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_第1页
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_第2页
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_第3页
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_第4页
高二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人教版选修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陆游 1125 1210 字务观 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其父陆宰 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 朝廷南渡后 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 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 名在前列 因触犯奸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 被赐给进士出身 历任夔州通判 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权知严州等地方官 还参赞王炎 范成大幕符军事 后来做过朝议大夫 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 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 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 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 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 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与绍兴沈园 陆游名句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 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过小孤山大孤山 选自 入蜀记 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 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陆游主张抗金 恢复中原 被罢官 是时 陆游被起用为夔州 今四川奉节 通判 由故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因作 入蜀记 以记其胜 小孤山 又名髻山 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过小孤山大孤山 京口 江州 庐山 鄱阳湖 安庆 武昌 彭泽 镇江 合肥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 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 这就是小孤山 它孤峰独立 山高百余米 最称著的为龙耳洞 洞内风光旖旎 自山下至山顶亭 塔 楼 阁错落有致 古树翠竹掩映 天水一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 名声却很大 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 有一首有名的 登江中孤屿 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 至于苏东坡的 大孤小孤江中央 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陆游说 凡江中孤山 如金山 焦山 落星之类 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丽 皆不可与小孤比 游小孤山记 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 最初有谢灵运 既而有顾况 卢仝 王安石 王十朋 陆游 王守仁 袁枚 连明朝皇帝朱元璋 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 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 唐代李思训的 长江绝岛图 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称 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 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 秀峰独立 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 障百川于千里 纳群山于足下 海门石柱 长江绝独 江上第一景 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 围仅一里许 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 旧称髻山 舟在江中行 船身移动 山貌渐变 乡人云 南望一枝笔 西看似悬钟 东看太师椅 北望啸天龙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 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 江流湍激如沸 海潮至此不得上 因有 海门第一关 之称 为横锁长江的 楚塞吴关 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 座落在半山腰 青瓦红墙 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 民称 小姑庙 小姑 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 她与彭郎相爱 但终难成眷属 于是投江殉情 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 小孤山 又名 小姑山 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 遂化成石矶 立于江边 即 彭浪矶 亦名 彭郎矶 山顶 梳妆亭 传为小姑梳妆处 亭台甚雅 六角两层 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 亭后 长生树 又称 梭罗树 从石罅中生出 高壮葱茂 老者云 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 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 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 香火鼎盛 小孤山 无处不景 无景不奇 庙宇亭台 层次分明 游小孤 如步仙境 明代谢缙有诗赞曰 半空岩石架高台 过客登临此处来 佩玉尚闻仙子去 乘鸾疑见女郎回 澄江秋水明妆镜 绝顶云鬓绾髻堆 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浪漫情调 然而一旦战云突起 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被称为 海门第一关 古时山上建有烽火台与炮台 驻有戍兵 每逢战事 这一带江面便战火纷飞 楼船冲撞 涛声伴着杀声 震天动地 朱元璋与陈友谅 王阳明与朱宸濠 太平天国军与曾国藩的湘军 都曾在这一带江上血战 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 更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 抗日战争中 为了阻挡日军军舰溯江而上 中国军民实施了马当封江工程 千万军民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 夜以继日 在马当江段上 凿沉了满载石块的20艘大轮 驳船 趸船 600多艘帆船 滞缓了日军的进攻 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 其状如鞋 俗称鞋山 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 因而又名大姑山 问 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 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 另一方面 陆游花了不少笔墨描绘它 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一 请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 如何描写烽火矶 舟中远望 突兀而已 移远就近 大石特写 杰然特起 的巨石 近景 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陆游离乡入蜀 志在雪国耻 复中原 清人钱曾在 读书敏求记 中说陆游 入蜀记 凡途中山川易险 无不排日记录 由此可见他在一路跋涉之中饱览长江名胜风景的同时 还用战略眼光对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考察 长江浩荡 敌之巨防 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 历史上曾出现过魏蜀吴三国鼎立 十六国和东晋的分裂 以及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因此长江沿岸留有不少历代战争的遗迹 在这些历代战争遗迹中 尤其是以峭壁临江的石矶最为突出 它们峭拔峥嵘 兀立于江边 不仅风景秀丽 而且地势险要 往往是古代的重要渡口或通道 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陆游在 入蜀记 中共记载了十九个知名的石矶 其中有的在历史上就曾发生过重大战役 诸如采石矶 赤壁矶等 陆游对这些历代战争遗迹的考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南渡后 金统治者一直未收敛他们南侵的野心 因而长江又成为南宋的重要防线 一些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又都驻扎上南宋的军队 烽火矶是以南朝在此设立烽火台而得名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 列置烽燧 此山当是其一也 到了南宋 这些古代烽火台依然沿用 再根据陆游文章中所介绍的距离烽火矶不远的小孤山驻有 戎兵 的情况来看 这座古代烽火台在当时是不会废圮的 由此可知陆游为什么要对烽火矶细加描绘 二 小孤山 作者笔下的小孤山是什么样子的 能否看出作者此时心情呢 这时陆游所见到的 小姑庙 已 极于荒残 和 丹翠凌云起 的小孤山风光很不协调 对此 陆游甚感痛惜 祠宇荒残之状反映了大宋江山的破碎之貌 南宋统治者只求偏安一隅 哪顾得上对这些残破的祠宇整饰修理 陆游由此追忆起张浚营葺小孤山庙的往事 追忆的文字虽然寥寥数语 却寄托着他的无限感慨 宋孝宗隆兴初年 陆游曾参加张浚主持的北伐工作 和张浚结为知己 后因战事失利 陆游被投降派加上一个 交结台谏 鼓唱是非 力说张浚用兵 的罪名 免归 故乡山阴 张浚辅佐南宋高宗 孝宗两朝四十载 竭忠尽智 力主抗金 曾被封为魏国公 但连遭奸臣秦桧 汤思退之流的陷害 困于谗忌 屡起屡谪 先后谪永州 连州 福州 隆兴北伐后 竟死于判福州的路上 张浚死时 陆游曾写下一首诗 河亭挚手共徘徊 万事宁非有数哉 黄阁相君三黜去 青云学士一麾来 中原故老知谁在 南岳新丘共此哀 火冷夜窗听急雪 相思时取近书开 陆游既钦佩张浚的忠贞为国 也深深的同情他坎坷的遭遇 如今 陆游来到了小孤山 见故人 尝加营葺 的寺宇已 极为荒残 只留下空载其事的石碑 怎能不触景生晴 感慨万分呢 由此可见 吊兴废之迹 乃陆游写 入蜀记 的一个动因 我们从他记叙小孤山衰败的情况中 不是正可以看出他对大宋江山 动心忍性 娱忧抒悲 的爱国情感吗 1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 其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2 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 3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 名胜古迹的过程中 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 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 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 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 地形防戍等情况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鉴赏品析 1 具有独特风貌的 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2 1 各处景物千姿百态 但又均有山水辉映的描写 构成整体背景 使景物于多样中见统一 2 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如写江流与船行 即在分散景点中贯以线索 写澎浪矶与小孤山 二山东西相望 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 更见出其间联系 从而构成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3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 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 文的雅致 神话的氛围 历史的积淀 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 更为引人入胜 基础小练习 b 1 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 东坡先生所谓 舟人指点岸如赪 者也 b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盖江西路也 d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 澎浪庙有小姑像 实不然也 2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a 然杰然特起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实不然也碧峰巉然孤起b 以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复以小艇游庙中若稍饰以楼观亭榭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c 之信造化之尤物自数十里外望之徙倚久之而归何功之有哉 d 而突兀而已徙倚久之而归岸土赤而壁立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而母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