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B . 通过班会,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C . 现在距离正月初一大约还有半个月左右。D . 在学习上,我们要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2.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B .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C .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D .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3. (2分)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A . 对比、反复;比喻;拟人B . 对比、夸张;引用;夸张C . 对比、反复;引用;比喻D . 对比、排比;引用;比喻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n b_。其中似乎qu zo_只有一些野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 tun jn c_,美不胜收。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gn s_而苦的气息。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2013义乌市)古诗文名句填空。(1)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2)_ ,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时序更替、岁月更迭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 , _。”(4)论语十则中“_ , _”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5)古诗文中有不少表现爱国思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 , 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6. (5分)(2013杭州)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 (4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各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粪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丰匹红纱一丈皱,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诗作者是_(人名),诗中“直”一词的意思是_(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尘灰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突显老翁内心的忧伤。C . 诗歌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D . 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8. (17分)(2012山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好读书,不求甚解;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C .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D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4)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9. (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人口与环境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起来。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据统计,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53亿。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似(如图)。以解放后为例, , 翻了一番还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这些资源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据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 , 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甲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乙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丙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丁可见,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为了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发展。(1)给第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失调_沟壑_(2)根据第段上下文,选取图表中有关数据,将_中的句子补写出来。(3)第段划线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它主要是为了说明_(5)简要概括第一部分(至段)的大意。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母亲的风景朱成玉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11)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 ,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12)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13)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14)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15)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有删改)(1)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4)第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后面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5)拓展延伸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 母亲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2016南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