嵌入“请看新民报言论正确消息灵通”十三个不屈的大字,以示对抗。第二天,副刊中又专门刊发施白芜先生的曳白记,对“党国”检查手段之卑鄙无耻做了辛辣的调侃和挖苦。在对“七君子事件”的连续报道和点评中,陈德铭和他的新民报更显自由主义风采。而在纪念鲁迅先生的社评文字中,更将该报的思想批判引向客观和深刻,而这种价值批判甚至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也是卓越、清醒和令人信服的。1936年早春,陈德铭先生应邀在南京“冬令讲学会”上以我国的新闻事业为题,做了反极权主义的新闻思想的发挥和对自由主义新闻前景的憧憬之后,由夫人邓季惺和报社经理张君鼎陪同前往日本。表面上,他的直接目的是向日本的读卖新闻社购置一台旧轮转印刷机,但其真正的目的却是借机考察这张日本的自由主义大报的办报思想和经验。这次东渡考察,使夫妻两人更坚定了新民报的民间立场和自由主义方向。1936年夏天,陈铭德正式邀请夫人邓季惺参加报社的工作,担任副经理职务:邓参与新民报的经营管理后,对财务会计和发行、广告、印刷等业务建立了一系列科学严格的制度,使报纸逐步走上了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并促成其改为公司。在当时的形势下,既要找些人来挡风遮雨掩护这个事业;又要合作的人不过分干涉新民报的内政,好让我们还有点“自由”。四、南京旧姿态与重庆新面貌1938年1月15日,新民报重庆版“以南京旧姿态”和全新的精神面貌与大后方的读者见面了。这时,陈铭德与张恨水和一度离开的张友鸾取得联系,约请两位先生参加报纸的编辑策划工作。稍后,张慧剑和赵超构也相继加盟进来。“三张一赵”的会师不仅壮大了陈铭德的办报力量,而且还标志着这个自由主义者群体的又一次全新组合与登台亮相。在陪都的八年中,有几件事不可不特别提出来讲一讲:一是报社人员的壮大,到1942年,人员就已经增加到200多人,这期间的主笔先后有罗成烈、赵超构、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姚苏凤、崔心一、方奈何等人,均是当时有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二是自由主义的兼容并包气度壮大了作者群体。三是采编队伍的空前壮大。四是在抗战中逐渐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企业进程,“大踏步走上了为民族资产阶级服务的道路”。正是由于做成了这几件大事,新民报努力在意识形态上鼓吹民主宪政,对国民党包办的参政会、省市参议员选举等进行了讥嘲和抨击;并且对国民党官僚资本对民营企业的种种管制和束缚政策进行了持续的批评和规劝。不过,鉴于抗战时期的特殊性,新民报和大公报等民间报纸一样,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着想,社评自然不如抗战前锋芒毕露;加上战时国民党宣传部和军警对新闻控制的严密,一般而言,社评往往多谈国际少谈国内,评远不评近。陈铭德和新民报骨子里的自由主义使其在行事和思考上常常与党派政治集团利益不合,并常常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例如:皖南事变,充分暴露了中国自由主义思想上的尴尬和精神上的先天不足。再一次是1945年11月,新民报所介入的大公报和新华日报的那场政论。陈铭德几十年后亦认为“要变不要乱”的主张,在当时确实反映了“某些中间阶层人士对时局的看法”。有一次,党国严词问还想不想开门,这样搞下去不仅报馆会关门连你的小命都说不定要出现问题。陈回答说:“那就让他们把我杀死好了。”五、中间偏左,遇礁即避严格意义上讲,陈铭德和邓季惺之所以这样顽固坚持其自由主义立场,之所以不听“党国”的招呼,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背景在鼓舞和鞭策着他们这就是自由主义者为中坚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战后“如同火山一般喷发”形成空前绝后的“参与爆炸浪潮”。在当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参政的三种模式中,他们都似乎沾边,但又有明显相异之处。1946年,两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所谓的国大和立法院选举,并双双当选:他们幻想能插进所谓的国家机关,凭借制定“出版法”来保证言论出版自由。再如,他们确实是以知识精英的身份留在民间社会与政治系统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绝然不同于梁漱溟等人。他们以民间报人的良知,以文人论政的智慧和勇毅,与政治系统保持者若即若离的关系。又比如,他们反对党派政争,主张自由和中立,但并不是毫无政治倾向性。战后,迫于“形势”他们无可奈何的确定了“中间偏左、遇礁即避”的办报方针。陈铭德和邓季惺与三种模式均沾边,实在是透露出了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处于国共政治斗争拉锯战中的尴尬和无奈。六、几个纲领性自由主义宣言新民报南京版1946年“双十节”发表复刊词主张它是一张信奉自由主义原则、矢志坚守民间立场的报纸。它所尊崇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可以说是正宗的自由主义原则。如:反对暴力解决政治争端,呼吁国内和平;反对极权政治,主张民主自由;反对一党专政,提倡多党协商;反对外交上的一边倒,主张理性外交等等。特备是他对民盟的批评,以及它郑重声明要坚持“不偏不倚,表达舆情,取舍好恶,决于读者”,“要做一个纯民间性的报纸”,明显将自己的自由主义水平提到了当时观察和大公报等民间自由主义报刊的高度。事实上,早在抗战胜利之初,新民报在南京版日刊发表复刊词之前,他就已经“自由化”的非常厉害了。在它所属的上海版、北平版、南京版、重庆版、成都版的版面上,特别是在他的言论文章里面,主张“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反对一党专政、主张多党协商”;“向往英美的政治民主、苏联的经济民主”等等,他成了他思想观念的基调。而希求在国共两级争雄时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第三条道路”,更是成了他急切的向往。但是,南京版日刊的复刊词毕竟还“自由”的不太彻底,其中所谓“我们服膺三民主义,决不信奉共产主义;我们拥护政府,但确不满现状”等字句,就明显与自由主义相悖,至少在表情上显得有些暧昧。稍后上海版的复刊词就更进一步,首先,他毅然扔掉了“服膺三民主义”和“拥护政府”的陈词滥调,同时也扔掉了他的捏捏诺诺,谈到自己的立言态度时大义凛然。1947年4月14日,新民报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举行了董事监察联席会议这是新民报发展史上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会议除了通过了总管理处设置总编辑,由彭革陈担任的决定外,还通过了由罗承烈、赵超构、彭革陈合拟的五社八版总的言论编辑方针,这实际上是新民报具有自由主义最高水准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这次董事会上,陈铭德还提出了本报言论编辑方针总检讨。他着重指出:“过去各版连续出毛病,在于各自为政;个人有自由,报社无自由,而作风上偏于幽默讽刺,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