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 环境环境的定义 1 一般定义2 环境科学所指环境3 生态学的环境定义4 环境法中环境定义 环境保护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 包括大气 水 海洋 土地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 试行 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大气 水 土壤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动物 野生植物 名胜古迹 风景游览区 温泉 疗养区 自然保护区 生活居住区等 续第一节 二 环境问题1 定义 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失调 危害2 起因 自然 原生 人为 次生 3 种类 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八大公害 全球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 北极 臭氧层破坏 酸雨 生物多样性丧失等4 我国的环境问题A 环境污染 2003环境污染严重形势堪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占41 7 全国酸雨污染03年度呈加重趋势 酸雨频率超40 的城市比例上升了7 2个百分点 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结果 26个不同程度超标 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城市 国内十大B 生态破坏 八大公害事件 BACK 马斯河谷事件 多诺拉事件 洛杉矶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四日市哮喘事件 米糠油事件 水俣病事件 骨痛病事件 国内空气污染最重十大城市2003 临汾 阳泉 大同 石嘴山 三门峡 金昌 石家庄 咸阳 株洲 洛阳 续第一节 B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 367万KM2 38 荒漠化 沙尘暴 楼兰古城湿地不断减少 三江平原500万hm2200万物种灭绝 15 20 物种生存面临威胁 濒危物种156 640地面沉陷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1 5m a 上海 威尼斯水源枯竭 黄河断流 1997年断流226天 湖泊萎缩干涸 湖北 千湖之省 只剩百湖 全国600多座城市2 3以上缺水 青岛 北京等等FORWARD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法 一 环境保护的概念1 概念 采取法律 行政 经济 手段 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公害 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2 发展 三废 局部问题 全球问题 社会经济问题 人环宣言 环发大会二 环境保护的意义基本国策 全局性 战略意义 总理讲话1 我国环境恶化趋势仍在继续 2 环保任重道远 3 避免资源浪费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朱鎔基总理在第五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指出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 决不能做 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的事情 李鹏总理讲话 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 我们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就是因为它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 关系人民生活质量能否不断提高 关系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 繁衍 BACK 续第二节 二 环境保护法在环保中的地位1 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A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 强制性 B其它环保手段的保障法律不是万能灵丹2 环境保护法与客观规律A必须以生态规律为依据B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C必须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 续第二节 三 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1 第一阶段 产业革命前 局部环境保护 夹杂在其它法律中 如春秋 逸周书 大聚篇 汉莫拉比法典 2 第二阶段 二战结束前 单行的专门环境保护法 如 英国1863年 碱业法 美国1864 煤烟法 等3 第三阶段 二战以来 单行法大量出现 综合性基本法 一系列国家环保条约 如1967年日本 公害对策基本法 1969美国 国家环境政策法 我国 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生物多样性公约 维也纳公约 等 第三节环境保护法学 一 概念是指对环境保护规律 立法 执法 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 法学部门 环境科学分支 以环境保护法为研究对象 二 体系1 概念 研究范围和分科我国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范围 A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B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发展趋势和解决途径 C其他部门法学和环境科学的新成果D经济全球化 西北大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E国外经验 理论以研究本国环境保护法为重点 BACK 引自 何强等 环境学导论 续第三节 2 分科五大分支 A本国环境保护法学 总论 分论 or法学理论 污染防治法学 自然资源保护法学B外国环境保护法学C国际环境保护法学D比较环境保护法学E环境保护法史学三 研究方法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比较研究 吸收先进科学技术 思考题 第一题联系实际 说明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第二题环境保护法学 我国研究范围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第二节任务 目的和作用第三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第四节适用范围第五节环境保护法体系 重点 重点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一 环境法概念 调整人们在开发 利用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调整人们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且只调整人为环境问题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 以国家意志出现 具有强制性 案例1 续第一节 2 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与开发 利用环境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 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有关的社会关系 3 一切调整环保关系的法规的总称 宪法 中有关环保的规范 环境保护法 各种单行法 环保法规与规章 地方性环保规章和环保命令 决定 案例1建筑工程公司噪声污染受处罚案 析论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案情简介 1995年10月 1996年9月 某建筑工程公司在该公司承包的四处工地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产生噪声 影响了周围环境 1996年5月 当地环境监测站对四处工地进行了监测 结果超标16 4 8 12 3 11分贝 随后环境监理所向该公司发出了4分缴纳排污收费通知书 排污费共计2 04万元 该公司置之不理 监理所随后向该公司发出了4份催交排污费通知书 限于1996年8月30日前缴纳 并支付滞纳金800 4元 并言明逾期不交将依据环保法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该公司仍拒交 9月26日 西宁市环保局委托监理所依据 环境保护法 有关规定 依法作出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 对该公司给予行政处罚 罚款2 8万元 案情简介 该公司不服该决定 向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求依法撤消监理所的行政处罚 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结果维持原处罚决定 诉讼费用2526元由该公司承担 法律问题 法律调整对象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及争议环境保护法调整对象的分类 案例1建筑工程公司噪声污染受处罚案 析论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BACKS28 主要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法 第28 35条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1 2 16 27 28 51条 法理分析 建筑工程公司施工产生噪声与环保部门防治污染职责发生矛盾性社会关系依据上述2法规定 该公司有防治污染义务 产生污染应缴纳排污费 案例1建筑工程公司噪声污染受处罚案 析论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条款 条款 续第一节 二 环境保护法的特点1 科学技术性2 综合性和广泛性3 可持续发展性 形成基础法律规范性质 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法规范 立法机关地位与种类 社会关系 保护对象 调整方法 监管机关 立法目的 法律原则 法律制度 保护和防治措施 法律责任 续第一节 续第一节 三 环境法与其它部门法的关系1 经济法 自然资源 财源 目的为经济利益2 民法 所有权 使用权 不以环境要素关联性为条件 不以生态平衡维护为宗旨 eg树林3 劳动法 劳动 工作过程中 大环境与小环境4 刑法 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无犯罪的直接故意目的和动机 第二节 第二节环境法任务 目的与作用 一 任务与目的1 保护 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2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3 保障人体健康 4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宪法 第二十六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规定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制定本办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规定 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 保护海洋资源 防治污染损害 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规定 为防治大气污染 保护和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续第二节 二 环境保护法的作用1 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 2 提高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 3 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 4 促进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 环境与贸易问题 关贸总协定与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危险废物转移 污染转嫁据UNEP估计 1986 1990年间有500多万吨HW由工业化国家运往亚非拉诸国 OECD国家每年有至少10万起越境转移事件 数量达200万吨以上 绿色和平组织某项调查显示 发达国家目前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运送危险物 其中美国曾在1991年将超过1500万磅塑料废物运往菲律宾 3500万磅运往印尼 7500万磅运往HK 大部分转运中国内陆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绿色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为由 通过立法确立强制性产品标准 以限制不符合其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 控制国际自由贸易的法律措施 eg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等 第三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一 概念1 定义 机构设置与权限划分 环境保护法 第七条2 特点 环保行政部门 统管与分管部门执法地位平等二 我国环境保护监管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三 我国环保监管机构的职责环保总局 县级以上环保局 国家海洋局 海事局 港务局 渔政渔港监督 军队环保部门 公安机关 交通 铁道 民航 农林渔水土矿 建设 卫生 海关 工商 三 我国环保监管机构的职责 1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总局 全国环保统管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局 辖区环保工作统管3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 海洋工程 海洋倾废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 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4 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海事局 港区水域船舶和港外海洋污染防治监管 海洋环境保护法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三 我国环保监管机构的职责 5 港务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港务局 内河船舶 拆船污染港区水域和港区机动船舶噪声污染 水污染防治法 环境噪声防治法 防止拆船污染条例 6 渔政渔港监督渔业船舶 渔业水域船舶污染监管 渔业法 海洋环保法 拆船条例 7 军队环保部门部队 军事活动 环保法 解放军环保条例 海洋环保法 8 公安机关环保法 噪声防治法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 放射性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 破坏野生动物 危险化学品等监管9 交通部门航政机关 航道局陆地水体船舶污染监管10 铁道行政主管部门 铁路机车环境污染 三 我国环保监管机构的职责 三 我国环保监管机构的职责 11 民航 民用机场 航空企事业单位环境噪声12 农林渔水土矿农 耕地 农田保护区 草原 野生植物资源林 森林资源 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 防沙治沙渔 渔业资源 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水 水资源 水土保持土 土地资源矿 矿产资源13 建设 卫生 海关 工商 文化行政 质检 第四节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效力范围 WHERE WHEN WHO有效 一 环境法的空间适用范围WHERE1 含义 即适用的地域范围 2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及其各部 委 局 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 条例 规章 全国范围有效 e g 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规定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续第四节 3 注意 上述环境法律 法规 虽全国范围生效 但其实际效力只在特定范围内 环境保护领域或者该领域的某一方面生效 e g 环境保护法 对整个环境保护领域有效 而 水污染防治法 只适用于陆地水体的污染防治 不适用于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 续第四节 二 时间适用范围WHEN1 环境保护法的生效时间A立即生效 B公布日起一定期限后生效 C公布后试行一段时间再正式生效 我国立法初期采用 已基本不采用 1989年12月26日公布的 环境保护法 1998年11月29日发布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0年3月20日发布的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997年9月22日修订颁布的 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 等 最普遍的一种生效形式 包括原已施行后经修订颁布的和新制定的 例如 2000年4月29日修订公布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 生效时间2000年9月1日 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公布 生效时间是2003年9月1日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公布和生效时间分别是2003年6月28日和同年10月1日 以及2002年6月29日公布于2003年1月1日生效的 清洁生产促进法 等 续第四节 2 环境保护法的失效时间一般有三种形式 经修订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该法施行后相应的原法律同时废止eg 环境保护法 第47条 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原法律规定失效 随着新法的施行原有同类法律自行失效 3 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对生效前的行为与事件是否有效力 续第四节 三 WHO 对人的适用范围我国的环境法是 1 对本国人的效力 宪法 规定 我国的环境法适用于本国境内的我国所有的公民和单位 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不得享有超越 宪法 和 环境法 的特权 2 对外国人的效力我国是主权国家 外国人和单位在我国领域内都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 包括环境保护法 在 宪法 第三十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第五节环境保护法体系 一 法律体系概念1 定义 现行全部法律规范的组合 不同部门法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法律体系的统一性是由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意志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2 部门法定义 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有机综合体 3 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主要依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4 环境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社会关系特殊性 续第五节 二 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1 环境法体系的定义指由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包括法律 行政法规和规章 2 我国现行环境法体系以 宪法 为基础 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为主体的体系 宪法中环保规定 环护单行法 环保基本法 环保行政法规 环保地方法规 国际环保公约 其他部门法关于环保的法律规范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资源法 土地利用规划法 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环境法体系框架示意图 现行环境法体系的组成 A 宪法 中环保法律规范B 基本法C 单行法D 行政法规E 环境标准F 环保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G 其它部门法规的环境保护规范H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B环境保护基本法 国家环境保护方针 政策 原则 制度和措施的基本规定特点是 综合性 原则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 第七届 十一次会议 在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 不可替代效力仅次于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制订其它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BACK C单行法BACK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两类 污染防治 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法以防治某种污染物为主要内容 也含有资源保护规范 体现防止污染为主 资源保护为辅的立法模式 例如大气 水 环境噪声 固体废物 放射性 海洋环境保护法 EIAACT资源保护法立法模式 资源保护与资源管理合并在一个法律文件 立法目的 保护 经营管理 D 行政法规 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制订的法规与规章单行法的具体化某某实施细则 条例 办法 规定等 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BACK E 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BACK F 环保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 追究行政 民事 行事责任的程序性法律规范沿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复议法等行政处罚法 全国人大发布行政许可法 2004年发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管理办法BACK 民法通则第124条 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经济法行政法刑法 G 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刑法 中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1997 3 14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 刑法修订草案 修订后的 刑法 自1997 10 1日起施行 明确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重大进展 新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设置了9个条文 第338 346条 包括14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 1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 非法进境倾倒 堆放 处置固体废物罪 3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4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5 非法猎捕 杀害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罪 6 非法收购 运输 出售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 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7 非法狩猎罪 8 非法占用耕地罪 9 非法采矿罪 10 破坏性采矿罪 11 非法采伐 毁坏珍贵树木罪 12 盗伐林木罪 13 滥伐林木罪 14 非法收购盗伐 滥伐的林木罪 惩治这14种犯罪的刑罚有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罚金 没收财产 新刑法还规定了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相关的一些犯罪 包括三个方面 A 可能造成或者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放火罪 决水罪 爆炸罪 投毒罪 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第114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 第134条 危险物品肇事罪 第136条 B 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走私罪 如走私固体废物罪 第155条第三项 C 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渎职罪 如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 397条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第407条 环境监管失职罪 第408条 BACK H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一般性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 批准 并对我国生效eg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专门性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环境保护规范 维也纳公约 巴赛尔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湿地公约 等效力优先于国内法 声明保留条款除外执法 司法不宜直接引用国际条约作为解决纠纷依据 3 环境法体系与环境保护法学体系区别A 存在形态 上层建筑的制度 意识形态 一种 多种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